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使我们“沉迷、变傻”的不是抖音、王者,而是
这是今年写得最杂的一篇 跨度很大 ,很多东西都很杂,但很喜欢️。
我身边的人都在刷抖音、微博、小红书。
我的上司极力向我推荐“今日头条”,我说可是今日头条的推荐很多内容都不是我想要的。
久而久之我都不怎么打开。
我上司拿过我的手机,打开推荐,问我喜欢看什么,一个一个”X”掉我不关心的事件,一个又一个点赞收藏我喜欢看到的事件。
跟我讲,要培养我的使用习惯,慢慢剔除不喜欢的,点赞喜欢的,这样之后——它给你推荐的信息会越来越精准,符合我的“口味。”这样你会越来越喜欢这个软件。
刚开始我觉得有道理,久而久之我觉得这样很可怕。一方面对于它推荐的内容是我想看到的,我所关心的、我在看的过程会很投入很享受。另一方面头条越来越清楚我喜好,这让我觉得有些不安,就好像遏制住你的咽喉。
人无癖,不能与之交也
一个做销售的朋友讲:一旦我知道这个客户喜欢什么,不出一个月,他肯定在我这下单,跑都跑不了。
我说:为什么?
她笑了笑:人性的弱点,投其所好。人最怕被别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最怕什么。蛇打七寸,一旦有癖有缺点,他就不是单枪不入。
比如我知道他喜欢球鞋,我送他限量版的鞋子,第一次拒绝、第二次拒绝,可是他摸了摸,看了看,第三次就会穿上脚了、一旦你给了好处,一次两次,相信我,久而久之你会有回报。
我在打开“今日头条”的时候,下面有一行小字——信息创造价值。我记得很久之前的版本是“你所关心的,才是头条。”
我们也越来越喜欢看符合我们三观的东西。甚至是不需要动脑的东西,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刷抖音的时间很快,做函数题的时间很漫长,我也相信很少人对复杂枯燥的数学题有好感。我们都会对与三观相悖的理论弃之不理,漫骂、远离。
我们也习惯站队,每次热点事件出来,隔着屏幕在长篇大论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很少思考、凭直觉判断对错。过几天又啪啪啪打脸、各种山路十八弯的反转。
我们缺少发现事实的眼睛,却有一颗操碎别人事的心。
近日曾歌手在微博上呵斥机场工作人员蛮横无理,滥用职权,说自己再通过机器自助检验,却被对方勒令摘掉帽子,当她退回去摘帽子时却被叫去房间教训。
我看到下面评论炸出一堆感同身受,都在纷纷讨伐工作人员,没必要这么凶,还道出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一堆对歌手的安抚和工作人员的漫骂。
我也信以为证,心想帝都工作人员这么凶残的麽,又想摘帽配合安检也是应该的啊, 为什么不能相互理解下?
后来爆出反转,说是曾歌手不配合,当民警要求再次脱帽的时候,曾某仍不理睬还爆粗,才有了去房间教训的事儿。
台湾朋友问我怎么看HK最近的暴动?
我说:啥?
因为我整个朋友圈都没有这件事,所有的公号、微博,社交媒体基本上是和谐的,有也是一言半语,后来上网查,也很片面,朋友想发视频给我,被和谐了。秉承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所以我又很沉默的遗忘这件事。
去年,我在去台湾之前,我有点怕,因为听到太多的政治关系和不好的传闻,我甚至想,我走在路上会不会因为说我是XXX信仰被揍。结果,路痴的我,无数次对着地图导航懵逼的时候,台湾路人朋友主动停下来,问我:要去哪,停下来帮我找地方、导航、画地图,该怎么去?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N+1次。这让我对这个地方都好感呈现指数型上涨。
我在大陆遇到最多的是:知道的跟你讲,或者讲一半让你剩下的再去问其他人,不知道直接一句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我们容易先入为主的想一件事、道听途说去想象一个人,假设他的N个人设、N种可能。
很多的舆论,事实的真相、我们产生的想法,实际已经是经过筛选才传达到我们手中、眼中、脑中的。

你以为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麽?
为什么说现在推荐算法很可怕,刚开始你是操控软件的人,喜好由你掌握,你慢慢剔除不喜欢的,软件越来越精准你喜欢什么,越往后,算法会推荐他觉得你喜欢的,你还喜滋滋的表扬它,真贴心。
再往后,他会推荐他希望你看到的。就像温水住青蛙,你已经跳不出来了。
刚开始它们在投其所好、取悦我们。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免费版,试用版,内侧版,因为它要知道你的反应,你喜不喜欢,再做调整。
可是后面,它在驯化我们,它让我们看到它想我们看的,而不是我们应该看到的。
为什么现在的企业都那么重视用户体验,因为信息越来越透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圈粉后才能圈钱。
没有一个APP不在想方设法的提高你使用它的频率,市场很大、也很残酷。
18年中国茶销售额2400亿元左右,小罐茶一个20亿就已经成为行业销售额第一。无数人震惊谩骂,这就是个营销人做生意,不要再交智商税了。
而一个不产茶的英国,一个“立顿”的年销售额就近300亿。我却不知道这是应该开心还是不开心。
截止2018年3月,微信的用户数突破10亿,一个月前,微信又达成了新的里程碑,月活跃用户数正式破11亿。
我看到很多社交APP都尝试分一杯羹,例如:快闪、多闪、聊天宝、马桶MT、飞聊还有数不胜数的还没出生就被扼杀在摇篮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竞争者源源不断、竞品永不缺席。
移动互联网,信息流永远是最重要的资产,信息差就是利益差。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你拉开别人的宽度。居安思危永远是一家企业、一个人应该正在进行中的事。
抖音、头条、微信、王者荣耀、哔哩哔哩、知乎等在我看来都是很好的产品、只是看你怎么去用它。
很多人说刷抖音的时间飞快且欢乐
看头条的推送感觉自己获得了全世界
微信成为社交软件的头把手
王者给了你一个骂人的理由
哔哩哔哩上你会看到很多包容、有真理也有三次元、四次元
知乎你会看到很多大V,好像年薪百万才是标配
我特别喜欢微信的“看一看”,它让我知道每个人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看漫画、有人关心政治、有人追星、有人对社交恐惧、有人熬夜脱发。你点的每一个在看、无数个喜欢,构成一个朋友圈的你,代表你观点的你。
工具软件,用得好、它们是非常锋利的刀子,提成我们的割肉效率、用得不好,它会反噬把我们割得遍体鳞伤。
淘宝下面的”猜你喜欢”,我都时常怀疑是否在我身边安了一个间谍,让我该死的喜欢和心动
大众、口碑上竟然连我口头说过的想吃日本菜都能给我“推荐”就近好评的店
飞猪自从我去过泰国后,隔三差五给我推送特价机票,问我有没有出行的计划。

人工智能、AI、5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要打败算法或阻止算法的迭代是不太可能了。
大数据让每个人越来越赤身裸体、无处躲藏。
唯有两个建议
1、接受有机器、有算法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喜好,你的需求,主动去消化这些信息,哪怕你真的不喜欢。
2、接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偏差,选择需要的、令自己愉悦信息的同时,也接受其他的观点,哪怕你真的不喜欢。
最后一句: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大家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