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同游新疆篇(四)喀纳斯的秋
清晨告别富蕴,继续北疆旅程,下一站是这个季节景色最美的喀纳斯。
长途跋涉,行车单调,索性让妈妈帮我编起幸福的麻花辫,重温儿时父母膝下承欢的宠溺之感。路过一处开阔的山坡,下车休憩。寂寥的秋日,阳光依旧明媚灿烂,而荒草不免枯黄零落。站在高岗上,极目远眺,虽满目萧瑟,却也辽远开阔。心情很好,不禁拽起裙角,在柔软的草地上开心的转了几个圈。

阳光愈加强烈,终于抵达令人神往的“人间净土”喀纳斯。尽管已是错峰出行,喀纳斯景区外的游人依旧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想找个清净的地点拍照,却发现无论是景区门口、标志性建筑,还是刻有“喀纳斯”的景观石前的绝佳位置,都已被排队的执着人群所占领,于是我只好手执门票,在喀纳斯大门前留影一张。

喀纳斯景区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中段,隶属新疆布尔津县,是集高山、森林、河流、湖泊、草原等多样化地貌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喀纳斯景区拥有大大小小多达数十个景点,其中以围绕喀纳斯湖的卧龙湾、月亮湾及观鱼台等处的风光,为喀纳斯风景之精粹。喀纳斯在一年四季都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景致,而九月的喀纳斯则因色彩纷呈、秋色旖丽的美景,而更加令人如痴如醉。
搭乘环保车进入景区深处,下车后,徒步穿越一片阴翳的森林,沿林间蜿蜒曲折的小路,行至迷人的喀纳斯湖畔的游船码头,我们将登上一艘小型游艇,驶入湖心,近距离亲密接触那一泓梦幻的孔雀蓝。


游艇满载兴奋不已的游客徐徐起航,在湖面不断激起雪亮晶莹的浪花,仿佛是我心里涌动着的欢心雀跃。只片刻功夫,岸边的游船码头在视线中渐行渐远,而喀纳斯湖两岸绵延的青山则愈来愈近。山峦起伏,呈现出连绵圆润的弧线,山岩遍植高大的树木,青翠挺拔。这山的形状,像极了几年前瑞士船游图恩湖时记忆中的湖岸小山,只是没有零落的山间小屋,更突显出喀纳斯山谷的宁静清幽;而喀纳斯湖孔雀蓝般梦幻的湖水,则似乎比瑞士图恩湖的深蓝色美得更胜一筹。


为方便游客欣赏湖心四面的美景,游艇贴心的在湖面画出一个同心圆。近岸的一边,轻快的驶过一艘小艇,刹时打破湖面的宁静;远处雪山掩映下,一艘游轮在撒着碎银般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自在徜徉。除了船的声音,四处俱静;此时,人群也安静下来,不发一语,或斜倚舷窗,或凭栏而望,双眸善睐、醉心观赏,生怕破坏了喀纳斯的幽静。


徒步回程,细观喀纳斯湖岸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更觉秋水伊人、如诗如画,恍若世外桃源,又美如瑶池仙境。



及至秋日的太阳即将落山,终于行至群山环绕、绿树掩映的月亮湾和卧龙湾。登临景观台,欣赏喀纳斯绚丽多姿的湖光山色,此刻已是心驰神往,“欲辨已忘言”。




即将结束喀纳斯的梦幻之旅;临行前,我们有幸造访了位于海拔1300多米喀纳斯河谷一带的图瓦村。
图瓦人是蒙族一个古老的分支,他们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彪悍勇敢、能歌善舞、尤善骑射,日常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图瓦人在历史上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和风俗,随着喀纳斯景区的开发,而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图瓦人也开始就读汉族学校,精习汉族语言。
在图瓦村的一户人家,我们受到热情款待。女主人古色古香的长桌上,精心摆放着当地特色的小吃、糖果和香甜米酒;几个摇滚派年轻人合奏出混合着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炫酷“呼麦”祝酒歌,为此次款待节目暖场;一位上了年纪的盲老人手执几近失传、形似竖笛的“苏尔”,演奏出几曲悠扬的田园牧歌;精壮小伙儿则在木屋狭小的空间里,表演高难度的蒙族舞蹈,忽而似雄鹰展翅,忽而又腾挪翻飞,引得人们不断发出惊呼与喝彩,将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欢声笑语,至今犹在耳边;而天下终没有不散的筵席,令人印象深刻的喀纳斯之行,伴着夕阳的余晖,和图瓦族的天籁之音,曲终人散。


- END -
感谢关注与支持,欢迎留言及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