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生殿》有感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它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长生殿》取自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从它的名字我们就能看出来它的出处和来源了。 《长生殿》主要取材于: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白朴《梧桐雨》。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 它是一部戏剧,有艺术的虚构又很尊重历史。它以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辅之以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如一开始的开元盛世,后来的安史之乱,清楚地交代了杨国忠与安禄山,郭子仪与安禄山的矛盾冲突。对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作者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叙述的,他正面没有指责唐玄宗沉迷美色、不理朝政,责骂杨玉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他只是阐述着他们的爱情,和这份爱情所带来的后果,“渔阳鼙鼓动地来”。他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了着分爱给这个国家给那些黎民百姓所带来的沉痛的灾难。安史之乱爆发,开元盛世急转直下,大唐繁华不复。山河动荡,民不聊生。我想他在表达对李杨爱情赞颂和惋惜的同时,也表达了一位文人对国家兴衰的历史责任感。正如他在自序中说的“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
我看了两个版本的《长生殿》一版是文言文原版,一般是现代白话文翻译过来的版本。虽然看文言文版的有一点费劲,但是它的语言真的很美。我想这就是《长生殿》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戏曲之一,在艺术的殿堂上绽放着夺目的光彩的原因之一。《长生殿》融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语言风格清丽流畅,对于名词名句的化用更是信手拈来,及其巧妙的表达出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活动。其中以《雨梦》篇为最 “听淋铃,伤怀抱。凄凉万种新旧绕,把愁人禁虐得十分恼。天荒地老,这种恨谁人知道。你听窗外雨声越发大了。疏还密,低复高,才合眼,又几阵窗前把人梦搅。”形象的写出了唐玄宗避难行宫时的苦闷和他对杨玉环的思念之情。同白居易“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相和。
文章除了语言上的特点之外,还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生动的就是唐玄宗了,作为帝王他能建立开元盛世可见他的才华气度。但他却在遇见杨玉环之后变得越来越不理正事,越来越纵情声色。或许在第二章《定情》中的“韶华好,行乐何妨。愿此生终老温柔乡,白云不羡仙乡。”就已经暗示了这位本心有鸿鹄的皇帝已经不复从前了。到后来这位帝王作为普通人的痴情越来越突出。 《长生殿》让我跟一步了解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同时也看清了这份爱情背后的东西。那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嚣张跋扈;那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民怨沸腾;那是“石壕吏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的生死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