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落魄记
奥威尔有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我虽没有读过,但天下的落魄都是一样的,也就借来这个题目用用。
毕业季的自己彷佛是烫手山芋,要么抛给工作,要么抛给新学校,待业却是万万不能,把自己留在自己手里就好像要被烫掉一层皮一样令自己,令亲友身心不适,我是论文答辩后才知道这个道理的,迄今已二十天。
于是我现在仓皇如丧家之犬,到处投简历。七号看到青岛这边有十号的现场报名,就匆忙买了票在九号赶来。
下了车,按着手机地图的指引往旅馆走,旁边是座小山,路上风景不错,但不断怀疑自己走错了,青岛就是这样,路曲曲折折,看不到地标令人心烦。到了地方,办完入住去旁边的小店吃东西,之前查过这家店是周边学生常去的地方,所以很放心地进去了。店里食客不少,热火朝天,收银处站着几位店员,见我过去也不招呼,直到我走上前去问。是了,这里就是这样,不问不理。我坐地铁换乘的时候,手机地图显示的是”钱谷山方向“,但是站台上标的都是”鳌山湾方向“,我还以为是两个不一样的方向,没找到该怎么换乘,就走过去问一个工作人员,他却绕开我,径直走向一个女同事,笑嘻嘻问”你要下班了啊?“……然后才慢吞吞转向我,他指了指那位女同事说”你跟着她走“。我还以为她要去“钱谷山方向”,就跟了上去。结果上了楼梯,这女人就刷卡出站了……我直接黑人问号脸。只好过去看墙上的标识,一看才知道“鳌山湾”其实是“钱谷山”的下一站,这是一个方向,“鳌山湾站”未开通,所以地图标注了“钱谷山”为方向。我在北京没去过什么高端地方,但是北京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态度都不错,不会人进了店里没人理,更不会走到眼前也不理,但青岛就这样,服务态度差。
今天(十号)上午来报了名,让加了群,本来以为是下午面试,结果过了十二点说是明天面试,于是只好多住一晚。面试设在某学校,这地方说好听点的是正开发中,说难听就是鸟不拉屎,但也只能勉强住下。没别的选择,只有一个家庭小旅馆,我们入住的时候,两个房间都未挂窗帘,因为“洗了,还没拿出来”;我觉得冷,想多要一床被子,不给;旁边是公路,又靠近几个饭店的后厨,吵得不行;房间灯很暗,我打字都要看不清键盘。呆在这里,觉得自己真是狼狈,但是又能如何。
晚饭时候去旁边的羊汤店吃了羊汤,如我预料一般食材新鲜、价格低廉、服务较差、环境一般。服务怎么差呢?服务员竟然用托盘端着我的羊汤走到我的桌前,让我自己把羊汤拿到桌上。我不是不能拿,也不是不愿意,就是很奇怪,在外吃饭,要么自助自取,要么店员给送过来,这还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在饭店碰到这种事情。
怎么说呢?北京再堵车,看病再难,上学再难,进店里吃饭,服务员的态度都是好的。但是这边是海边,气候宜人,这里算是半个郊区,工作压力也不会大,但是服务态度怎么这样呢?大城市看似无情,对待自己的第二十八房小妾,态度也是温柔的,在这边却感觉自己像狗。
在北京在学校几年,虽然有诸多不如意,但是学院的老师,办公室的几位行政老师都态度极好,效率很高,在这边碰到种种工作人员却都很懈怠,包括这次的招聘公告,实际上也模模糊糊,很多应聘者想要知道的信息也没交代清,群里一直有人在问,也只是有个管事的出来说了几句没用的废话。
其他的二线城市也是这样吗?服务态度差,效率不高,坐地铁不排队,不爱给老人让座?
有时候觉得人其实不怕落魄或是无能,怕的只是别人的粗暴对待。那么多人千里迢迢到北京打工却也只是去做服务员这种工作,但是为什么还要留下?是不是也为逃离小地方的粗暴对待?当然很多人不是为这种“软弱的理由”,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中间部分的人是为了大城市的高效、冷漠、热情而去的吧?
不过在大城市遭遇的也并非是什么善意吧?可能本质上说,只是因为被驯化地好吧。不排队会遭人白眼,多几次自然长记性;态度不好会被批评,为了工资也得微笑;效率低会拖后腿,为了团队只能拼。
不过说到底,人类的进步就是自我驯化吧,习惯、习俗、礼貌,都是使杂乱无序变成整齐,这边的人只是还没挨过打,还不会按照规则行事吧。
而我,一个穷困的人,现在正在寻找门径加入社会,变成队伍中的一员。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涯和三年的北京生活经验已把我驯化地很好,所以,我何时才能加入?何时才能不用这么仓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