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中有泪,亦庄亦谐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导读:什么是滑稽戏?
滑稽戏主要以滑稽手段来表现人物的地方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多以上海话作为表现语言,同时大量模仿吴语太湖片方言。滑稽戏演员至少要会5种方言,会唱各种强调。
抗日战争时期由江南的滑稽曲艺“独角戏”发展而成。特点是运用主要流行于江浙地区的各种戏曲曲调和各地方言,以高度夸张的手法使观众发笑。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信息来自网络

作为多年的广播听友,感谢轻松调频电台,翻了我的牌子,临幸了两张滑稽戏的票-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
这个话剧可真是泪点和笑点紧密结合,演员们演技精湛,带动着观众一会笑,一会哭,就连我家的黑煤球同学都几度眼眶红润。说到底,作为80后的孩子我还是能找到与陈奂生的共情之处的。
故事是以回忆的方式来展现的。2018年的陈奂生查出患有食道癌晚期,加之赶上要建设新农村,政府带领村民奔小康,不耕田,不务农,村民在家等分红。 下了一辈子地的陈奂生怎么舍得放弃自己这辈子的心血,成了村里的钉子户,要内心抑郁,闷闷不乐,便回忆起了他的当年。
在那个大家都吃不饱饭的年代里,村长王本顺做媒给陈奂生娶了媳妇-傻妹,傻妹给陈奂生带来了三个孩子,陈奂生取名陈两,陈斤,陈吨。那个年代正赶上要交公粮,村长为了得到上面的表扬是榨干了老百姓,陈奂生家里没有一点余粮了,傻妹为了让孩子吃饱饭,自己喝凉水来填肚子。后来终于有为民做主的官员了,老百姓终于不用上缴那么多粮食,自己来饿肚子了。幸福来的太突然了,傻妹敞开肚皮吃大米,最终把胃给撑炸了。临终前,嘱托陈奂生一定要让孩子们吃饱饭。
日子越过越好,粮食也越来越充足,从曾经的一贫如洗,陈奂生也变成了万元户。孩子们也长大成人,老大陈两考上了大学,在城里工作了,老二陈斤为了赚钱也去深圳下海了,老三陈吨做了村干部,留在了爸爸身边。
剧中悲欢离合,包袱笑点不断。
一直被老二陈斤那吊儿郎当的态度,以及句句都是笑点的话语逗笑,还有老三的老公那副楚楚可怜的模样,手快嘴快,总挨骂的情节逗笑。
作为村干部的老三陈吨来劝陈奂生这个钉子户别太老思想,要与时俱进奔小康。此时外债高筑的老二两口子也回来打着卖地的主意来啃老爹。大家都沉浸在卖地的美梦当中,老三发现了陈奂生患了食道癌,已经晚期了,大家痛哭流涕的想到赶紧通知在城里的大哥-陈两。
当了粮食局局长的陈两,手越伸越长,胆越贪越大,把老婆儿子送到国外后,依然为了房子车子去贪污,最终被双规了。此时,大家乱作一团,陈奂生自责,自己给老大留了票子,留了房子,留了土地,就是没给他留德。老大也自我反省,多年的穷苦,让他对金钱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大,最终没管控好自己的欲望。
剧的结尾,为了帮助老大填补他捅的窟窿,陈奂生签了土地协议书,变卖了房产。最终陈奂生还是去世了,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见到了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恩人吴主任,并且和他的傻妹一起快乐的漫步于田间。
这部剧是围绕着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展开的,但是剧中每位演员出其不意的话语不禁让人捧腹大笑。
赖皮,怕老婆的老二,可以自己顶撞老爹,但不允许别人来凶他爹的模样。村长王本生来蹭饭说道“我是那种空手上门的人吗,我自己带了筷子。”老三女婿,为了帮大哥堵窟窿,上缴了自己的私房钱,说道“这年头谁还不说点假话啊!” 一家人痛哭流涕,并承诺下辈子还要做陈奂生的儿女,在这个催泪的关头,陈奂生说道“让我我考虑考虑吧。”当陈奂生为了凑钱给老大填窟窿的时候,每人都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老二竟然问“股票行吗?,现在还套着呢。”“欠条行嘛?”
整部剧演员们尽心的表演,塑造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老二陈斤,个头不高,瘦瘦的他,把那种无赖,满嘴说假话的状态演绎的淋漓尽致,债主多的已经不记得谁是谁,在他的嘴里为了逃避债主,不知道自己爸爸和老丈人死了多少遍了。
剧中经典语句太多了,陈奂生常说的一句是“问题不是吃饭,吃饭不是问题,不是吃饭的问题。” 那到底是什么问题呢?这确实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最后借用导演的话来说:这部剧是以农民陈奂生的生命经历为主轴,书写了农民在时代变迁中,为土地,为生存,为吃饭问题所经历的挣扎与煎熬。中国农民面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蜕变,充满了喜剧,错位,无奈……
后记:
关于陈奂生有一系列的小说,说到这个剧和小说的关系是什么,主创人员分享说,就是用了陈奂生的名字,以及他是“漏斗户”这一说法,其余的都是创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