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还在纽约(1)
在纽约生活的一年又两个月,我的纽约生活吐糟➕指南。

【纽约生活的吐槽+指南系列】
https://www.douban.com/note/734299579/
若干年前,我刚到新西兰的时候,在奥克兰换宿打工期间,遇见了一个成都妹子,两人迅速发展了一段友谊(哎,真的是友谊,不是爱情)。因为我们都算是南方妹子,个子差不多,重点是我们两都不吃辣,像失联走散的好友,很快就各种天南海北的聊。至今,我俩仍保持联系,但基本都只是在ins上互相点个赞,FB上偶尔回个复的关系了。
记得我们当时都提到最想做的事儿,不约而同的都想来纽约,来这里生活。虽然当时的我们人在新西兰过着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生活,那个时候两个无业待业人员做着有朝一日能去纽约的白日梦,梦想着过着不工作的生活,就不用996的上班啊,还可以每天打扮得美美的,去逛逛咖啡馆啊小书店啊,这种我们以为的new yorker style。
后来我换宿做完四个星期后,离开了奥克兰,下了南岛在Wanaka等樱桃工,而 她接替了我奥克兰的换宿的工作,再然后她也来了南岛投奔我,因为我找到了樱桃工,我们在Cornwall一起干了两天樱桃工,还一起被辞退(因为我两做太慢了),后来她觉得太累,就索性不干了,收拾行李跟别的小伙伴去环南岛旅行了,我和另外两个台湾小伙伴找了别的樱桃园的工,继续在樱桃树林里搬梯子爬上爬下摘樱桃赚钱。再那之后我们就没有再见过面,但其间都会电话联系一下近况。她后来大部分是时间在奥克兰生活,还在那里上了个学。而我大部分时间则在南岛打工攒钱。我后来离开新西兰前在奥克兰待了最后一星期,却没约上合适的时间跟她碰面。前两年去过一次成都(她回国后回家了),约好了见面最后她家里有事也没有见上。
缘分这种事情很奇妙。而当年我们两个幻想过的纽约生活,我现在正在经历。以一种不知是注定还是随机的命运的方式,我现在在纽约,整整生活了快十四个月了。
这个是关于我的纽约之行的蝴蝶效应的起点吗?好像也不是。再早应该是当年看《Home Alone: Lost in New York》,还有再后来的《Sex and the City》和《Friends》,这些纽约为城市背景的影视剧才结下的心中的小种子吧。
当年在新西兰的我们,做着关于纽约的梦,我们梦想着能在纽约开个咖啡馆,这种很入门的小资情调梦想,却让我们当时很是期待和开心。

现在呢?
有时候我会觉得很幸运,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儿,能到达此刻所在的位置,是经历了多少次的选择才有的结果呢?一些曲折,一些艰难,一些不顺,现在在这里。但我也知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就如曾经在北京生活的时候,一度以为生活只是那样了,还能如何呢?但现在却又身在地球的另一端,离过去的那个我,隔了多远的距离呢?
