延妈育儿学习1:李玫瑾育儿讲座笔记
2019.6.23
胆小的孩子怎么教育?
李玫瑾教授:四岁左右开始体育锻炼,比如带他跑步,主要是用来练习呼吸、肺活量跟心肌,先长度后速度。然后进行肌肉锻炼,如骑自行车、爬山、击打、游泳、投掷。不知不觉中,孩子肌肉有力量了,他就会有一种控制感。生活好了,每个人都是应该有肌肉的,他就会勇敢,男孩一定要苦着养。
教育孩子各个阶段的建议
李玫瑾教授:主要是0-3-6-12-18岁这几个阶段,你投入最多的应该是6岁以前,其次是小学,后面的阶段就是半盯着半教育了,已经不是你可以管的问题了。
第一个台阶,0-3岁,情感抚养。
第二个台阶,3-6岁,性格培养。
第三个台阶,6-12岁,能力培养。孩子从小学开始,你要观察他学习状况、学习习惯,然后包括他擅长哪些科目,以及他的困难在哪。在这一阶段让他建立自信,对学习的热爱,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集中时间完成作业。把这6年培养好了,他在初中、高中、青春期你会很省心,能坐住、能完成、能自律。
第四个台阶,12-18岁,尊重教育。青春期,自主意识,逆反心理。你可以给他提出多个选项,由他自己选择,你千万不要替他做主。
怎么让孩子跟你说心里话?
李玫瑾教授:这个很简单,就是不指责,跟他做朋友。当他遇到困难时,一般家长都会说:之前说让你怎么样,怎么样。很少有家长说为什么这样做。如果孩子谈恋爱指责他,他就会偷偷交往,家长就会对孩子失控。很多孩子之所以不跟家长说实话,就是因为父母不信任孩子,同时过多的指责。
家长跟孩子发生矛盾怎么解决?
李玫瑾教授:不要动手,终归不是上乘的方法。动手孩子就会觉得这事过去了,都动手打了。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你用目光盯着看他一分钟,心理学上叫长目光,带有威胁注视的意思。回到家里,让他解释一下原因,耐心等他开口。你要把应该的办法告诉他,不要用暴力的方法,他不会呼应你。越是剑拔弩张的时候,父母更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以后也会学会克制,也不会暴力对待别人。
怎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李玫瑾教授:孩子从小要学会分享,食物分享、家务分享。告诉孩子,你上班很累,能不能给我一杯水。他就会学会照顾别人,觉得我照顾爸妈是应该的。责任感是孩子必须承担的。他不担就没有责任感,不让他干活就没有责任感。
家庭中的心理抚养:
李玫瑾教授:在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性的养育,而人性的核心是情感。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2019.6.24
李玫瑾教授:家庭育儿心理抚养
1、成长与发展

孩子的出生年,再苦再累你一定要自己抚养,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要要孩子。你如果把孩子生出来,交给别人抚养,你就丧失了对他心理上的控制力,要送也是一岁半以后。怀孕10月不如那一年的抚养,头一年的抚养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早年所有的快乐都跟这个相貌、声音结合在一起,那这个孩子后面不管怎么顽皮,他心里总会有个空间留给妈妈。
情感发展,跟孩子的言语抚养密切相关,跟社会性发展有关,再往后跟认知有关。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内向的人不善表达,早年的抚养一定缺乏唠叨。注意力稳定的孩子,大多内向。
同性别交往是在青春期初期,异性别交往时在青春期中后期。人作为社会交往动物,异性交往非常重要。性格暴躁的人,早年抚养一定是欠缺的。人在一岁以内,不能自主,最难受的就是不能翻身,一个姿势躺着是很难受的。哭多了,影响内脏,内脏呈紧张状态,成年后一激动就容易暴躁。
观念,看了就形成了,在于父母的唠叨,言谈举止,父母的坚持和信念。信念,明白了就坚持了。观念很重要,决定人与人的差异。
性格,后天形成的行为方式,社会行为就是性格。家里什么事情都不让他管,这样的孩子一定很自私,因为管好自己就够了。
六岁以前性格的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面就管不了了。六岁以前性格养成主要是: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等。六岁以前说不,是非常重要的,大不了孩子不开心就地打滚。但是如果14岁再跟他说不,就不怎么有用了,他能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他知道你对他的爱是无限制的,他就用你的爱来威胁你。
