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和老师一次难忘的单独谈话
查看话题 >你和你们那个地方的潮汕人儿不一样
高二分完科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不用以难以言表的心态再面对33分的物理,没有9门科目的狂轰滥炸,整个班级男生少了一大半。
那个时候不满17岁的自己决定选择了文科。好像是第一次做了一个比较重大的决定。高一第一学期还是学校前120名的尖子生。理科成绩也不算太差劲,就是觉得以自己的水平,应该需要不断地去请教别人,而这种人与人的接触,一向是我不擅长的。现在如此,更何况16岁的自己。
不怎么学文科的自己还是取得一个很好的分数,感觉自己还是很有潜力的。只是很可惜,到高考后还是没有多大被挖掘。
我的高中是在区的一所重点高中读的。潮汕这个地方我觉得很有意思,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到现在大学快毕业了还是偶尔对潮汕方言的多种发音感到有点惊讶。15岁的自己被同样是高中学姐的大姐影响,以为到了高中就要一直说普通话了,所以还有刻意学习过。这可能成为我之后普通话还算过得去的一个原因。
没想到其实还好,有是有啦。但是本地人或者一些同学,说潮汕话我就懵圈了,听不怎么懂,而且我不喜欢那种发音。这两个原因,使我在高一的时候决定和很多同学讲话都要说普通话,除了那些发音差别不大的。
高一的时候,自己还是属于学习尚可的行列的。我的那个镇和隔壁两个镇的发音算是比较相近的。其它地方的人很喜欢和我们三个镇相比较。人啊,从小就喜欢划群体圈势力。
高一因为群体的比例差别不大,而且我和隔壁两个镇很多都是以计划生的身份进来这所学校的。学习成绩好,人数多,自然在讨论到潮汕方言的时候,大家的态度也还好。虽然大家互相嫌弃,但话也没有说得那么直接。
高二我的室友除了我和隔壁镇的算是学习还可以,其他很多进学校要学上万块补贴费的。
我刚来到班里的时候,还算是一个“学霸”。上课不怎么听,不怎么学的那种。但是比那些连作业都不自己完成的室友就好不知道多少了。
我的班主任是一个人人吐槽的奇葩,她是教英语的,她有一次上英语课,一个问题叫了全班30多名同学回答,全班也不过60多人。不管他人的怨声载道,上课的节奏也是很魔性。我在我们班的英语算是还可以的,基础好是一个原因,不过上她的课很多时候漫不经心,读单词不读,讲解课文不理,她很喜欢在这种情况叫我回答问题,反正聊天嘛,不会就瞎扯几句咯。
有一次她问我,自己算不算那种adventurous的人,我说不是,我喜欢宅着。记得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和我同桌,两个幼稚的男人在推来推去,他还笑了出来。我们俩坐在最后一排,他那个学期还考了一个全班倒数第一。
因为文科班很多本地人或者是不爱学习的人。所以一到周末留宿的人很少,十人左右。有的时候,男生就我一个人留宿。我们宿舍12人就剩我一人。
高二学习真的很任性。到周末,只要还不是什么大考,就很喜欢看课外书啊,看完没事的话,就喜欢和同学们聊天。学的怎么样啊,这个很难吧。从初三开始,就开始碎碎念,有很强的沟通欲望。
说巧不巧,班主任就这样出现在我的教室巡视,来了几次我还是不怎么安分。
那个谁,你来办公室一下。
来就来咯,谁怕谁。我就这样无所畏惧地去到办公室了。“你最近好像状态不大好哦,怎么回事啊。你自己思考一下,你有什么话想和我说”。什么话,要说吗,可以说是因为室友吗,有一次期末考试要考文综他们聊天还聊到半夜。平时就算了,我末考要是考差了,我可是要挨骂的。我高二真的不知道多少次因为熄灯后宿舍吵被叫到内宿办了。但和我屁事啊。早上早读因为宿舍打扫的公共领域也是很多次很突然被叫去打扫干净。12个人,浩浩荡荡。我的室友个子普遍蛮高的,还有两个校队篮球队的。那场面。。。
还有一次他们半夜聊天,平时我都不想去搭理他们的,除了一个人的口音和我比较相近,其它都是属于要费好大的劲才听得懂的。我在他们说的很热闹的时候,说了一句潮汕话,你们说什么。哄堂大笑之后,有很长时间被当做梗吐槽。
班主任她要我说,我那个时候沉寂了很久,没理她。你和你们那个地方的潮汕人儿不一样。班主任也是本地人。“没有他们那么安分,你比较喜欢玩儿。像那个谁(我室友)他就做得很好。”
我还是没有怎么理她。这段谈话我没说什么吧,就是说了一些类似没有啊,状态还可以的场面话。我要是“举报”了我的室友呢,我可以换宿舍吗,她和管宿舍的领导还蛮熟的。有一次我胆子真的很大,直接和领导用不大擅长的本地口音聊天,最后他说要是你换宿舍还是觉得不满意呢,不让我换。
高三我搬去学校外面住了。
我和我们那个地方的潮汕人儿不一样?不,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只是我很好地接受了自己的特别。
16岁的我已经知道自己是同性恋,会困顿,但鲜有怨言。
16岁的我不举报,不当那种当面好人,背后小人的学生。
他人如何,会影响我。
但真正可以影响我的选择的是我的想法。
如果酷是你的符号,那就勇敢酷下去。不要当可怜的平庸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