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脑灵活更聪明:5个锻炼小手精细动作的技巧
小玲带着4岁的女儿到朋友家做客,在饭桌上,她发现朋友家的娃2岁多就会拿筷子夹菜!然而自家女儿却连筷子都拿不好,这让她不禁开始担心娃是不是发展出了问题。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好友平时都让娃在家玩撕纸、串珠、捡豆子的小游戏,让孩子无形中锻炼了手眼协调的能力。小玲听了之后不禁惭愧的低下头,平时在家中带娃,并没有特别注重娃的手部动作发展,她很担心因为一时疏忽,错过了手眼协调锻炼黄金期。
20世纪初,艾尔思博士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指出人是经由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本体觉与前庭(平衡觉),将环境中的信息输入至大脑;大脑接收信息后,协调身体肌肉做出反应。
大脑学习有赖于这些感觉传输,并与身体互相协调;如果感觉统合不足,娃会出现行为失常的情况:手脚不灵活、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对于日后娃的学习也有影响。

触觉刺激不足,大脑对外应变能力弱
凡凡是家中的独生女,现代社会节奏忙碌,家庭结构以小家庭为主。缺乏长辈帮忙,平时妈妈忙于家务与工作,经常把凡凡关在婴儿床里,不然就背在身上。家人怕她在爬行探索过程中受伤或是误吞小物品,经常告诫这个不许碰、那个不许拿!凡凡进了幼儿园后,老师要求孩子们做捏陶土、折纸、剪纸劳作,她地动作慢半拍经常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对于学习不自信相当排斥上学。老师跟凡妈沟通过后,才知道原来在凡凡探索阶段过度保护,孩子缺乏触觉刺激,对周遭环境的刺激适应能力较弱。
触觉感应在大脑神经中所占的部份最多,触觉神经发展不足,可能影响大脑对环境的应变能力。想要促进娃的大脑发育,先从孩子手部动作发展开始。
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技巧
孩子手部动作并非随着年龄增加就会自行变得灵活,需要的是家长耐心引导孩子慢慢进行手部练习。湾妈建议从游戏中让孩子练习手部小肌肉,下面这些都是不花钱家中就可以进行的小游戏。
1岁半~2岁
这时期的孩子,手指活动逐渐灵活,很喜欢拿取小东西,也爱动手操作的游戏。父母可以边示范边解说,带着孩子一起操作。这些动作需要不断地练习累积经验,家长不要心急希望孩子能马上成功,这样会让孩子失去探索的乐趣!不论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成功与否,都要给予赞美与鼓励!
投钱至存钱桶
准备孩子喜欢的玩偶存钱桶,在家长的陪伴下一起练习将硬币投入存钱桶中,别小看投硬币这个动作,这可以锻炼视觉,触觉和大脑互动身体协调的能力。

晒衣夹
准备一条绳子与3~5个晒衣夹。爹妈可以示范如何将晒衣夹夹上绳子,接下来交给娃练习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娃会经历到衣夹按不开等失败挫折,但是除非孩子主动向你求救,不然家长不要上前去干涉孩子探索。
捡豆子
先准备一碗豆子,让娃手指练习捡物的小动作,拿起对准放入另一个小碗内。这有助于孩子手部小肌肉发展。等娃在2岁多时,可以增加难度把绿豆、红豆、黄豆混合在一起,带着孩子认识颜色,数数练习然后引导分类。熟练之后小手会越来越灵活!
2岁~2岁半
练习使用剪刀
剪刀练习是锻炼手脑并用的好方法,尤其是孩子手部小肌肉群动作发展。但是往往出于安全角度家长不希望孩子接触到剪刀。其实现在有儿童专用的全塑料包覆剪刀,安全不割手。塑料安全剪刀除了剪纸之外,衣服、被单都不需要担心被娃“剪坏”。建议宝妈先带娃练习手掌开合,让孩子跟着开合口令,从剪直线开始练习,可以用麦克笔画直线,三角形,正方形在图画纸上,引导孩子对准并沿着线调剪裁。孩子熟练剪线条后,可以往曲线、弧形、圆形挑战。

拼图
拼图有助于锻炼娃的逻辑思考与观察力,孩子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图像记忆为主,所以不要指望娃能够看着分散的拼图块,就能够找出对应的拼上。家长要有耐心的引导,先示范一遍给娃看,千万不能把拼图扔给娃就期待孩子能够自行完成!
甯甯2岁左右,我买了2盒包含4,6,8,12片的拼图。刚开始我先示范,边解说边拼给女儿看。从花纹、颜色,形状配对。女儿看过我完成的拼图后,就明白拼图的玩法就是要把小动物形状或图案拼凑出来,很快的4片的拼图经过几遍尝试就上手了!成就感让女儿愿意接着尝试拼6块,8块的拼图。
当孩子拼拼图缺乏耐心怎么办?家长不要骂不要吼,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就不长久,容易被其它有趣的事物吸引。当孩子因遇到挫折发脾气不想拼时,家长可以尝试陪着孩子一起完成,例如,妈妈可以拼个外框轮廓,让娃拿拼图来填充,下次再换不同的拼图块让娃练习!
玛丽亚·蒙特梭利曾说过“孩子们有超强的记忆力,当孩子可以动手操作而不仅用眼看时,会记忆更好。”在安全的环境下,家长不妨让娃多动手动脑,有助于观察力、专注力、记忆力与耐性的健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