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缺席的毕业典礼
老兵的杂货铺
2019年6月12日 被缺席的毕业典礼
6月8日,苏州大学发布《关于举行苏州大学2019年毕业典礼的通知》,其中对于出席典礼的学生的规定,不是全体2019届毕业生,而是“2019届毕业生代表”,引发舆论热议。第二天,6月9日,苏大又发布了《关于调整苏州大学2019年毕业典礼方案的通知》,将毕业典礼分为上下半场,出席对象改成了今年毕业的全体学生。

我看到这则新闻的第一反应是,这苏州大学没有操场吗?
人家武汉大学去年就在露天运动场举行了万余学生参加的毕业典礼,虽然大雨倾盆,但也没有什么负面的消息,或者类似的质疑。

在我心中,大学一直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殿堂,殿堂就得典雅、庄重、大气。
即便换作功利化的市场思路,毕业生也是你输出的产品,试问有哪家好企业在今天会不注重产品包装呢?你能找几个产品代表,一包装就算数了??
参加属于自己的毕业典礼,也是学生的基本权利。“毕业生代表”参加,请问,他凭什么代表??如果这都能简化,那干脆去一个男同学+女同学,不就全代表了,岂不更省事?!
高校合并扩招之后,毕业生的数量多,学校条件有限,这都是客观事实。但这也绝非无法克服的困难,那些“被代表”的毕业生会怎么想?“我做错了什么,要遭受母校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咱也不知道,咱能问问吗?”
生活需要仪式感,是当下很多人挂在口头上的话。
对于本身就是仪式的毕业典礼更是如此。
很多高校毕业典礼里,有三样仪式是最常见的:迎权杖、拨穗和抛学术帽。(很遗憾,我上学太早都没有过,但是曾经参加学校校庆,全场起立迎学术权杖那一刻,热血沸腾倒是一直记忆犹新)接下来,我给我自己补上这三项,好好说说他们都有啥意义。
学术权杖是大学最高学术权力的象征。迎学术权杖,目前在我国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还不算特别普及。国内最有名的权杖,很多人公推的是中山大学的权杖。我立刻搜索瞻仰了一下。

中大的权杖,柱体是用玉做成,上面镶嵌着许多名贵的翡翠、绿松石,顶部则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夜明珠,中间的中大的校徽则由99.99%纯金打造,旁边雕刻的龙则是银龙。
每次典礼都是由中大最德高望重的教授执杖入场。绝对的焦点。
拨穗是授学位时的一种礼节,校领导会把学生学位帽上的帽穗,从右边拨到左边,再授予毕业证书。稻穗或麦穗象征成熟,这一拨,就意味着同学已经学有所成,此后可以展翅翱翔。

抛学术帽或许是最常见的毕业仪式。可能有朋友觉得,这就是为了拍照而摆的POSE而已,果真如此?
学术帽从头上摘下来高高抛起,这其中寓意着你即将离开学校,一切都将从头开始;高高抛起,也寓意自己日后的事业蒸蒸日上;沉浸学术知识海洋多年终于面临毕业,抛起的学术帽也是一种压力释放的渲泄,这比撕书撕卷子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如此多美好而重要的寓意,都是通过毕业典礼的仪式来呈现的,毕业生不参加毕业典礼,主角不在,这仪式还有什么意义??雇一伙群众演员表演吗??
毕业典礼,是每名毕业生独一无二的记忆,是非常重要的时刻。一些知名高校,毕业典礼更绝对是每年的重头戏。这会成为他们展示自己的人文底蕴,彰显学校文化、历史传承的高光时刻,以此来吸引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除了会邀请毕业生的亲友来参加,见证他们人生这一历史性时刻之外,还会邀请公众人物参加并发表演说,好几个知名的演讲,乔布斯、杰克罗琳、奥普拉,政治家就是出现在高校的毕业典礼上,很多时刻都已经名垂青史。

所以,回到苏州大学这件事,据了解,这种“少数人的毕业典礼”在国内并不少见。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问题从来就不是场地这类客观原因,而是校方如何“定义”毕业典礼?仅仅是每年一次的例行公事?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怎么简单怎么来?
这些思维方式的背后——对得起母校这个称谓吗?
最后,我只想强调一个常识————
学校最宝贵的资产是什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