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思想记录
记录一下跟几位朋友在讨论过程中的思考。放在这里以便以后找到,也许也能安慰安慰自己。
——————————————————————————————
朋友:“我觉得人在这个世界的经历有时候真的像命数,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又不是简单的湮灭。”
………………
我真的觉得物质存在不是唯一存在的方式。说句大俗话,只要你还记得这个人,这个人就还在。从一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存在不就是在各种心灵世界的投射的集合吗?一个人存在过,对世界进行观察,跟世界产生interaction,从而对物质世界和其他人的mind造成过影响,那他的存在就体现在这些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影响的集合中。
——————————————————————————————
朋友:地球总要寂灭,人类很可能也会灭亡。那么多人的记忆,阅历,感触存在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
我大学的时候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有这样悲观的想法,觉得个人太渺小,地球太渺小,一切无意义。从怀疑主义者变成了虚无主义,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在在一个漫长和广大的时空范围内都“不存在”。后来我接触到了存在主义,现在具体的思辨和哲学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它让我从虚无主义转变成了一个carpe diem(及时行乐)的存在主义者。换句话说,与其去把自己(或者其他人或物)放在宇宙长河的背景下比较,觉得自己无穷小,不如让自己“短视”一点,短到只看得到此时此刻存在的意义。人的“意义”就在这每一刻的体验。类似于我之前说的,一个人或者物质的存在可以是所有心灵对这个人/物投射的集合;一个人的存在/意义也可以是每一个“此时”体验的集合;“此时的体验”包括此时此刻的观感和此时此刻拥有的记忆。
所以对于过去,即使记不清楚也没有关系(比如说某个人某件事,比如说大部分的梦境),关键是在发生的那一刻,你充分的体验到了它,而它再与其他无数刻的体验集合成你的人生,再集合成一个群体、一个星球、一个宇宙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看,人生,以及人生中的每一刻不是无穷小无意义的存在,反而正是无穷多个“有意义的存在”组成了整个宇宙和时间。从这个角度想,即便你失去了某个人,你和她过去的每一刻,你现在想到她的每一刻,她此刻在你记忆中的所有印象和回忆,都是组成宇宙组成意义得“存在”。而“她此刻在你记忆中的印象”,与许许多多其他人的印象一起,组成了另一重意义上的这个人的“存在”。
总之就是,就是此刻即存在,以集合的角度看待人/物/时间/所有的物质世界。
………………
另一位朋友的观点:
人或者宇宙中任何一样物体,对宇宙的存在,都没有意义,但我认为各种物质会在不同状态之间转换,永不消失,在那种状态下,物质自身对周围来说是有意义的。
me:这个角度也很好。不仅是物质上转换,还有精神、思想上的转换。跟蝴蝶效应类似。只要你跟周围世界interact了,改变了小的微量,这个改变和interaction就会不断的延续下去,这就是“存在”。一个没有你的世界跟一个没有你的世界肯定是不同的。这个不同,就是一个人存在的证据和意义。
——————————————————————————————
朋友:关于“善恶”。“要是这个世界真是被“设计”的,为什么是这种相生相克的神魔共舞的设计。如果只有真善美,爱与和平,那世界会是什么样,难道会不可持续?更恐怖?”
