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负债率高达1850%:马云“996”后又提议动用“310”网贷模式来坑害年轻人?!
6月10日,在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会谈中,担任小组联合主席的马云参加对话,他表示,在中国网络借钱很方便,有“310”借钱模式:3分钟申请,1分钟到账,期间0人接触,年轻人并不担心借不到的问题。
随着网贷门槛越低,年轻人贷款越容易,“假精致”现象越来越盛行。所谓“假精致”,就是一种超前消费,没有高消费的能力,却硬要装出表面精致,衣食住行都非得名牌不可。
可以说,正是各大平台,各种天花乱坠的网贷广告,对“假精致”现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超过1500万人开通花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用花呗消费。
根据汇丰银行、海尔消费金融、融360的统计数据显示,90后群体负债率高达1850%,在消费贷款群体中占比达43.48%,以贷养贷用户占比近三成。在贷款渠道方面,除了信用卡、花呗、白条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将手伸向了网贷。

对于现代人来说,“债”是一个可怕的字眼,欠债还钱也是道德上甚至是法律上的义务。
1.债比钱出现得要早
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在不少人的观念里,债,就是欠钱,债务就是金钱的一种形态,也就是说有钱才有债。
那钱是什么呢?是货币对不对?那我又要问问大家,为什么会有货币呢?这个估计很多人都知道,最早人类交易是以物换物,换来换去很麻烦,然后就出现了一个统一的物件作为交换货币,比如贝壳,这就是最早的货币。绝大多数经济学著作里,都是这么说的,说货币是以物换物的替代者。
有一个叫大卫·格雷伯的人类学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在他看来,并不是先有钱才有债,而是先有债再有钱。格雷伯认为,货币没有出现之前,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就已经出现了以信任为前提的借与还的情况。
为什么说债比钱出现得早呢?

根据人类学研究的发现,远在货币制度和物物交换诞生以前,信用,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就已被人们在使用了。比如,在公元前3500左右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银子是会计系统中唯一的通用货币,但当时它只用于记账,不用于现实中的交易。大多数的银子,都被放在庙宇和宫殿的宝库里严加保管,普通老百姓很难拿到。
那日常交易怎么办呢?美索不达米亚的办法是,用他们主要的农作物——大麦代替银子交易,而且,还定下了大麦与银子之间的兑换比率。这样一来,债务和税收通常用银子记账,没有银子的人们就用大麦来偿还。你看,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债务和信用了。
所以说,在货币出现之前,人类其实已经建立了复杂的信用体系,债这种经济形态,很早就出现了,比货币出现得早。后来货币的出现,只是为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债务转移。
与此同时,自从货币出现后,价格的概念和冷漠的市场应运而生。货币让生活更便利,但也让原本温情的人类社会开始变得冷冰冰,欠债还钱的观念更是腐蚀了人类彼此关爱的本性。
2.在第一农耕帝国时代,大多数交易都使用虚拟信用货币
第一农耕帝国时代,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国家的经济主要由庙宇和宫殿控制。比如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庙宇和宫殿里储存的大量银块就是国家货币系统的基石。可是银子很贵重,只能只作为抽象的价值用来记录税收和债务,而不是在现实中交易。相反,人们用大麦作为支付货币,如果你欠了一定银子的税,但你没有银子,拿等价的大麦去偿还即可。

