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高考 678
如果让我给高考一个符号,那我会用678这组数字来标记这段日后人生里不断咀嚼的回忆。从短了看6、7、8代表高考6月7号,6月8号的日期。稍长了看6、7、8也代表了18岁的那个夏天。6月,高三学子们,考试、紧张、放肆、期待、兴奋、沮丧、告别等五味杂全的一月。7月,在到处打听小道消息的双亲、指导过无数届毕业生的老师、古道热肠的邻居指导下,终于填出一份“最完美”的志愿。此刻早就忘了考前的誓言,只求能有一所收容自己的学校,就像36、7岁的老姑娘放下年轻时的傲慢,迫切希望有一个归宿。8月,入学的日子,或许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出家门,或许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离别前地千咛万咐,唠唠叼叼再不懂事的孩子也不嫌多,肩上斜跨着背包,手心攥紧拉杆箱,别过父母,跳上了火车奔向前方。
回忆起六年前的高考,本以为能记住一生,现在也只剩下零零碎碎的画面,只记得考试那两天天气极好,考场分在八中。学校统一组织大巴去考点,同学都特意准备了一个透明的笔袋,里面塞满了2B铅笔、碳素笔、0.38mm或者0.5mm的笔芯,橡皮擦,三角尺等。老师特意叮嘱不要使用涂改液或者胶带,写错了划掉就好,记得涂卡。那两天的“高考餐”也是在学校吃的,记得只比平时好一点,老师不让出去吃,生怕平时被“关坏”了的同学,出去胡吃海喝“营养过剩”闹坏了肚子。家长们便带来了大大小小的饭盒给“刚下战场”的同学们加餐,于是整个饭厅弥漫着熬了半宿鸡汤的香味。
考完语文同学叽叽喳喳议论着作文,懊悔精心准备的材料没有用上,考完数学讨论就少了许多,但是当年的数学并不算难,所以气氛倒也融洽,等到理综考完,中午回到宿舍就有同学把课本从本打算卖掉的麻袋里找了出来。最后,只有英语一门了,还记当时打铃的时候,作文还没写完,急的笔都拿不住,心急火燎补完了句子,就出了教室。没到点,学校大门还没开,大家都聚在门口,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激动,迫不及待地想要奔向自由。
高考就此结束了,三年的高中生活也结束了,就这样迈过了人生重要的一道坎。
我心里却兴奋不起来,凭直觉数学和理综考的并不好,但也符合高三一年来的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年来,仅仅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事实上状态很差,数学课经常在神游,讲题很难保持住15分钟的专注。理综,题明显没刷够,最后几次模拟理综都很槽糕,总体成绩却很稳定,再也没能突破高一期末考时的成绩。马马虎虎地准备,也还你一个马马虎虎的结果,当城市入夜,那晚抱着啤酒瓶昏沉地睡去!
高考,就此与你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