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教育 | 即便是哆啦A梦之乡,也没有时空穿梭机
编辑:二虎
5月28日,日本发生的无差别杀人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鉴于对案情的描述可能带来二次伤害和效仿行为,在这里不做赘述。
只说一句:
无论是个人的不幸还是对社会的不满,都永远不应该成为杀人正当化的理由。

1 无差别杀人 能避免吗?
《方圆》杂志曾统计了国内38起典型无差别杀人案件,分析得出:
1、30—50岁是无差别杀人犯罪多发阶段
38起案件中,犯罪人年龄30-50岁28起,占73.68%。
按照犯罪学专家解释,在这个阶段,是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精神危机的高发期,“中年危机”一旦调节不好,很可能成为自杀、暴力犯罪的催化剂。
多数犯罪者有独来独往、性格消极、偏执、易怒等特征,负面情绪常因一件小事引爆。
此外,这个年龄阶段,体力上的优势已不如青少年,往往会选择儿童、女性、老人等弱势人群下手。
2、犯罪工具易得,任意性强
犯罪工具多样。包括刀具、钝器、汽车等。
刀具和汽车占比最大,接近7成。
犯罪工具的易得,加上犯罪时间、对象、地点无规律性,犯罪过程快,犯罪突发性强,预防和处置难度都非常大。
3、心理状态具有“极端性”
经过统计,38名犯罪人在心理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共性:
包括偏执、冲动、报复性强、内心封闭、社会交往能力差、责任感和感情肤浅、社会适应性差、自我调适能力弱等。
简而言之,其心理状态具有明显“极端性”。

微博@平安北京,评议南昌红谷滩杀人时也有提到:
警方在办案中也会发现,有些嫌疑人之所以作案与其性格特征有一定关系。
他们固执、偏执、封闭但情绪易冲动,与人交往沟通能力差。
但也有一些人在平时看起来是很正常的,无任何犯罪记录,无法被识别为危险人物。
值得强调的是,“无差别杀人”犯罪人往往是病态的,但区别于精神病患者。
以上38起案件中,所有犯罪嫌疑人,均未被认定为有精神病。
有日本网民认为,警察装备再先进,也无法阻止突如其来的谋杀,与其如此,不如考虑如何改善一个充满仇恨、没有尊重的社会。
对犯罪者,唯有严惩,才能震慑潜在的犯罪者,告慰无辜的冤魂。
2 我们该如何面对
《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片里女主说过这样一番话:
无差别杀人事件每个国家都有概率发生,不能单怪体制。
而为杀人者辩护的律师说,只有了解这些犯罪者的作案动机和心路历程,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才有可能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
而杀人者的父母说,没有哪对夫妻愿意花几十年去养大一个杀人犯。
那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无知是罪恶的根源。
我们能做的,首先就是用良好的教育、健康的环境,把孩子培养成善良的人。
良好的教育并非是指学习成绩多好、多能读书,而是如何把人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由善变恶太容易了,有时候只是一个嫉妒、贪婪、愤怒的念头,就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我们不断看到部分杀人者有着多次犯罪前科,从小偷小摸发展起来的“恶”心态在没有得到好的教育之下愈发膨胀。
而家庭、公司、学校、社会的感化,其实是环环相扣的。
只要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这样的悲剧就无法杜绝。
而我们能做的,不过是让孩子提高安全意识,让家人之间多互相关爱,同事同学朋友间多互相鼓励照拂,对陌生人多一分理解和温暖。
但即使是自己做好了,谁又可以保证人人都能如此呢?
3 儿童安全教育
01.杯子定律
如果一个杯子从桌子上掉下来,我们都试图在一两秒钟之内接住这个杯子,实际上非常的难。
最好的办法是把杯子往桌子里面放一放,别把它碰下来。
“杯子定律”告诉我们:孩子的安全就是预防为主,事后再好的补救措施、再迅速的快速反应效果都不大。
02.狗叫定律
有好多人说:我们的孩子怎么不出事呢,我们的孩子天天在油锅旁边走,为什么也不掉进油锅呢?这就是侥幸心理。
任何一个案件都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都是多种条件综合在一起才可能发生的。
比如:有个小女孩生下来就从炸油饼的锅边走,就在那个地方玩,到了十岁,又从炸油饼的锅边走,结果狗叫了一声,孩子掉到油锅里,全身60%的烫伤。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十年都不出事不意味着不出事儿,只要有符合出事灾难事故的条件,灾难事故就可能发生。