一至三岁哭主要是不舒服,三岁以后哭就是带有目的性。目的性一出现,你就要开始训练他。他提的东西不合理,你不能给他,这时候就要对他做一个克制任性的锻炼,把他放在卧室安全的地方,要一对一管,一个人足够了。做到四个不要:一是不要打,二是不要骂,三是不要说教,他正在闹是听不进去道理的,你要安静,四是不要走开,他是闹给你看的,所以你要看。怎么哭都不要管,等他哭的筋疲力尽的时候,给他一点爱,帮他擦把脸,说:还哭吗,要哭接着哭。你以这种方式告诉他:如果你闹得没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让步,我也不跟你闹。这一次他就会知道,闹是没用的。孩子越小越好管。闹完以后也不能让他太压抑,你跟他讲:以后什么事,你能不能好好说?你要是能说服我,我也许能答应你的请求。鼓励他跟你交流。交流的原则,一般是3:1,三次交流满足他一次,让他知道交流有用,但不要每次都给他。他知道要跟你交流了,这个关系要是建立好了,一是你说不行的事情他不闹了,二是她如果真的想坚持,你们可以商量。这样他青春期的时候,你们就好相处了。
自我控制。可以找点好吃的东西,三天给他一次,不要天天给,当差不多半个月一个月形成习惯了,你试试提个要求:孩子,这次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先不吃,保留三天,三天以后我给你三份,但如果你吃掉了,三天后就没有了。孩子通过这个学会:等待,获取更大的满足。上学后他会明白:现在的克制是为了今后的长远。否则孩子没有耐性。
培养不自私。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私是正常的。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他到高中、大学都不用为父母负责什么事情,他只要管好自己就行。自私的形成,就是,孩子只用管自己,别人不用管。这是错误的,应该让他管别人。比如四五岁的时候,跟大人一起上桌吃饭,你给他立一个规矩,大人不吃饭小孩不能动筷子。有的家长心疼怕饿着他,其实饿一下饿不坏他。用这个方式,让他学会体会一下痛苦,只有自己体会过痛苦,才能体会别人的痛苦。人生的痛苦其实很多,饥饿只是最基本最小的痛苦。要培养孩子的家庭意识,吃东西先给长辈,脑子里有别人,防止孩子的自私。
挫折训练。挫折忍耐力跟意志力相关,意志力不是靠智力培养,而是靠体力。所以孩子小时候要受一点体力之苦。不要说: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现在的环境不好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都变差了。我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知识,是一个人人都应该懂的道理。有时候早点知道,比晚知道强得多。心理发展,是一环套一环的,懂得了这方面的知识,就知道教育孩子的关键点在哪里。
青春期 6.27
青春期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危险期,人的第二反抗期,也可以是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小时候没有管过来的,现在还可以管好,因为孩子还没有完全成型。如果这个人到了21岁以后,你想再改变他就很难了。认知、看法一生都可以改变,但是性格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青春期两个变化,一是身体变化,身高、性器官发育;二是心理变化,独立性、自尊、逆反、结伴、性意识觉醒。

婴幼儿、小学阶段是仰视,心理不自觉的服从意识,妈妈、老师说;
孩子为什么依恋大人,因为他自己做事很困难;为什么那么有好奇心,因为他什么都不懂。
初中高中开始平辈交往,同学说;高中;大学,网上说;成年以后,我说。当孩子个头跟你一样高,他就希望跟你平起平坐,自主独立意识增强,自尊心很强,在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尊重他就喜欢,对以往权威的否定。所以母亲一定要少说话,点到为止,不要坚持太长时间,说多了影响权威,关键时候说关键几句才有效。在这个年纪承认错误是很难的。
思维取决于两个东西:能力+内容。孩子平时书本接触多,但是社会阅历少,喜欢寻找影视、游戏等社会替代材料,容易亲信这些内容。所以不能光逼他学习,可以带他搞搞音乐、体育项目,锻炼身体,孩子兴趣越广泛,越不容易沉迷于网络这类的行为。
孩子心理的健康阳光比智力更重要,宁可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要让他活得快快乐乐。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在逼孩子,“逼式教育“会有很多问题。第一,孩子不懂感恩,认为他的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第二,他的生活虽然达到一定高度,但高处不胜寒,他的社会性发展受到了一定障碍,不会排解心中的问题。虽然智力达到了很高水平,却因为心理不阳光,出现抑郁等偏激问题。
人的成功在于他的自信,在于他的其他一些方面。孩子的学习固然很重要, 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老师教书有个分数线,但家长不能完全跟老师一样,更要顾及孩子的全面发展。我遇到一个浙江老板跟我说他的孩子分数很高。我跟他说:分数有老师管着,你跟他打电话要问的是,你快不快乐,老师对你好不好,在学校有没有同学欺负你,你有什么心理上的想法,之类。这些需要父母跟他交流。
