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加坡上当马拉松
当出差新加坡的事情定下来之后,有一天在地铁上无意中搜索了一下新加坡近期的活动,看到新加坡sundown马拉松正在报名,于是就在地铁上报了名。报完名跟PM说,我们新加坡的项目千万不要黄啊,我可投了钱(报名费)在里面。
过了几天看了下比赛时间,咦,怎么是晚上11点多开始跑?突然一下子领悟到为什么叫sundown marathon了。心里安慰自己,晚上能比白天凉快多了吧。
提前一周去Expo center取号牌,没有存衣袋,只有个环保的袋子。补给也几乎没有,但是却有两袋洗衣液和两小瓶浴液。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是把洗衣液当能量胶给喝了,大概率主办方是不会负责的。
发的无袖T恤挺好看的,上面写着:Sleep can wait。这与我前不久读过的一本书《Why we sleep》的理念相违背。那本书上说,一次缺乏睡眠造成的伤害是永久的,绝不可能简单的补回来。所以,Sleep cannot wait.
从Expo center的MRT Station出来,才发现原来传说中的金沙酒店就在旁边。于是沿着小湾走了一圈,还看到了一群人在对面喷水狮子鱼那里拍照。喷水狮子鱼和想象的很不一样。为什么它那么出名呢?可能就是因为是位置好的原因吧,跟设计无关,这设计挺丑的。就是放在那里个喷水的熊猫也一样的效果吧。
经过了一周多的工作,终于到了比赛的那天(6.1)。从波那维斯塔MRT Station出发,坐了两站以后,身边已经有很多穿着比赛服的跑友了。我提早到了2个小时,只好坐在地铁站里。旁边一个大爷看见问我从哪里来的?我说中国。他说,哦,中国好像也有些人来这边跑马拉松。大爷说他是个医师,跑了十几年了,开始的时候能跑4小时多,现在只能跑5小时多了。
新加坡人其实挺冷漠的。电梯里平时遇到都不会打招呼。和客户吃饭的时候,也是大家分开吃。这跟在欧洲完全不同。在欧洲你问个路恨不得把你带到目的地。你站一会儿马上有人过来问你需不需要帮忙,不认识的人相互打招呼。这些在新加坡都是不可能的。新加坡的华人社会,也继承了华人社会的冷漠。虽然硬件设施是西化的。事实上硬件设施要比这里的人友好的多。比如MRT的站台会显示每节车厢拥挤的程度。比如人行道的红绿灯按钮下有刷卡的地方。老人刷卡会让绿灯的时间变长。
到了起跑的位置,前面两个主持人一直说着一些俏皮话。DJ无精打采在一旁。天上飞着无人机。因为道路没有清好,起跑的时间被推迟了几次。
到了将近凌晨的时候,终于开始起跑了。才跑了5公里我就想找厕所。也想过找个黑暗无人的地方解决了。但是想到菲律宾的法律还是很严格的。屁股上要是来那么一鞭子估计这一个月都没法跑了。还是忍忍吧。虽然说路上有路灯,但是很多地方仍旧是昏暗。这增加了跑步的难度。另一点和日间正常马拉松不同的是,没有观众,无人喝彩。
跑到15KM的时候,身上的汗已经把衣服全部打湿了。遇到一个从澳大利亚专程过来跑马拉松的小伙儿。我说你可以超过我,他说,不,我们可以一起跑。相互问了从哪里来,什么时候走。跑龄几年,都跑过哪些马拉松。小伙很自豪的说,我跑过波士顿马拉松。我说,哪一年?他说:2017年,我说,那次我也在。小伙说:那年的天气很差,但夹克衫很nice啊。我突然想起我是2016年跑的。小伙说他最好的成绩是300,我说我也差不多,小伙说,但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情况,300是不可能的。。。
25KM之后我只想赶快结束了。在比赛路线图上看到的是沿着海边跑,风景应该不错。但四下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以往的马拉松快跑到终点的时候是又累又饿。这一次是又累又饿又热又困。开始想念酒店里那张大床。想着回到酒店马上冲个凉躺在床上。然后想干脆不洗了直接睡过去吧。一直都没有补给直到最后才有了香蕉和能量胶。可是吃到肚子里无济于事。
然后我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会报名这样的马拉松,在正常人进入梦乡的时候,在异国他乡跑在黑灯瞎火的地方。第一次觉得跑的很孤单。特别是看到半程的小情侣拉着手慢悠悠的走在路上。
到终点的时候完全没有之前的兴奋,也知道没有人在终点等我,于是买了张shuttle bus的票回到了波那维斯塔。
故事还没有结束。刚下车就开始狂风暴雨,我旁边走过一个哥们,问我知道去哪里吗?我说知道,那个方向。他说,have a good day就打伞走了,留下我一个人。我看雨小了点,拖着疲惫的身躯往酒店跑。可是跑到一半雨开始下大。我只好躲在一个亭子里。距酒店就只有200米。
新加坡的同事遇到雨都很淡定,有次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下起了大雨。我说,下雨了我们怎么回去?同事抬头看了下外面说,没事一会儿就停了。然后低头吃饭。所以我认为今天的雨很快就会停了。可是等了半个小时雨还是没有停。开始我挨着亭子的柱子,勉强不被雨淋到。后来开始闪电的时候我知道我不能离柱子太近了。又累又饿又困的我站在雨中瑟瑟发抖。等雨再次小点的时候冲回了酒店。不理会前台小姐的目光。
第二天一觉睡到了下午,到楼下吃了点东西,晚上去植物园听了一场露天音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