第一次来纽约,是2016年,利用国庆假期以及加班倒休,在纽约一个人玩了快两个星期,一圆我的纽约梦。多年前通过美国政府的交流项目来过美国访问学习了一段时间,但那时候时间都在VT和TX,最后在DC待了段时间,却一直没机会来纽约。后来隔了好多年,中间独自去巴黎旅行过,后来又去了新西兰打工旅行到亚太的背包旅行,再来美国是2015年,但也还是没来纽约,只是去了中西部,看大峡谷、羚羊谷、几个国家公园等自然风光。
终于,当2016年夏天看了一部纽约的宠物生活,开场音乐是霉霉的《Welcome to New York》,毅然决然的抱着2016年一定要去趟纽约的决心,来了纽约。一个人差不多走遍了这个城市的大小景点,几乎有名没名的都去了一遍,每天暴走三四万步,日日登顶当时我还开着的微信步数榜。(今年这部电影的续集上映了,开场音乐也是当年大爱的Jay Z和Alicia Keys的《Empire State of Mind》。)
或许是初来乍到,旅者的心态带着玫瑰粉色的眼镜倾心着这个城市。也让我那趟旅行结束回国之后开始计划我的美国留学之路,
2017年申请的一堆学校的博士项目,对我这么没有套过辞G还考的很烂的人,申请文科类博士真的是太天真太无知了。后来也才知道美国所谓的全奖读博基本只能发生在大多数的理工科和极其少数的文科身上,我这种本身也没怎么做过科研的,更没有相关的工作背景,仅仅是对某些课题有兴趣,真的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结果。
2018年春节前后,在经历了一堆拒信后,三月临时买了机票陪我妈去泰国办了个落地签玩了半个月,在曼谷四面佛拜拜的时候,还一直祈求有奇迹,结果当天就收到了一封拒信。
开开心心的在泰国晒了一圈太阳之后,还是回到了现实,没有工作失业的我,连上学的offer也没有,什么都没有。那我要干嘛呢?于是就跟爸妈编了个理由,说纽约有教授邀请我去,我要去纽约谈谈奖学金的事情,我爸毫不意外的跟我闹了一场,说没有录取就不要去了,好好在家找个工作干活赚钱去,我当然不肯,说我不能放弃这么个机会,跟他们说学校会提供住处,机票我能买到很便宜的。但事实是哪有什么学校和教授啊,五月的我什么都没有,只是查到一张很便宜的往返机票,从香港转北京飞纽约才3000人民币出头一点点,是我想要的时间,六月初到七月底,两个月的时间,在纽约住两个月的时间,算休息吗?只是弥补下不能去美国上学的心愿,自己独自去喜欢的城市生活两个月,也可以好好想想没有书读的我今后要干嘛。
而关于NYU,这个是我从泰国回家之后四月申请的,当时博士申请早就截止了,只有硕士项目延期了,还没截止,申请唯一的想法就是指望能有奖学金,读个硕士也行,虽然我一直都知道美国硕士给奖学金的情况很少有。这个申请是我整个2018FALL申请中唯一的一个硕士学位的课程,之前12月DDL投的都是PhD的申请,所以抱着最后一点小希望投了一个NYU的申请,交了$85的申请费,还很守规矩的递了G的成绩(后来项目负责人说可以不需要G成绩),申请完了也就丢一边了,因为五月一整个月都没有任何消息,所以来纽约前也没抱什么期望了。
五月定的机票,当时跟父母说了六月的出发行程,没说具体返程的时间,虽然已经买的是往返机票,但不敢跟他们说我要在纽约待两个月再回去,我爸一直以为我待个三两个星期,办完了事情自然就回去了,他觉得最终的结果肯定跟没去是差不多的,所以憋着的脾气也就忍了让我出来。我推着两个箱子从家离开的时候他也没送我,是叔叔开车送我去坐车的。
2018年的夏天,第一个在纽约的夏天,刚开始的那几个星期,玩的很惬意,虽然2016年来过了纽约,但此行纽约是夏天,此前没有体验过的季节,这个城市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虽然自己只身一人,但也玩的很开心。
真正的在一个地方生活下来,是需要很多练习的,且很多“学费”的。
