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深刻的古建筑参观体验
查看话题 >上党从来天下脊:长治市区古建筑巡礼
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国内现存元代以前的古建筑,绝大多数都在山西。而在山西省内,这些古建筑又大多聚集在一处,这便是令人惊叹的晋东南。别处难得一见的宋金木构,在这里遍地都是。当你开车在山里随意晃荡,抬眼看到村里的一座小庙,可能就有千年的历史。
长治市是晋东南第一大城市,战国时韩国在此设郡,名曰上党。《国策地名考》中提到了这个名字的意思:「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苏轼也留下过「上党从来天下脊」的名句,可见此处地势之险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长平之战便发生在这里。
长治所辖区域的古建筑可说是非常厉害了!市区就有好几处值得一观的古建筑,将其作为我们晋东南古建之行的开胃菜,可谓是恰到好处。
崇教寺
崇教寺位于长治北边郊区的马厂镇,平日不对外开放,我们拨通门口留下的电话后,看门人不多久就骑着电动车来给我们开门。寺内现存一进院落,并不大,过殿为明代建筑,正殿是金元时期的建筑,其他均为清代所建。寺内有宋太平兴国九年(984 年)的碑碣,上面记载崇教寺原名瀶山朝漳禅院,后朝廷赐额崇教禅院。




观音堂
观音堂绝对是市区最值得一看的去处,这是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民间修建的一座庙宇,它的出名在于其冠绝海内的明代悬塑,让人叹为观止。其中观音殿为当时的原构,其他建筑为清代所建。观音堂所在的梁家庄村,现已是正在改造的城中村,边上便是一大片工地。





精美的悬塑就位于观音殿内。所谓悬塑,就是以建筑墙体或木构件为依托,将木质或铁质楔子悬插于墙上预制木架之中形成龙骨作为支撑,之后在龙骨上捆扎草绳,做成彩色泥塑。悬塑通常为上下多层重叠,产生华丽效果。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体量的悬塑,一进门就被震住了,墙面上、梁架上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塑像和楼阁、祥云一类的东西,塑像一共有 500 多件,密恐患者真的要慎入了。
这处悬塑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最大的三尊主像是三大士(观音、文殊、普贤),周边环绕着各种小像: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十二圆觉、孔门七十二贤、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八仙拜寿等等。 管理员跟我们说当年文革的时候,梁家庄村民在殿内堆起了一堵砖墙,把悬塑封挡住,还把这里筑墙建成了粮仓,这才将其保护下来。这也足见当地民间信仰之深。可惜还是有部分塑像的头被盗了。殿内不让拍照,在网上找了几张图放在下面。




潞安府城隍庙
长治的城隍庙叫作潞安府城隍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 年),明清屡有修葺。里面的中大殿是元代木构,其余为明清建筑。其中玄鉴楼、中大殿、寝宫的琉璃脊饰非常精美,而且均有确切的题记,为明代原物。
城隍庙规模不小,地处长治的市中心,前面是一处小吃街广场,颇为热闹。 广场前还有有重建的宏门与牌楼。如今这里依旧是当地人祭拜城隍的重要场所,我们在里面发现了无处不在的小圆饼干,似乎是长治这边的特色祭品。





上党门
上党门是明代潞安府衙建筑的遗存,现存主要建筑为衙署大门以及左右的钟鼓楼。明洪武三年(1370 年)重建上党门门庭,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增建右侧钟楼,成化七年(1471 年)增建左侧鼓楼。可以看到钟楼、鼓楼相对于大门并不对称,想必与其建筑时间相隔多年有关,还挺有意思。
此处衙署据记载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就居住于此。他视上党为「王业所基」,在隋代衙署的基础上大兴土木,将其扩建了一番。最终这里也成了他的龙兴之地。然而衙署建筑在朝代更迭之时往往毁于兵火,如今还能留下明代的遗存已是相当不易。
潞安府之名源于嘉靖八年(1529 年)。明廷在平定了此处的农民起义后,为加强管理,升潞州为府,嘉靖帝赐名「潞安府」,意为潞州安定。同时在潞安府设县,让府县同城而治,嘉靖帝赐名「长治县」,以祈望此处长治久安,「长治」这个名字就由此而来。




六府塔
六府塔算是长治的地标建筑,看着非常高大,其实是近几年新修的钢筋水泥塔。而原来的六府塔就在它旁边,只剩下了塔基和最下面一层,为金元时期的遗物。可以看到砖塔为八角形,残留着不错的砖雕。据记载此处原有一处古寺名曰宝雨寺,这塔就在寺中,有十五层,可以想象其体量之大,颇为可观。
旧塔塔基上长满了植物,颇有沧桑古意;而不远处的新塔直冲云天,无疑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但它终究没有历史的气息,形制也有点奇怪。这一新一旧的对比倒是让人感慨万千。



晋东南古建筑相关文章:穿行浊漳河谷,感受从千年前活跃至今的古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