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还有没有大学生愿意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对于广东农村来说,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致富,单靠现有农村的人力资源较难实现,还需要引进更多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的专业人才,来支持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是否引进外地人才,暂且不论,那么,曾经离乡外出求学的大学生,学有所得后又有几人愿意归来,致力于乡村的发展呢?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虽然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返乡创业,但是大学生返乡创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如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和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分析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工作如火如荼,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随着逐年增加。2018年6月,《赶集网》发布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报告》中,对95后大专、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状态进行了分析。据悉,我国95后人口达到近8000万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
目前,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有的企业招不到人,而有的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而城市生活的节奏太快,也给毕业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高校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于2018年6月22日表示,近五年返乡创业人数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左右,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超过450万,“十二五”期末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比例达1%。而创业领域越来越宽,除了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以外,大学生把精力更多投入到新型产业,如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特色工艺品等。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难在何处
大学生返乡创业,虽是一个大势所趋,但是也需要综合许多外在因素,如政府政策、金融支持、社会认可度、教育培训等,我认为这几个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返乡创业。
(一)政府政策——创业启动贷款难申请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一般没有太多的积蓄,如果没有来自家庭的支持,很难获得创业启动资金。
每个大学生在创业之前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资金难筹。虽然,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不同的优惠政策,但是涉及面并不广泛,而且地区的差异性较大,在政策的落实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大学生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或者补助时,需符合条件且手续复杂,等待资金到位时间长。大学生掌握的融资渠道不广,创业计划便会难以施行,有些甚至会走入融资误区,最后以失败告终。
调查显示,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不足10万元,61.63%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创业的最大障碍。因此,即使有了创业方向,找到了合适的项目,缺少资金来源也将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二)教育培训——缺少实践经验
在中国大学里,许多学校没有开设创业性质的课程,学生可能有创业想法,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经验,创业初期便会无从下手。另外,有开设创业性质课程的学校,不仅课程数少,而且只局限在书面理论知识,就连举办的创业大赛,也大多是停留在撰写创业计划,演讲创业理念,缺少创业实践的机会和空间。
(三)社会认可度不高
如果你大学毕业,不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因为自己心中一个突发的想法,选择一份不稳定的工作,身边的长辈和朋友会用有色眼镜看待你,他们大多数无法理解你念完了几年的大学,而不去找一份简单稳定的工作,而是选择颠沛流离,甚至最后会失败的创业之路。
虽然现在社会上自主创业的人很多,创业氛围也比以往更好了,但是实际上,社会对大学生出来创业的认可度并不高,更多的是觉得这是小孩子过家家,没有前途可言。
(四)自身因素
综合了前面的非主观因素,接下来说说存在在大学生身上的因素。在毕业后,多数大学生空有想法与一腔热血,但由于缺乏对自身实力的认识和对市场的认知不足,加上本身创业能力不足,这些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人脉与资源不足。中年人创业容易成功,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有着良好的人脉,掌握着优良的资源。在创业过程中,一个企业的创建、市场的开拓、产品的推广等,都需要充分调动起社会资源,而对于大学生来说,长期身处校园之中,接触到的人与掌握的资源有限,选择创业便比中年人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其次,项目抉择不准确。中国有着大大小小的村庄,每个村庄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若选择回乡创业,就要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特色等,选择适合家乡发展、有明朗未来的方向去创业。而大学生一般都是通过考试外出到大城市完成学业,刚毕业回到家乡,信息资源匮乏,对家乡的了解也不甚透彻,如果不能较准确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且符合家乡实际情况的项目,而是像无头苍蝇,乱飞乱撞,或是只凭自己心中的想法,与家乡的现状情况格格不入,这些都是导致最后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
再者,自身技术有限。大学生在校学习,较多的是接受理论知识传授,实践经验少之又少。在目前看来,现有的农村创业项目中,多为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虽说生产技术有所突破,有些可以熟练操作无人机等进行植物管理,但应用范围较窄。另外,其营销思路与管理模式等,还没有突破传统,较为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在新型的信息化产业中,如电子商务。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宣传力度也是有所欠缺,不能很好的在商户与农户之间搭建一个牢固的平台。眼高手低是大学生刚开始创业时候的通病,光有想法,但只局限于纸上谈兵,而实际操作起来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生在创业管理上比较随意,尤其是一些大学生是合伙创业,觉得关系不错,便没有制定较为严谨的管理制度,甚至在合伙前没有制定相应的股份分配、职位分配、工作分配等。时间一长了,中途如果有人想退出,时常会引起“兄弟反目”的情况,这些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三、如何解决大学生返乡创业难题
大学生是否愿意返乡创业、是否可以坚持创业、是否可以创业成功,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也包括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因此,在解决大学生返乡创业难题上,也需要考虑这两方面的问题。
(一) 个人因素。
对于个人而言,更多的是需要确认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如果选择返乡创业,是否可以坚持与吃苦。众所周知,乡村的条件不比城市,而且创业之路也是十分艰辛的,在创业初期,可能一个人需要当成三个人用,熬夜加班是常态,时常奔走拉投资,很多创业者在初期没有考虑到这些难题与艰苦,便会半途而废。另外,创业是存在风险的,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成功,需要考虑到如果返乡创业失败,自己是否还有后路可走。再者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脚踏实地,不纸上谈兵,好高骛远。
(二) 社会因素。
让毕业大学生愿意回来,愿意留下来,其重点在于乡村有看得见的发展机会。在一点上,政府要精准定位乡村人才需求点,细分人才层次和类别,区分出农业、工业、服务业,这样便会让人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项目。
而为什么有些优秀人才愿意归来,却不愿意留下?首先融资难、配套弱是人才不愿意留下来的重要原因。对于手握技术、项目的人才来说,创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无疑是资金。对此,政府应该大大降低融资门槛,只要是符合条件的人才,就可以申请一定额度的贷款。而申请了创业补助的人才,应该加快或缩短审核时间,让资金能较快帮助到创业者,最后政府还应该积极调动社会资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返乡的青年人才会面临结婚生子、教育医疗等一系列具体的现实问题,如果后续措施跟不上、配套不健全,很容易导致返乡的人才外流。因此政府要制定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教育医疗等政策。这样不仅能让人才在前方有大胆创业拼搏的“平台”,后方也有夯实安心追梦圆梦的“后台”。
最后,要增强返乡创业者与家乡的共情。所谓的共情,就是创业者将自身的发展与家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政府对此应努力营造尊重乡村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定期开展优秀乡村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充分肯定人才对乡村发展做出的贡献,让人才感受到乡村的“真情”,自然而然人才便会心甘情愿留下。
十年后,大学生是否还会愿意返乡创业?当乡村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他们能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空放飞梦想、实现人生出彩,大学生还会不愿意归来,参与家乡的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