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太多书,却越读越傻?
有一段时间没有阅读了,应该是没有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的感受了。
以前读书的习惯是,读一本书,必须要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读完,期间还会记录下在书中看到的点。每每看完一本书,看到自己笔记里记录的条条点点,看到自己又在社交网站上记录了一次读书的经历,就觉得成就感爆棚,觉得今天的自己又进步了,没有白活。但如果你问我,看完这本书,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对你的生活有指导意义吗?对你的工作有帮助吗?我大概会支支吾吾不知所言。是的,我只是跟随书本重复了作者的思想,他的“旅程”走完了,我也就结束了。
这应该就是今天看到的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的毕业演讲里说的吧。“我们常误以为阅读时我们在独立思想,其实,阅读过程中大多数是别人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是重复他的思维过程。When we read, another person thinks for us: we merely repeat his mental process。叔本华对阅读分析最精彩的、也是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不注意,我们读书时会把自己的脑子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But, in reading, our head is, however, really only the arena of someone else’s thoughts.
”
回想自己以前的读书经历,脑子里随着书本的思想跑了一圈,可不就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嘛。可见,读书,不一定是读书就是有用的,读书时没有自己的思想过程,那读书也不会是在跑马别人的思想。
想起曾经在《圆桌派》里讲到的一个话题:读书,很多时候是一种寻求认同感的阅读。我们会不自觉的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会一直不断去阅读某一类型的书。对照着自己的阅读经历,才恍然觉得,的确如此。我喜欢看小说,就会有意识去看小说,不喜欢深奥的技术书,就从来不去涉及技术书。但其实,对于现实生活来说,技术书对于我的帮助肯定是要大于文学小说的。总是阅读那些自己认可的内容,不就是在为自己构筑一座思想的牢笼,并且不断用类似的书籍去加固这个牢笼,最后,根本无法摆脱牢笼,跳出桎梏。
也记起一位朋友说的,我不是反对学习,而是反对无用的学习,你的学习应该是要对现实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帮助,不然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网络上很多人都在宣扬,每天都要阅读,每年读了多少书,但其实,大多都是文学小说,这些书对现实生活,工作有多大帮助呢?恐怕是没有。但是却在心里给了自己一个暗示“我今天又阅读了,我今天又进步了!”阅读,反而成为了自欺欺人的手段。
最近一段时间都没有看书,因为发现自己的阅读不过是在重复别人的思想,最后对工作和生活毫无帮助,没有收获。开始思索这个问题:“我到底应该要如何读书?”
肯定是要抛弃自欺欺人式的打卡读书,而应回归到当下生活和工作中来,做可以让自己有提升的阅读。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现实生活中。
给出一段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对读书的看法吧。
“读书坚持自由而无用,这就意味着我们读书不是为了用于他人所规定的目的,而是为了自己独立的生命体验。读书不是为了寻找他人给出的答案,而是为了自己能有更大的思想自由。
任何只读一类书、只效忠一个权威的人基本是在用书垒砌成一座关押自己思想的囚牢。祖先把书设计成砖块状,抑或也有这层意思?”
最后,分享一下院长的座右铭和对青年人的寄语。
“
I am only one, But still I am one. I cannot do everything, But still I can do something; And because I cannot do everything I will not refuse to do the something that I can do.
这是我最后一次作为院长致辞了,突然有点欲罢不能。你们任重而道远,再加上一句吧,还是Edward Everett Hale的嘱托:
Look up and not down.
Look forward and not back.
Look out and not in.
Lend a h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