………………
其实这个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
首先是“概念”的角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索绪尔时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的是语言的相对性,比如只有跟“丑恶”放在一起,“美善”才有意义。我们现在也经常说类似于“如果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可见概念本身是由它跟其他概念的差别和对比,以及它在系统中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这是语言,但也许这也反映了人思维或者意识的一种方式——人是在相对、对比中理解世界的。如果他们没有感受过或者理解过丑恶,也许也感知不到真善美。在生物和进化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感知方式也帮助生物体趋利避害,达成基因的延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丑恶在人们的感知中必然存在。可是这样的丑恶就真的是其他感知维度的“丑恶”吗?不一定,也许在另一种意识里,只要是生存过,无论其中经历过什么,以什么状态交流和死亡,都是一种“美好”;也许现在受到生物和社会文化影响下认为的“丑恶”,在另一种生理结构、或者社会文化里,并没有那么丑陋。总之,从人的主观意识来说,丑恶和美好必然同时存在。
还有就是从客观的动态系统出发,世界必然是需要有差异,才能进行交互和信息流动。通俗一点讲,就像水流一样,必须有高低起伏,水才会流动;不然只是一潭死水,很快会被其他的“恶”(藻类、细菌)毁灭。一个完全没有信息流动和信息出入的系统至少是无法进化的,甚至一开始就不可能存在;这种流动和差异的必然性这从宇宙(或者大于宇宙的系统)形成的第一瞬间就决定了。结合到上面那段说的,正是因为世界有这样的差异、起伏、信息和物质流动,人和其他意识也会对应进化出一些感知这些差异和流动的机制,再由文化的塑造和加持,才有了现在的丑恶和美好,以及其他对比性概念的形成。所以,是的,世界一定是个神魔共舞的世界,不然可能从第一瞬间就无法存在。
————————————————————————————
继续引申:
朋友:“平平淡淡不知道美丑善恶,像微生物一样,也是种生存状态。换句话说我们不需要懂真善美到底是什么也可以存活。世界的平衡和演化肯定会有其他法则来主宰。但是好像生命体越高阶,在邪恶方面的想象力和能力越丰富。
所以引申出的疑问,如果有更高阶的智慧,这种智慧是先天内部也有矛盾,诸如善恶,正邪这样对立面的还是超越这种对立而存在的。”
………………
其实这里面涉及到几个相互连接的概念:存在(生存/毁灭)——利/害——善/恶。“利/害”是影响“存在”的因素;”善恶“是智慧生物对于“利/害”的抽象化概述和延展。
关于“存在”。参照地球上的物体形态,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物体分为三类:无生命体,低等生命体,和智慧生命体。这之上也许还有更高级的形态,但是暂时无法观测。
对于无生命物体来说,无所谓生存和毁灭,他们可以以不同物理形态存在在世间,只要物质守恒,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永恒的存在”。
对于低等生物来说,一定意义上来说,他们的“生存”与“毁灭”也许不限于个体生死,而是种族和基因的存在和延续。他们不会永恒存在,却可以跨越个体生命时间。而且实际上,越低等的动物,更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且花费更多能量在繁殖、而非营养生长上。他们群体的“存在”时间可能比高等生物要长得多。
对于智慧生物来说,因为具有了自我意识,个体生存意识加强,“存在”更具现在了个人层面,会随着个体的消逝而中断。
上面的规律显示的是,越高级的物体,似乎”存在“的时间会越短。
与存在相关的就是“利/害”;既物理世界对“存在”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有限的资源而产生竞争。
无生命体因为永恒存在,所以一般来说不存在威胁其存在的“利/害”因素(只要宇宙或者宇宙之上更大的系统不毁灭)。
低等生命体会直接面对物理世界对其生存和繁衍的影响,他们会发展出一套机制来“趋利避害”,与其他种群和基因群体竞争,最大化种群和基因的传承。
高等生命同样会面对物理世界的“利/害”,而且因为其具有语言和抽象化思维的能力,他们可以把直接的利/害抽象化为善/恶,并把这种抽象化概念延展到更抽象世界中,比如个体层面的竞争、群体层面的对抗、国家层面的战争。之所以似乎越高等的生物越有能力“邪恶”,一是因为高等生物的存在时间最短(个体层面,所以很多决策需要最大化个体利益),二是available to高等生物的资源越有限,竞争越激烈,三是高等生物因为语言和思维能力对于“恶”(以及善)有更深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所以这里的规律是,越高等的生物受到的竞争越大,更需要趋利避害;智慧生物有能力抽象的使用和理解”善恶“观念。
