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舍弃工作,你甘心么?
前几天和一个老朋友聊天,聊到他的日常带娃记。一个八尺男儿,在谈论自己的带娃经历时,竟然没有任何的愉悦感,反而全都是赤裸裸的吐槽。他说:“去他妈的家庭教育,毁了我的职业和人生!”
2015年,这个老朋友做了爸爸。和其他刚做爸爸的人一样,他每天和媳妇在家研究,如何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好的童年。为了避免工作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媳妇一咬牙辞掉工作,彻底变成了全职妈妈。好在媳妇的头脑灵活,在家研究起来微商,每天除了正常带娃,就是和社区里的大妈大爷推荐各种生活好物,结果没想到赚的比工资都高。
那段时间,老朋友工作非常忙,经常加班,累的像狗一样,回家后哪还有力气去逗孩子玩。久而久之,媳妇觉得自己的婚姻,变成了典型的“丧偶式婚姻”。而孩子已经开始学习说话走路,再这样下去,孩子的成长中也将缺失父亲的存在。
为此,朋友和媳妇开了个家庭会议,决定辞去工作,回家和媳妇一起搞微商。一方面,赚的不比工资低,另一方面,还能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庭。
于是,我这个老朋友从此变成了一个每天在家打字、下单、然后发货的客服,而他所销售的产品,不是洗衣液就是卫生纸。
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由于做微商需要经常和客户聊天,所以老朋友基本每天都抱着手机不停的打字。而且生意越来越好,老朋友几乎没法好好休息,甚至也不能好好的陪伴孩子。所以每次他和媳妇工作时,就把其他手机扔给孩子,企图让孩子安静下来。久而久之,他发现孩子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和父母交流,而且每天早上起床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玩手机。
朋友向我哭诉:“我感觉自己失败透顶,事业一片迷茫,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一天都干不下去,现在孩子也没教好,我当初就不该丢弃工作回家带娃!”

我以前经常遇见一些妈妈,为了孩子和家庭,辞掉工作回家做全职妈妈。而这一次,是我遇到的第一个为了孩子,而放弃工作的全职爸爸。
“要孩子,还是要工作?”这已经变成了一道千古难题。在所有人都倡导“健康式家庭教育”理念时,很多初当父母的年轻人,很容易头脑一发热,为了孩子舍弃工作。
的确,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确实需要父母共同来帮助孩子营造爱的环境。我们上一代的父母,很多都不善于表达感情,于是我们清楚的知道,在自己童年中,曾经缺失过父爱或者母爱。现在当我们自己有了孩子,我们站在大人的角度来面对孩子,就像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童年一样,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所缺失的父爱或者母爱,基本都源自于某个记忆深刻的童年瞬间。
我记得小学时,我爸一直说想给我转学校。可能是因为我爸工作忙,忘记了转学的事情,于是新学期开学后,我都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先回旧学校上学!那时候老师要收学费,我理直气壮的跟老师讲:“明天我就不来了,因为明天我转学了。”
等到晚上回家,我爸正好有事骑摩托出门,我一路小跑追着他问明天去哪儿上课。我清楚的记得,我爸停下车来,一脸茫然的看着我,似乎完全不理解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那时候我才知道:哦,原来他忘记给我办转学手续了。
类似这样的童年瞬间还有很多,哪怕这些瞬间并不严重,但在我的记忆中,它们发芽长大,变得越来越茂密,根深蒂固,最终长成一棵名叫“缺爱”的大树。

难道只有做全职妈妈或者全职爸爸,才能避免孩子缺爱么?老朋友为了孩子回归家庭,不得不选择一份他不喜欢的工作。看上去每天从早到晚都可以陪伴着孩子,但实际上,这种陪伴犹如行尸走肉。
我能够想象到,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手里拿着手机,低头拼命打字的模样。当孩子张口喊父母时,父母随手帮孩子找到一个动画片,然后语气温和的说:“爸爸妈妈现在在忙,你先自己看动画片好么,一会儿我们再跟你玩”。说完这话,继续机械式的打着字,然后把自己冰冰凉的后脑勺对准孩子的眼睛。
没错,就是这个瞬间,你的孩子将会记一辈子!孩子会永远记得,父母是如何一边冰冷的坐在自己身边,一边假装陪着自己看动画片。

一个糟糕的童年瞬间,会让孩子缺失父爱或母爱;同理,一个有意义的童年瞬间,也可以让孩子理解到爱的定义。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某企业高管,工作超级忙,当然,赚的也很可观。她也曾经在孩子和工作中徘徊不定,担心工作会影响到她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为此,她和丈夫开过家庭会议,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经过他们理性的分析,最终做出决定:这辈子也不会为了孩子而放弃工作!
很多妈妈会认为,我这个女性朋友对孩子一点也不负责任。但实际上,她的工作并没有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我朋友每天晚上会安排10-15分钟的时间,陪孩子阅读书籍。哪怕孩子作业再多,她也会等孩子上床后,坚持完成共读的习惯。试问那些每天在家洗衣做饭的全职妈妈,你们是否有坚持每天陪孩子看书阅读呢?
除此以外,朋友还准备了一些和孩子一起玩耍的玩具,例如涂颜色的绘本、拼图、DIY手工等等,并且她和孩子做了个约定:“这些玩具是我们共同的玩具,你绝对不可以趁妈妈不在家时自己偷偷玩!”所以每次孩子想玩玩具时,就会非常想念妈妈,并且也很珍惜与妈妈待在一起的时光。
我遇到过很多同龄的孩子,每天在家里和妈妈吵架、顶嘴、哭闹,他们从未珍惜过与妈妈相处的时间。所以作为父母,即便你每天无时无刻陪着孩子,孩子也未必会领情。不如试着把长时间的陪伴,替换成高质量的陪伴,给孩子制造一些美好的瞬间,确保这些瞬间能够一辈子留在孩子记忆中,这才是避免孩子缺爱、为孩子营造健康家庭的正确打开方式。
至于要不要为了孩子而放弃工作呢?静下心来想一想,有时候你会发现,选择工作,就等于选择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