1.手机卡
第一天到了楼下的att去办手机卡,因为没有Social Security Number(SSN),只能prepaid里面选了个$40的5G套餐,然后准备付钱的时候,告诉我有一个SIM卡的开卡费,所谓的解锁,店员小哥开口跟我要$50,把我吓到,哪有解锁费比套餐还贵的道理啊!我就佯装要走了,跟小哥说着解锁比套餐还贵,不在这办了。小哥看我是那天第一个进店的客户,说他可以帮我想想办法,然后我看着他在界面上操作,修改费用,先是改了$25,我还是不同意,说太贵了,他说这栏项目必须得收钱,他只好继续帮我改,改到$10,我说还是太贵了,你再改改,最后改到了$5,他说不能写0,真的得收钱,我说好吧,最后妥协了给了$5的手续费。
美国办手机卡,都有手续费(所谓的解锁费),后来开学后,T-Mobile在我们学校做活动的时候,有打着免手续费的广告,但那时候我对比了下两家的套餐,T家的$50套餐还没有ATT家$40的多,就没有换。而那些签约机都跟我无缘,因为我当时6月来美国的时候是B1/B2,根本没有SSN,那个是最基本的社会信用,有SSN就能去办那些一个月几十刀的签约机,一、两年能得到手机的套餐。后来上学了我还是没有SSN,因为我没有工作,留学生合法的工作只能找学校的工作,然后拿着学校工作开的证明去SSA申请SSN。
而我的银行卡是我在去年7月拿到NYU的offer,交了SEVIS I-901的钱,学校出了I-20之后,拿着I-20去银行才能办的开户。而银行业也是竞争激烈,当时开户的时候告知我,如果我每个月都有固定不少于$500的进账话,我还有额外的现金bonus,听的很我开心,但一问,原来是相当于证明你已经工作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哪怕你存个几千上万美金在账户里也没有奖励。当然,如果有$250K(25万美金)的存款话,银行可以把你升级为VIP吧。开始我还以为是两万五,虽然我也没有,但想想很多留学生应该是有的,那这个还不错,结果后来发现少数了一个零,好吧。
2.交通(主要是MTA地铁)


2016年第一次来纽约的时候就被纽约的地铁给混乱了,后来想想其实那会也没太搞清楚纽约地铁的情况。去年来这里短居的时候,才知道纽约的好多地铁轨道上同时跑好几条线,有分local和express。例如1、2、3就是跑同一个方向的线路,1是local,2和3是express,区别是local大小站都停,express只停大站。当然,也不是完全一样,1、2、3在曼岛大部分地方是重合的站点,但1到了south ferry就是重点了,而2和3还要继续南下去Brooklyn(BKL)。类似的线路有好几个,ACE,BDFM,RWQN,这些我经常搭的,有好些站都是重合的,只是local和express的区别。这点我很是佩服纽约的地铁网络,竟然也不会相撞。不过解决的代价也蛮落后,那就是如果前方有车,后面的车会减速甚至停驶,停在隧道里等前方车开走后才继续行驶,很手工啊!有时候一辆车会中途莫名其妙的变更线路,大部分时候会提前在各大站台贴通知告知线路变更。
我也给MTA交了几十刀的“学费”。纽约地铁卡$1一张,不能退钱,而且每张地铁卡都有有效期,过期的卡即使里面有钱也用不了了。当时2016年来纽约玩将近两个星期,从机场出来直接买了张卡往里面充的钱,就是add value,放了$20在里面,没两天就没了。一趟单程价格是$2.5(2016年的地铁单程票价),20块钱搭八次就没了,虽然大部分景点都是在曼哈顿岛上,但距离上不能靠腿实现游玩纽约,还是地铁方便很多。后来才发现有周票和月票,还是同一张地铁卡(有效期内),在机器上选择add time,可选7-day or 30-day,价钱上划算很多很多(现在价格是$33 and $127),在选择的时间内是随意搭纽约MTA网络下的全部的地铁和公交车(有的带有SIM的特快公交车或去NJ的BUS车当然是不可以搭的),这个是在2016年离开纽约前才终于明白的。