回到之前说的。
”平平淡淡不知道美丑善恶,像微生物一样,也是种生存状态“。
确实如此。但如我之前说的,就连最低等的生命体——微生物也还是会受到环境的“利/害”影响,只是他们不能理解“善恶”。人类跟微生物同样受到“利/害”影响,并且可以将其理解并延展,所以才会处于更深刻的痛苦中。而真正”无所谓环境无所谓利害善恶“的,是无生命体。他们永恒存在。
“如果有更高阶的智慧,这种智慧是先天内部也有矛盾,诸如善恶,正邪这样对立面的还是超越这种对立而存在的”。
如果以地球上的物体递推,更高层次的智慧可能生存时间更短,资源竞争更激烈,更有能力理解和延展”善恶“,所以可能会比人类还要更能行善和行恶。
但是,也许宇宙的物体存在方式并非我们想象的递推,我们不能以地球上的经验去推测其他智慧的存在。“Truth”也许不是线性存在的,不是我们已知了一部分truth就可以逐步推导出终极的Truth。有可能Truth是分层的,在我们这个层次里(受限于物理世界和人的认知能力),我们只能看到这个层次的truth,而下一层、乃至以后无线层的truth,可能都是跟这一层的事实和经验完全不同的。因此可能我们完全无法探及上帝的世界,就像蚂蚁无法探及和理解人类的世界一样。
从这个层面来说,上面问的问题就有两种可能的解答。
一种是更高等的生命体,不是依照我上面说到的递推方式存在的。有可能他们反而拥有更长的存在方式、更多的资源、更和谐的互动方式。
另一种就是,也许更高智慧的”存在“并不是我们理解的”物理存在“。我之前提到“无生命体”是“永恒存在”的,没有善恶利害的概念。这里的“无生命体”是物理世界的无生命体,由原子分子等等物质组成。相对于“物质”,也许还有其他的”存在方式“,比如“意识”,比如“能量”。也许像原子分子一样,这些其他的存在方式也有他们组合和转换的方式;也跟原子分子组成的无生命体一样,他们可以以不同的组合形态存在,所以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是“永恒”的。就像我之前说的,“人”的存在可以是她在不同心灵中投射的集合,这些投射会影响到更广泛更长久的其他智慧生命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在永恒的时间里,这样的“集合”和“影响”会以无限种方式组合、转变;而其中某一个时间段的特定组合方式——某个具体人的灵魂/意识,也在这种转变中永恒存在。
总结一下就是,比我们更高层的智慧,也许因为不在递推逻辑内,而弱化甚至没有“善恶”的对立;也许是以另一种形式永恒存在,从而也无所谓“利/害”“善/恶”。这是关于对宇宙和存在的一种理解,无法证明或证伪。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我之前说的“此刻”。如果某一种想法,或者想这些东西本身让你觉得放松、安心、愉快,那么这种想法对你来说就是”有意义“的。
————————————————————————————
朋友提到关于“意识”如何存在,意识和时间的关系。
“现在觉得如果意识也是一种“东西”,可以和物质发生交互作用,那很可能它可以独立存在,身灭意识不一定灭啊。这样的话意识流很可能流淌于时间维度之上,很有能可以同时感知到各个时间节点的所有事件的集合。不是有很多人濒死体验时候形容看到了一生的画面吗。”
………………
是的,这有点像四维生物的感知方式。我推荐一部电影,叫做arrival。影片中的外星生物就是可以通过文字感知四维时间跨度上的东西,也就是过去和未来都可以以“记忆”的形式存在。这又引申出,人既然“记得”自己未来的命运,又该如何自处,去坦然接受命运或者做出改变。人在正常状态下是三维生物,无法感知时间跨度上的东西,这是在进化中形成的固定感知方式。但是你说的濒死体验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四维感知方式,也许说明“意识”本身其实是可以跨越时间维度的,只是人的生物结构限制了这种可能。不仅是濒死,其实梦境也是一种时间压缩式的、跟物质世界并不完全兼容的体验方式,比如有时候你可能就迷迷糊糊了五分钟,你会觉得做了很长很长的梦。我一直觉得梦境是打通意识和物质世界的一扇窗子,研究它也许会对理解非物质世界提供一丝契机。
至于问题里说的身灭意识不一定灭,我觉得可能,但是这样的“意识”如何定义,是不是以“个人”的形式有自主意识的存在(就是一般受限于生物结构的人的“意识”),还是以集体意识(比如我之前提到的“记忆”的集合)或者其他形式的存在,我们也不得而知。但偶尔这么想想,离开的人还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活着的人心里会更安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