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笑着就哭了,人生若只如初见,豆瓣高分情怀电影
《美国往事》
一部关于
欲望与妥协,背叛与宽恕
面对挚友的背叛与阴谋
面对爱情的想得却不可得
却仍保持善良与信仰的电影
在影片的开头,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响着尖锐刺耳的电话铃声。
后来我们知道,这就是面条打的报警电话的铃声,在随后的35年里,这铃声一直响在面条的大脑里,让他在无边的自责、歉疚和痛苦中煎熬。

老年的面条通过一个偷窥孔,回忆起少年时的事情。少女时期的黛博拉,是我个人看过的电影中最美少女,没有之一。


而黛博拉和面条的情感纠葛,也是这部电影重要的故事线。黛博拉是酒店老板的女儿,因此家境稍好,她的魅力不只是单纯的美丽,而是她从小就一种坚定的志向,要当明星进入上列社会。面条对她的情感,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到隔壁班的美女校花一样,连招呼都不敢打,只能偷窥。面条经常从老莫酒店厕所的小洞,偷看黛博拉练习舞蹈。而黛博拉早已发现面条偷看,却不揭穿,还要脱衣露出小PP引诱面条。
黛博拉对面条的情感,也是一种说清的情愫,正如她自己所言,面条是她唯一在乎过的人。而她给面条念圣经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的表明了,“他永远无法成为我的爱人”,从骨子里觉得自己不可能嫁给一个小流氓,却又献上自己的初吻。这一切都被MAX看在眼中,MAX对于黛博拉和面条的情感,从小时候起就有一种强烈的妒忌。
而面条和麦克斯在1921年不打不相识,成为朋友,一起混社会,那时他们还是10几岁的少年。
但他俩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人,
对朋友,Noodles是至情至性,所以他的友谊是纯洁的,是在物质财富和权位之上的。而麦克斯呢,他是一个聪明和精明的利己主义者,在他那里一切都是可以拿来交易的。
麦克斯对Noodles固然有友情的成分,但利益对他来说要重要的多,不然,他早就知道Noodles的下落,但却直到自己临死才找到Noodles请求他的宽恕。

1921年在美国纽约贫民区,14岁的少年“面条”、 “排箫”、“派西”以及小一点的多米尼克,混迹在街头,帮助黑帮收保护费,干一些坑蒙拐骗的勾当。直到他们认识了新搬来的少年MAX,几个小伙伴的命运从此改变。

美国20年代正是禁酒令时期,黑帮团伙的主要收入就是贩运私酒。面条想到一个办法,可以成功逃避警察的追踪,使得私酒运输量大幅提高,几个小伙伴也赚到了第一桶金。

他们5个人刚把自己收拾得体面一点,成立了一个帮派基金,随即遭到黑帮小头目巴格西持枪报复。最小的多米尼克被打死,面条愤怒之下捅死了巴格西还误伤了警察,被判入狱12年。

12年之后,MAX接面条出狱。在肥仔老莫的地下酒庄,面条才知道,他们的生意做得很不错,而且这些年里赚的钱都有面条一份。面条顺理成章地重新加入了小帮派,MAX显然以老大自居,排箫、派西和面条听他指挥。

四人帮的动作越来越大,抢劫珠宝钻石完了还要黑吃黑,最后居然参与到了工会罢工的斗争中,甚至直接与警方角力。这期间几次行动,面条逐渐对MAX的野心有排斥,且一直心系初恋女友黛博拉,而MAX对面条的不思进取也是非常愤怒。

禁酒令即将解除,帮会收入必将陷入困境。MAX计划抢劫联邦银行,面条不同意,两人再次起了争执。面条经过痛苦的抉择,向警方告发了MAX等人的走私活动,希望通过几年刑期救兄弟们一命。却未料当晚MAX、排箫和派西都被打死。满心悔恨的面条被黑帮当做叛徒追杀,只得逃离纽约,在车站居然发现100万帮会基金莫名消失。


35年后,面条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独自回到纽约,却发现了丧心病狂的故事反转。MAX并没有死,而是欺骗了所有兄弟,独吞了帮会基金,改名换姓跻身上流社会,成为贝利部长。最不能接受的是,当年的初恋女友黛博拉居然成了MAX的情妇,并和MAX有一个孩子。