孩子进入青春期,你的要求命令的口气要改成商量的口气。小时候可以惯他、包容,但是到了青春期,你要平等、你要商量。比如说,我觉得你是不是该看书了,这电视看起来没完,如果你真想看可以看,但是我觉得你应该看书了。而不要说,你该去学习了,不要看电视。第二,要把孩子当作朋友和同事一样尊重对待,说话口气应该像对朋友一样,他已经成年了。第三,让孩子参与家里的大事,不管他什么学习状态,家里的大事一定要告诉他,就算难也要听听他的意见。比如,奶奶病了,住院我们要陪床,可家里就这么几个人,怎么办孩子?孩子会说:妈妈我也来陪。妈妈说:你学习这么紧张,这样吧,周末你陪上半天。让他做一点,没有坏处。学习,学多少也没够的,但是这些东西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第四,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背景中的问题。你什么方式教育孩子,他就用什么方式对待你。你不尊重他,他也不会尊重你。无言自威,有时候你默默看着他,盯着他,他就知道。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第五,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和他的家庭背景。这个阶段,他合群性发展突出,朋友对他的影响力非常大。你想要知道孩子的情况,你不需要问,你看就明白了。孩子过生日,把好朋友都请来,我做东你做主。请来挨个问一下,你爸妈做什么的啊?如果交的朋友不好,也不要着急,你问问你欣赏你的朋友哪个地方?让孩子说说他的优缺点。如果你发现这孩子不好, 你可以跟他说,我觉得这孩子有哪里不好,你觉得有没有呢?实际上这话是告诉他,他会自己掌握的。他要如果有什么难度,比如想摆脱朋友摆脱不掉,你要能发现,如果你跟孩子关系好,他会跟你求教的。第六,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向,尽可能与其共同欣赏,引导他的兴趣。青春期的孩子,不要简单阻止,就像治水一样,顺而不要堵,孩子也一样。孩子网络成瘾的时候,你要跟他共同欣赏,不要说网络是坏东西,网络只是个导火索,真正的炸药不是网络,炸药是你孩子心理上的问题,“感觉单一,人就会痴迷”,比如天天逼孩子学习。可以让他教你玩网络游戏,这样你们有共同点了。看什么书,说我也看看,跟他共同成长,以此来了解他。此外,还要信任他,信任感有时候是双方的一种默契,把你的建议告诉他,相信孩子懂事自己会处理好的,你静观其变就好。女性,尤其要学会大度的教育,不要天天叨唠。最后一点,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而骄傲。有时候孩子学习失败,已经很沮丧了,千万不要再打击他的自尊。要找到他其他的优点来鼓励他,当着别人的面表扬他,让他知道哪些方面是他做人的很重要的值得骄傲的东西,让孩子找到自尊,一定要给孩子这方面的肯定。
孩子的心理问题在大人,我们不理解就会很难。我们现在的教育是考试教育,选拔教育,而不是生存教育。比如孩子不擅长学习,擅长音乐,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发展他这方面?做家长的,我们应该了解孩子,孩子适合学什么,而不是千篇一律。然后参与过程,问孩子喜欢什么,今后选择什么职业。我孩子高考前很痛苦,怕考不上对不起我,我说,你考不上不要紧,你读大学的钱你想做什么,我可以拿去给你做启动资金,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一定要对孩子的兴趣给予肯定,然后跟他共同讨论,让他感到你们有共同语言,这样他才会跟你交心,在这过程中你才能拉回他。如果一个人活得很高兴很快乐,兴趣广泛,他会玩游戏但不会痴迷,痴迷一定是为了逃避什么,比如学习不快乐。还有,比如发现孩子早恋,不要把这事看得太严重,可以夸他这么小就有人爱,说明很优秀。先缓解了气氛,再谈别的事情。如果一个孩子有个出色母亲,他一定不会早恋,因为他看女孩的眼光就会非常高。早恋,一是家中性别缺失,二是同学相互影响,三是生理反应。一般像这种情况,家长要聪明点,第一不要僵持 , 不要目光对峙去训斥,不然跟孩子关系就搞僵了,建议用文字交流,写一封情意绵绵的信非常有用,祝贺孩子长大了,很高兴我的孩子有人爱。告诉他什么是恋爱,什么是结婚,两者什么关系,要有标准有要求,什么叫做真正的爱,爱代表什么,怎么看一个人爱不爱你;给孩子充分信任,让他把握分寸,负起责任,会不会变心。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交流,比如爸爸跟儿子说,看上妈妈哪几点,优秀的女人应该有哪些特点。我们眼光要比孩子高,说话要比孩子聪明。保持家中异性良好的接触,父母工作很忙,但是要多陪伴孩子,有意识的交流。初中阶段讲性别魅力,高中阶段讲人类性史话,让他们知道人类性的发展,为什么跟道德法律有关,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继承权的问题,避孕知识等。最后,告诉孩子人生的真谛和意义,人生最宝贵的什么,如何宝贵我们的生命?第一,健康,远离不健康的东西。第二,自由,要守法不要犯罪。第三,情意。互助,有情有义才有色彩和味道。助人就是助己。人生的起源就是情,没有情生命都不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