在交通上的省钱方法直接运用到了我去年来纽约生活的那两个月。刚到的第一个月买了30天的月票,每天随便搭公交车满城的转悠,可以去想去的所有地方,甚至每天去central park跑完步,还懒到从86街坐公交车回96街。我这一年多也捡到很多MTA地铁卡,就是里面没钱的,但卡也好歹值$1,这样自己就不用去买卡了。而今年终于知道过期的卡MTA是怎么处理的了,真的超级后知后觉。之前有一张卡过期,里面还有2刀,想着没办法只能作废了,结果前几个月,另一张快到期的卡在机器上操作完,才终于搞明白要怎么处理快过期的卡片。我有张卡是今年5月31日到期,5月29日去地铁站,问工作人员这卡要怎么办,工作人员让我直接去机器上,我还很疑问,但还是去机器上了,把卡插进去之后,界面上显示卡快过期,可以给我更换一张新卡,然后机器就吐了张新卡出来,当时这卡里是没钱的,因为买的30天的月票28日用完了,而如果卡里有钱的话,机器会把旧卡上的钱转到新卡上。

纽约的地铁卡其实很值得吐槽,因为不但一张卡$1不能退,而且这卡也不精致,薄薄的一张塑料,特别薄,又滑溜,很容易丢,不过MTA也有解决办法。这个我也是很佩服的。别看每张卡这么不精致,而且还有有效期,但每张卡上都有一串数字,绝不重复。卡要真掉了怎么办呢?不用怕!当然,如果是用现金充的卡,你就只能痛心疾首的怪自己太不小心了。我有个法学院的朋友,掉了两次卡,而且每次都是刚充了20块现金搭了一趟地铁后,卡就莫名其妙不见了,没办法,卡太滑溜了,搁在裤子兜里很容易跟着钥匙还是钱包啥的滑出来。而这个时候,你最好是用信用卡或借记卡充钱,因为你用非现金充值完,从机器上打印出你的付款凭证小票,上面会有你的MTA卡的那串数字,当然,还有你的银行卡支付信息。
我2月的时候掉了一次卡,刚前一天花了$123刀(2019年4月涨价到$127)买了一个月的月票,结果第二天地铁去学校,因为刷完卡忘记及时装回小卡包,而是直接搁在大衣的口袋里,我怀疑是顺着我的卡包给掉出来了应该。发现卡不见了,先是怪了自己一通,然后搜到MTA的联系方式,专门有客服办理卡片遗失,直接电话过去,跟客服说我的卡找不到了,刚充了钱,客服问我是否是信用卡付的钱,我说是的,他问我是不是有付款小票,我说有,他让我告诉他小票上的信息,然后我很不好意思的告诉他小票在家里,不在身上,小哥笑了,说我为啥还跟他说有小票,然后我尴尬的呵呵两声,把我的信用卡信息告诉他了,当然只是提供信用卡的卡号,还有我本人的名字和联系电话,然后他跟我说会把剩下的钱(按剩余天数计算)通过我付款的信用卡退款给我,这一切大概就十分钟的时间,本以为丢失了100多刀的地铁卡,就这么追回来了损失,是不是很赞!
打完电话后,我回到之前去过的地方,也是我校的楼,进去问安保大叔有没有捡到一张MTA卡,结果安保大叔笑盈盈的把一张卡拿出来问我是不是我的,上面虽然跟其他MTA都一样没啥区别,但看到后面的日期以及磨损,我很确定那就是我掉的卡,原来是在进楼的时候掉地上了,后来的人捡了给了安保大叔,于是又给MTA打电话说我的卡找到了,不需要退款了。在MTA网站上查到的信息是每个人(应该结合个人信息和信用卡支付的信息算)一年最多可以申请三次遗失退款。而这个很多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包括我在纽约生活时间比我长的朋友,都不知道卡掉了还可以申请退款。
