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遇:新疆旅游日记12
为了晚上早一些赶到乌鲁木齐去看“丝路秀”的演出,一早就从精河县出发,一路上从天山北麓最西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上连霍高速,经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石河子市、再过昌吉回族自治州,最终到达乌鲁木齐市,全程438公里。最初知道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这个地方还是从某一年的一档电视选秀节目里,当年的冠军的故乡是这里,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印象,昨天晚上到精河的时间稍早,随便在街上走了一下寻找美食,小城市很干净,城市建设很规矩,绿化也很好,和那些印象中干旱贫瘠的西北印象完全不同,在街上找了一家烤肉店,点了几串馕坑烤肉,吃的不亦乐乎!在回乌鲁木齐的路上在睡觉时被偶然照进窗内的一束光打在脸上而醒来,暖洋洋的特别舒服,新疆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真实又淳朴的味道,打开相册看到里边最近拍摄的1936张照片和12段视频块占满了手机的内存,总觉得删除哪一个都不舍得,满满的回忆,点点滴滴、片刻不舍!看了一篇文章叫《生活在别处》,大概记录的是作者的一些朋友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放弃了已有的生活,远离大城市的喧嚣、烦躁,都把家安在了安静、美丽的地方,用慢下来的时间重新审视人生,用余下的时间完成自己之前放弃的爱好,我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怎样,尽管我不想为了生计把自己套上牢牢的枷锁,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放到工作上,但社会的现实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若非拼命的工作,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机会,每个人在为人子女时总是有一个撒娇的臂弯,但为人父母时周身立刻充满了爱的光辉,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社会的竞争愈发激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不仅面临着与人的竞争,还同时和“机器”竞争,现存的就业机会一个一个的被取代,而不被淘汰的前提就是不断的学习,而且越来越深度的学习!这些对于很多长者来讲他们并不认为这有多难,他们认为今天的一切他们从0到1建立的,然而从1到100的今天即是量变又是质变,社会不同,使命不同,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拼命工作时,忽然语重心长的说现在的孩子真的很累时,活着他们依旧不一定认为这是真的累,仅仅是心疼子女的迁就和母爱的包容吧!我忽然想到我这一段的日记的题目可以叫做“行走在远方”,每天除了看到新疆大美河山,还有这里的风俗文化以及所见所感。中午在沙湾吃了传说中的大盘鸡,这里是大盘鸡的发源地,并且吃到了里边有特色的皮带面,出来旅游总是要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尽管这不是“放纵”自己的借口,然而生活中总是波澜不惊似乎总是留下一些遗憾,比如在内地我从不吃羊肉,在这里只要时间允许一定来几串烤羊肉串,比如我近乎于戒酒的状态,依然还是要尝一尝“夺命大乌苏”,点到为止的小情趣有时候会让人觉觉得窃喜,心存一丝狡黠又与人无害,拿便是守住底线,所以人要学会享受生活,又不划过底线,那便是生活的艺术!晚上终于看到了“丝路秀”的表演,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满意的,新疆的历史是悠远的,文化是厚重的,不论从哪一个角度选题都容易散养发散,只有通过歌舞的形式表现,才会让人感觉这里是歌声飘荡的新疆,如果非要说不足,就是太过迁就大众能接受的审美而放弃了太多原汁原味的天然味道,故事性稍显仓促,这一点真的要比在丽江看的“云南的响声”逊色了,单纯歌舞的形式有震感、有场面,但叙事的深度总让我觉得没有看到,除此之外,新疆的多彩和悦耳,我都感受到了,加上声光电技术确实是一场不错的试听盛宴!新疆的那个人都是天生的舞者,我记得去家乐福买东西时,有个理货员小伙子见人不多,就坐在椅子上,用手敲打着椅背,节奏不亚于受过训练的表现,记得在禾木村的早晨,我从房间出来晒太阳,看到旁边甬路上走过的人背着一把木制的古典吉他,我说了一句“尤克里里”,他微笑着说你知道并和我打招呼,音乐是无人交流最好的需要,而丝路秀结束就是所有演员穿着各族服务一起在“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歌声中舞蹈,真是好看极了!我忽然想起来了乌鲁木齐航空的LOGO融入了新疆三种色彩的艾德莱丝绸,表示古丝绸之路有三条路经过新疆,诠释了乌鲁木齐的历史文化特征,我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间还能再来新疆,但我一定会来,去南疆喀什、和田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躺在宾馆的床上,明天终于可以睡到自然醒了,下午3点多的飞机时间没有那么赶,白天在乌鲁木齐随意转转,最后再次品味一下这里的西域风情,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