贝利部长遭遇不可挽回的政治危机,本想一死了之,他一心只觉得亏欠面条太多,希望死在面条手中。面条在清楚一切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年轻时的冲动,而是默默地离开。MAX无法求得最后的心理安慰,投身垃圾车自杀。

如果按这个故事结构平铺直叙,除了结尾的大反转,其它看起来都很平淡。事实上这部电影的优秀点之一就是穿插叙事的方法。
面条逃亡,直接就跳到了35年后面条回到纽约。真正惊艳的一幕是电影开始后40分钟,
面条从监狱里出来的时候是26岁,这是面条唯一脱离黑帮的机会,他一见到黛博拉就像找到心灵的归宿一般,而这一次又被MAX有意的干预打断。后来面条包下长岛最好的酒店向女友表白,而黛博拉还是一如既往的冷静和目标明确,她要离开面条去好莱坞发展,面条心如死灰,黛博拉轻柔的吻别却导致一场不可思议的强奸。
过往有很多人谴责这场戏,至少在10年前我个人也是无法理解,归根到底这是两种思维错位造成的。黛博拉从小就给自己规划了一条,走向上流社会的路线,在她词典里,轻柔的吻别应该换来,“王子”一般冷静而礼貌的放手。而对于刚从12年牢狱出来的面条,她的冷酷拒绝再次将面条推向无尽的地狱,彻底激发了一个小流氓心底的兽性。从这一刻开始,面条已死,可能残存的一丝人性应该就是兄弟的情谊。
而兄弟又如何。MAX抢劫联邦银行的疯狂计划深深折磨着面条,他不愿兄弟走上不归路,选择了黑帮最忌讳的告密,却直接害死了几个兄弟,带着满心的悔恨逃亡35年。最后的大反转,又让面条仅有的一点美好回忆也荡然无存,这就是面条悲剧的一生。罗伯特·德尼罗在本片中的表演,个人认为是他的演艺生涯最佳表现。
表面上看MAX是人生最大的赢家,充分印证了,在美国那个自由的国度,一个穷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择手段,也可以跻身上流社会。他能够完全的控制排箫和派西,在气场上却总是输给顽固的面条。
致使他想出一条毒计,促使面条以拯救兄弟的初心报警,害死两个无辜的兄弟的同时,自己假死独吞所有财产,而面条不得不,带着害死兄弟的愧疚独自逃亡。他的计划可谓天衣无缝,甚至把面条心爱的女人、玩过的女人都收在自己的后宫,足见其扭曲变态的内心。而最后面条对MAX说,“我的兄弟在35年前已死”的时候,MAX这一生的美国梦也彻底破碎,而投身垃圾车自杀,是否就是他也承认,自己就是个垃圾。
影片的最后,面条那一笑在音乐中定格,
当真浮生若梦。

可是老年的面条是不会笑的,已经不哭也不笑了。他老年越沧桑,年轻时候那个笑就要越灿烂。以悲显乐,以乐称悲。那个笑越灿烂,观众就越费解和难受,多希望面条这一生就像笑的那一刻一样懵懂不知只剩欢乐啊。
面条潦倒一生,导演选取他生命中一个节点,选取的还是他苦痛中毫无负担的一笑。导演本身不也是情怀参杂这沧桑么?这部电影不是一部批判电影,而是情怀电影,即使有不堪的过往,回忆往事,仍然是微笑的,如果能选择,能不能一生就停留在发自内心微笑的那一刻?是不是既温暖又心酸和悲伤?
情怀中的美好不是百分百真实的,沧桑中的平静其实是非常辛酸的。人类面对不公和苦难应该挣扎,应该怒吼,应该呐喊,沧桑意味着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最终低下了高傲的头。最后再回首一生的时候,那些苦难和幸福都已经好像成了已经被加工过的幻象,当真浮生若梦。本是真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竟然无法再有锥心的感受,反而自己成了自己的旁观者,自己已经麻木,人生太过辛酸。
可是即使这样惨痛的人生也有闪耀着青春、爱、友情光芒的时刻,那是卫生间墙上的小孔后面Deborah轻盈的舞姿,是自己和朋友做小阿飞和其他小混混抢生意,是Deborah为他读诗,是朋友们为了彼此热血冲动,是自己和朋友们趁着禁酒令发了横财,是哥们们也有了风骚的女人环绕……这样惨痛的面条同样都有青春、有朋友、有爱情、有恣意的欢乐。这些美好让正因为这些美好让面条被人打、被姑娘鄙视等等等等面条受过的打击都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