纽约的地铁有名的脏乱差,是我到过的有地铁的各大城市中最脏乱差的一个。伦敦的地铁虽然年久老旧狭小,但至少没有纽约这么脏乱。纽约的地铁里除了很多老鼠,就是太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有很多精神有问题的,包括各种瘾君子啊,酒鬼啊,乞讨的人也很多,有的只是那个破咖啡杯,晃荡着里面可怜的几个硬币,穿行在车厢或是站台,要施舍。但很多的是进来地铁车厢,开始给你讲她是个单亲妈妈,家里有一个或几个孩子,政府把他们从公租房里撵出来了,或者还在排公租房,家里没食物了,让大家给她点帮助,孩子要吃饭,钱或食物,都可以,或者男的就说他现在无家可归,刚刚找到份工地的工作,但他的鞋子已经很烂了,请求大家设施点钱他可以去买双好鞋子可以去上班,或者就是他要在工作前(拿到工资前)找个地方住几天,这些上来讲故事的偶尔会有人伸手给点零钱。
有几次进去个车厢,我马上就后悔了,为啥?车厢里总会有一个角落空荡荡的,原来角落里缩了个流浪汉,旁边堆着很多东西,而那片角落散发出来的都是尿骚味和其他各种不知名怪味混合,整个车厢的人都躲在另一边。有次早上上课赶地铁,也没多看就直接进了个车厢,里面有个流浪汉躺倒在椅子上睡觉,大家都避而不及,但因为早高峰,车厢里还是不少人,我尽可能的走远,但无奈味道实在太刺激,果断在下一站换到旁边的车厢上车了。我纽约的朋友跟我说这种事儿也是近几年开始的,以前地铁里是不让流浪汉待的,但前几年MTA顶不住压力,所谓的人权嘛,没办法驱赶他们,而且NYPD也根本不管了现在,除非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在地铁里骚扰或袭击了旁人,那警察还是会管的。



当然,我也觉得纽约的地铁是我到过的有地铁的世界各大小城市中最便宜的了(按当地收入支出来计算),至少是有周票月票这种超级划算的选择,最重要的是,纽约地铁是24小时运营,从来不休息,这是唯一一个全年营业的城市地铁,所以我几次和同学在图书馆待到很晚,也是有地铁回家的。以前在伦敦上学的时候,也会在LSE的图书馆待到12点才回家,但那个时间根本早就没有地铁,只有夜间BUS还营业,且等待时间也比较漫长。纽约地铁里经常还能遇到很棒的艺术家,演奏啊,唱歌啊,甚至还有唱歌剧的也有,也是一天疲惫的慰藉了(也有很烂的,有次听到个在大庭广众唱KTV的,噪音污染)。


还有一个很值得吐槽的就是纽约地铁隧道里是没4G信号的,只有站台上有,当然站台上还有MTA提供的公用免费WiFi。2016年来纽约旅行的时候,没有办手机卡,毕竟时间不长,也没有买什么WiFi热点,那玩意我从来都没买过,一来觉得价钱不值得,二来觉得没WiFi也不会死。事实证明,没WiFi真的不会死,我2016年在纽约玩的时候,蹭各种公用的免费WiFi,也就是查查路线,要发动态或是联系家人朋友的话,住的地方有WiFi可用,对我来说完全没必要花几百搞个WiFi热点路由器啥的。不过也是看地方,例如去泰国,去7-11这种就能买的便宜好用的手机卡,上网包流量啥的很方便,自然就会买了。只是美国买手机卡,上面说了,prepaid要一个月几十刀,贵还麻烦,短期旅游的话,我觉得蹭蹭免费WiFi就好了。
而地铁里没有信号这个事儿,我在纽约生活了差不多快一年,也习惯了,大部分时间在地铁里也不怎么看手机,偶尔会带本书看看,也因为我住的地方去学校就三四站地的距离,手机开个页面看的话,不需要网络就到站了。后来发现你越地铁没信号这事儿很纽约,上次去D.C.的时候,地铁里信号就很强,让我很是惊讶了一下。之前去加州,SF的地铁里信号也很弱,但偶尔也能有,而LA和SD都是地面的Trolley,所以没办法评价信号的问题。
纽约地铁可以去各种地方:











© 本文版权归 不ugly的Bett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World Traveller & Life Explorer la vie est ailleurs & eudaimonia 我...
不ugly的Betty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