03.从小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学习自救
孩子得自警、自助、自救。
让孩子学习自己救自己是防范犯罪侵害和意外伤害最好的方法。
孩子从三岁就要进行安全教育,上幼儿园、上小学都要有安全教材,都要学会平安童谣、平安童话和平安童操。
04.犯罪免疫力定律
孩子生下来都要打卡介苗,孩子也会哭,甚至会发烧,但是还要注射,为什么呢?给孩子打一点点病毒就会激发全身的免疫力。
对孩子要给TA讲安全,要告诉TA:“身边不仅有鲜花还有大灰狼”。这样的孩子才会有对犯罪的免疫力。
例如,有的人说我们要严打犯罪,有的人说要整治黑车。这些都很好,但是效果很慢。
最好的办法就是教给孩子一句话:“一生不打黑车”,这一类犯罪就不能侵犯我们的孩子。
4 儿童性教育
我国的性教育整体起步较晚。
2016年《中国性教育现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渠道:
- 主要是“文艺、影视作品、漫画、网络资讯”(占32.2%);
- 其次是色情光盘(占24.4%)。
而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性教育在义务教育体系中仍然居于末位。
在迫切需要性教育的青春期阶段,却面临着“老师挑着讲,学生偷着听”的窘境。
家庭性教育的疏忽,中小学性教育的缺席,让原本应在幼儿阶段进行的性教育,一路推迟到大学。

性教育的缺乏和时间错位,使得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难以正视身体和性,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慢慢累积,最终在好奇心和羞耻心的双重挟持之下,酿成不良后果。
我国每年人工流产至少1300万例,其中重复流产率占50%,人群中未婚占40.45%,未成年人比例达50%,有60%的年轻女性完全不了解人流的不良影响,即进行堕胎手术。
所以儿童性教育刻不容缓!
心理咨询师宫学萍给出下列建议:
- 对于尴尬、不知所措的父母,第一步是要关心他们,而不是批评他们
- 孩子问到哪一层,你就答到哪一层
- 正确的没传达,错误的才会占据孩子大脑
- 性教育读本伤不到孩子
5 儿童心理健康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抑郁症只发生在成人期,常常忽略了儿童青少年期的抑郁障碍。
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儿童期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4%,青春期上升到4%—8%。
儿童抑郁症SOS警告信号:
- 离群;
- 常谈到强烈的无助感、无望感;
- 有过激或危险的行为;
- 无故旷课,或者原本品学兼优者不爱学习了;
- 饮食或睡眠习惯改变;
- 谈到过死亡;
- 情绪低落、常常哭泣或是变得淡漠麻木,常说“没意思”,缺乏情感波动;
- 兴趣减退,不再重视过去珍爱的玩具、书籍;
- 遗尿。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
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儿童自闭症的一般表现:
- 语言障碍
- 社会交往障碍
- 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 智能障碍
如果大人们变得像小孩子一样任性,
不肯承担责任去保护小孩子,
那么小孩子只能快速地长大,
像大人一样保护自己。
——桐华《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以上文字内容部分来自腾讯大成网、微博@Renascent-、中国安全生产网、新京报书评周刊、浙江家庭教育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封面图和部分插图来自CNU视觉联盟,摄影:Vivian Maier,布魯斯小島,Tiago And Tania,Constantine Manos。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imm7VDp6I9DNyFt-M2X8g
更多精彩:
https://mp.weixin.qq.com/s/kURuA9mChJemCAsz8NTX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