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能供得起女儿在城里读书了丨父亲节

6月6日对龙哥是重要的一天。在距离珠海市中心区50分钟车程的斗门区,一家不知名的建材销售公司即将开张,在珠三角建材行业摸爬滚打了近十年的龙哥终于自立门户。他一边张罗着邀请重要客户参加公司的开业宴会,一边抽空和新客户聊着仓库盘货的事情,手里的手机基本没放下过。

龙哥的公司和住处都在一个小型的物流园区里。公司的会客室、妻子上班所在的物流公司和他们居住的出租屋都在这个园区,生活半径不超过300米,步行10分钟足以从一个生活据点到达另一个。就算到了周末,夫妇俩也极少出远门,甚至很少去斗门区的中心地带。
1148公里外的湖北孝感,云梦县和安陆县交界处的倒店乡里,罗庙中学是倒店乡唯一一所中学,如无意外,当地的小学生小升初后都将进入这里度过初中三年。龙哥11岁的女儿彤彤还有20多天就要迎来她人生中一场重要的仪式——小升初。这个总是考年级前十名的学霸女孩似乎对小升初之战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紧张。和往常一样,放学后,她快速地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和小伙伴们在乡上寻找可以游戏的地方,并不着急回家。

这是一个留守儿童家庭,他们曾经有望成为老家人羡慕的人生奋斗模板,但如今却分隔两地,过着两种生活。
父女俩分隔两地的处境要追溯到2013年。十多年前,龙哥从广西老家来到广东中山的家居建材厂里做工,认识了从湖北来打工的妻子,夫妻俩在中山结婚安家,生下了彤彤。
彤彤在父母身边上幼儿园,在她六岁的时候,这个小家庭受到了第一个挑战:女儿该在哪里上小学。 “因为我们(夫妻)两个都没有本地户口,这边的公立学校就没得上。”当时夫妻俩月收入不到4000元,私立学校的学费几乎要把小两口的口袋掏空。“各种方案我们都想过,送她去爷爷奶奶那边的寄宿小学、去姥姥那边上都想过,但是孩子这么小就让她住学校,一星期才见一次家人,我们不忍心,也不太放心”。
无奈之下,夫妻俩决定把女儿送回户籍所在地,跟着一直在孝感的姨妈一家一起生活。因为上学,彤彤从一个出生在城市的姑娘,一夜之间变成了别人口中的留守儿童。

对小小年纪的她而言,比起独自面对陌生的学校和生活环境,更剧烈的伤痛是和父母的分离。 龙哥回忆起多年前和不到6岁的小彤彤分别的情景,仍然很感慨。“问她愿意回孝感读书还是想留在(中山)这边,她想了一下,可能是感受到了我们的难处,说那就回去读吧。但是第一次送她回去的时候,我们(夫妻俩)都很难过的”。回到老家的第一年,是彤彤的姨妈最无奈的一年,“(她)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很不适应,一到学校上课就哭,每天都在想爸爸妈妈。老师拿她没办法,做做她的思想工作,不怎么哭了才能正常上课,我也不知怎么办。”

回到400元月租、不足30㎡的出租屋里,龙哥像往常一样,打开了女儿的qq空间翻看她的近况。 每到假期,龙哥和妻子总会抽空回孝感老家看望女儿,一家人见面的次数不算少。他感觉每次分别时女儿明明非常不舍,但就是不爱表达出来。“今年春节,她姨妈有的时候看她心情不好,问她怎么了,她总说没事,但转头就发了说说”。
“我看到以后打电话过去问她为什么发这些内容,是不是想爸爸妈妈了,她否认,说只是看到别人的话觉得好玩,就转发了”。“她生活上有姨妈照顾,学习不用我们担心,我们在细节上能做的就是多点给她关心。现在我们经常会拨个视频过去,看看她怎么样啊,所以不至于见不到面”。龙哥无奈地笑笑,“不过肯定跟一直在身边不一样喽。”

倒店乡的路上随处可见游荡的孩子,零星几个行动缓慢的老人和带孩子的母亲。 乡上没有什么娱乐的地方,也没有父母的有效监护,孩子们下课除了在学校操场运动、在街边疯跑外,最近路边开挖修路修管道反而为孩子们提供了异于平日的游乐方式:玩泥巴、爬车。在城市里,孩子们下课以后的生活忙得不可开交,父母为孩子报一个晚托班或者兴趣班,有专业的老师陪孩子度过课后的时间。而在一个欠发达的乡镇,连年轻老师都屈指可数的地方,跟本无法找到适合孩子的兴趣班——甚至是一个安全的儿童活动空间。

除了和父母长期分离,放学后的无聊可能是彤彤生活里的第二个挑战。她和小伙伴早就玩遍了乡上的大部分地方,最近能满足她的只有壹基金壹乐园儿童服务站。

2019年3月,壹基金把儿童服务站开到了倒店乡。 这个站点建在学校一间空置的教室里,定期举行活动,志愿者和老师会带领来站点的孩子们做游戏、画画、做手工、读绘本。不论是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的孩子,还是愿意安静独处的孩子,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彤彤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在这里下棋,“其实主要是能跟她们在一起玩耍”。彤彤说,身边的这些朋友对她非常重要,“刚跟爸爸妈妈分开的时候,我哭了好几个月。后来她们几个陪着我,慢慢情绪就好些了”。

运营这个站点的工作人员李老师是云梦县义工联的一名工作人员。她说,“孩子们非常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小社会,门上贴的那个规章制度是这里的小孩自己写的。只要有一个属于孩子的空间,他们就很乐意自己制定规则,有序地共享空间里的资源。”“现在孩子们慢慢接纳和习惯这个地方了,一下课不用招呼,自觉就往这里跑。”

结束了和朋友们的游戏时光,彤彤回到姨妈家准备吃晚饭。她和父亲视频通话,互相问着对方端午节的安排。龙哥照例问了她小升初准备的情况,为她加油打气。“上次给你(网上)买的衣服到了?”,看见彤彤穿着一件紫色的T恤,龙哥问道。“不是,你给我买的那件还没到呢,这件是以前的”。买衣服寄回家是龙哥关心女儿的方式之一,“想让她穿好看一点、开心一点,但又怕把她惯坏”,他笑道。电话两头的会面,父女俩的脸上绽放出灿烂又温柔的笑容。



这个暑假开始,彤彤一家人不用再被分离折磨。龙哥拿出了一些积蓄,打算让彤彤上珠海的一间私立初中,六年的等待就要结果,一家人终于可以团圆。斗门大润发超市楼上的摩天轮建好了,彤彤说,要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坐一次摩天轮,还要坐船去看看大海。

2012年至今,壹基金在全国22省761个站点开展“壹基金壹乐园儿童服务站”公益项目,让超过100万像彤彤一样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有了暂时的心灵寄托空间,可以安全又安心地等待和父母团聚。
彤彤也许是幸运的,她的家庭是进城务工者家庭的奋斗模板,靠着打拼逐渐在城市站稳脚跟。但过程中儿童留守和流动的阵痛依然存在,且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喜剧收尾。在摩天轮到达顶端前,如何陪伴孩子依然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宋灵达文/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