不过在普通老百姓之间,更常见的是另一种抽象的价值交易,那就是信用。例如,酒馆和客栈的店小二会给熟客记账,卖家也会积累起值得信任的顾客名单。等到粮食收获的时候,统一把债还清。
如果债务比较大,那就要签合同了,买卖双方会把交易细节和还债担保记录在一块陶片上,留作证据。等到还债之后,陶片就会被打碎,标志着债务还清。
你看,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信贷体系其实几千年前就有了,然而,随着战争的到来,剧变随之出现。
3.轴心时代见证了金属货币的繁荣,市场由此产生
“轴心时代”这个概念,是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指的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这个时代有什么特点呢,一大波伟大思想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什么毕达哥拉斯、释迦牟尼、孔子等等,但同时这一时期也充斥着战争,从中国的战国时期到印度的十六大国时期,伴随着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的大屠杀和大规模奴隶化,暴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随着大规模军队的发展和战争带来的动荡,金属货币应运而生。有意思的是,金属货币的发明并不是为了促进贸易。公元前600年左右的吕底亚帝国出现了第一批金属货币,目的是给希腊雇佣兵发工资。
在轴心时代,商业交易变得越来越物质化,商品交换的基础从原来的抽象价值,比如债务和信用,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币银币。
4.中世纪社会和市场的变化让虚拟信用货币回归
到了中世纪,宗教开始接管市场体系,从国际贸易到地方集市,所有市场都要遵守宗教权威定下的规则。在和平年代,不同形式虚拟信用货币又回到了整个欧亚大陆。
尤其是在中东,伊斯兰教的价值观开始影响商业交易的具体形式。共同的宗教信仰把人们团结在了一起,提高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度,商人们愿意把信贷范围扩大,生意网络也因此越来越广。随着商业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密,这在另一方面就削弱了国家对市场的控制。

与此同时,欧洲的货币也从金银变成了虚拟货币。这又是为什么呢?自罗马帝国衰落以后,贵重金属短缺,人们只能开始使用其它货币,例如支票、账单、纸币,圣殿骑士团等宗教组织也开始逐步规范和管理这些替代货币。
同时,中国的商人为了做生意方便又安全,开始放弃金银货币,转而把钱存进当地银行,通过银票交易。国家发行统一的纸币,掌管信贷体系。
5.欧洲帝国时代的到来再次掀起拜金风潮
随着欧洲人对美洲新大陆的探索,他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新资源,这其中就包括宝贵的黄金,被带回欧洲的黄金让金属货币再一次流行起来。
其实,在欧洲征服新大陆之前,金银已经有了回头的趋势。主要因素之一就是15和16世纪中国明朝初期的民众运动,最终导致政府废除纸币,重新开始使用银币。随着税收逐渐被折合成了银子,政府也在尽可能地想办法进口银,以便压低税收,免得老百姓不高兴,又掀起新一轮的社会动荡。
中国对银的需求突然大增,引发了一串连锁反应,给全世界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为了满足中国的需要,欧洲人开始疯狂开采美洲大陆的银矿。作为交换,中国开始出口丝绸、瓷器和其他珍宝。就这样,金银交易完全主导了世界贸易。

新的拜金潮流让货币和宗教分离,又重新加入了国家体系,国家通过制定法规来恢复正常的货币交易。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对债务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欠债不仅成了不道德的事,拖欠债款还成了违法行为,负债者监狱也纷纷出现,欠债不还的人会被关进去,用这种办法迫使他们的家人快点还债。
随着社会对债务越来越不待见,原来支撑债务体系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越来越弱。慢慢地,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开始变得利益当先。在这样的环境下,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开始萌芽。货币的出现,让原先基于人情关系的债务,变成了冷冰冰的、以自我利益为动机的交易。
6.今天这个时代是债的帝国
可以说,我们当今的货币时代开始于1971年8月15日这一天,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天,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中止了美元对黄金的可兑换性,也就是说,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而是创造了浮动汇率制度。
就这样,我们又回到了虚拟货币的时代,金钱仿佛只是屏幕上的数字,可以被交易、被投资、能增加、也会流失。
然而,跟之前几个虚拟货币的时代不同,我们现在几乎没法控制虚拟货币,也没法防止人们深陷债务危机。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国家不再有保护借贷者的机制,过去不论是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圣王权、摩西的禧年,还是伊斯兰教教法或者基督教教会法,都会对债务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进行某种控制,权威的一句话就可以清空人们的所有债务。现在呢?普通人要是欠了一屁股债,解决很可能就是变卖家产、流落街头。
另外,宗教道德对经济也不再有制约能力,不可能谴责过度牟利,也不可能防止债台高筑。
还记得最近的一次金融危机吗?没错,它的根源就是因为借贷太多而负债累累,人们被虚幻的价值蒙蔽了双眼。这场危机和之后的严重影响恰恰说明,一个没有国家和社会调控的虚拟货币体系,有多大的潜在破坏力。

那么怎样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