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懂道理。而是没有哪个经历 只有经历过过后,才能从一句无关痛痒的话转为切身感受
古人说:心即是理。理便是万事万物对人的意义,理自有道,道自成理,天地之道,万物之理。
道理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能够指导人们行为能力的自然规律,也是事情因果关系的逻辑和论点的证据。道理从头至尾,贯穿于生活和人性的全部。
经历是生活本身对人性生存规则的一种碰撞,它既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情趣,也可以改变人的生活质量,更能改变人的身心命运。或者说:经历是很多很多能够影响人们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的一些现象。
总觉得,对于人生来说,有多么复杂的经历,就有多么深奥的道理。其实,人活着就是道理,怎么活便是经历。
让一个人走向成熟的不仅仅是岁月本身,不仅仅是时间的速度。如果说岁月和时间是一个人生命过程的必经之路,那么,道理和经历就是人生命中不断变幻和不断重复的风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但每个人看到的风景绝不会相同。
人自从有了思维以后,就接受来自父母、家庭、学校、社会诸多方面的不同教育,成长与成熟的经历便从此开始。当人真正驾驭了自己的时候,自己便成了道理本身,当人真正驾驭了生活的时候,经历便成了生活本身。道理虽看不见,摸不着,经历虽不可预测,但它们都像空气一样,是生活不能缺少的元素。道理是别人的智慧,经历是自己的人生。
在各种心灵鸡汤、各种雅俗文字像雪花一样飘落的今天,杂乱的道理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读了不少,我们尝试了不少,可是,谁把自己真正放下了,谁把自己真正解脱了,谁把世界真正看清了!
人世间有好多事情大都说不清楚,多少人怀揣虔诚,低着头颅,刚刚从菩提树下把纷繁杂乱的心绪洗涤干净,可当一脚再踏进尘埃里,心情还是原来的心情,生活还是原来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带着累累伤痕在佛前寻觅人生的真谛,可当一个转身走进云烟里,人还是原来的人,伤痕还是原来的伤痕。
信仰是高于生活的道理,而人永远活在现实里,就必然要接受现实的琐碎和繁杂
当一次次的经历让人迷失自我、让人踌躇不前、让人举步维艰。或者,让人情不自禁、让人喜不堪言,人才理解生活原来就是这么直接,直接到你需要用双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用岁月去思考。所以,面对现实,人终究会有那么一天,会让自己先比道理步于人生的凤凰涅槃。
成熟是人心理活动渐入淡定的一种状态;是对自己思想意识的一种合理把握;是灵魂趋于平静一种境界;是“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 的自我人格完善。人活着,纵然有学不完的道理,但能让人变得成熟的更是人生的经历,人只有变得成熟,才能把生活看成永恒的道理。
生活中我们的烦恼常常如此:得不到的不甘心,得到了怕失去,总以为别人得到的比自己的好。生命在闪耀中峥嵘,在凡俗中真实,属于你的就是心仪的,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我记得我看过《奇葩说》里面的一次辩解,特意去搜了出来重新看了一遍,
在“该不该撅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亲戚”这期中,大美玲列举了我们经常被教育的客套话:
你太胖了,必须要减肥,不然嫁不出去。你太瘦了,多吃点,不然嫁不出去。
你别在外面太随便,不然嫁不出去。你也别太挑了,不然嫁不出去。
差不多得了,再读书就读傻了。别老看手机,没事儿多读读书。
所以说哪怕是对同一件事儿,都有截然相反的道理。所以,谁听谁蒙,谁信谁傻。一切道理都是马后炮。
不是道理错了,而是结果就不对。只要你爸妈认定你嫁不出去有问题,那你做什么都是错。
所以,你还想听道理吗?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没听过那个道理,而是我们没那个经历。因为只有我们真的经历了,道理才有可能从一句无关痛痒的话,转而成为切身的感受。
所以,对于那些爱讲道理的人们,我要说声抱歉了。因为我得出了一个对你们很不利的结论:别拿道理来忽悠我,因为那是你的,与我无关。人生根本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和分享,要走的弯路一个也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