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限公司,没有一天能请假
从《追梦3DNA》到《诺亚方舟》再到《人生无限公司》,演唱会电影已经成为五月天每一次大型巡回的常规操作。可以在电影院里近距离的重温演唱会,对粉丝来说当然一种视听上的享受。对五月天/乡音来说,也是扩大影响力/赚钱的好渠道。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就算是圈钱又怎样,粉丝也掏的心甘情愿。更不要说这次的《人生无限公司》,还真的不能简单的用圈钱来概括。 截止我写repo的当下,我已经刷过了四场《人生无限公司》。分别为525普通3D包场,529普通3D单刷,531SX版本包场,6014DX版本包场。如果让我来总结这次电影的特点,我会说,五月天用了相当优秀的视听效果,塑造出相似现场又胜于现场的临场感。如果影院3D效果好的话。阿信在《入阵曲》的伸手,仿佛可以突破屏幕的限制。《转眼》时飘落漫天的雪花纸,似乎就落在你的身边。同时,藉由歌单的编排,五月天展现了一种对观众情绪极高的操纵能力。是high,是感动,是治愈,还是虐心,统统都"被安排了",你只需要跟着五月天,跟着那些歌曲,感受他们想要讲的故事,想要传达的理念。 先从故事说起好了。 《人生无限公司》的串场电影,比《诺亚方舟》进步了至少一个《追梦3DNA》的程度。最起码他把第五分队的故事讲明白了。有起承转合有高潮结尾。从后来放出的花絮和电影出字幕时的小片段可以看出其实他们在拍的时候录了很多有的没的。例如康熙又来了,在电影里只有几个镜头,但是看花絮仿佛做了一个真的访谈。所以最后成片才会是那种句句有梗的状态。夸张,中二,但是不尬。电影和MV之间的种种联系,也构成了一个类似MCU的自传宇宙。这种真实感其实蛮适合卖周边衍生产品的(划掉)。我现在就非常想看那本以阿信视角写的日记究竟都写了些什么东西!可惜电影院里不能按暂停键啊。类似于这样的彩蛋和细节在整个电影基本数不过来。挖掘这些埋藏起来的小心思也是观影的乐趣之一。开头的那段大战外星人的动作戏份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经费在燃烧。黄渤梁家辉志玲姐姐等等人马的加入也算的上是星光熠熠。其实这个串场电影完全可以扩展成为真正的超级英雄电影嘛,不过那就不是五月天追求的了。串场电影什么的只是引子,音乐才是五月天要呈现的内容所在。 谈到了音乐就不得不说歌单,总体上来看,这次《人生无限公司》的歌单被串场电影分成4+2个part。和live cd相比,删掉了好好,后来的我们和黑暗骑士。以我个人的猜测,没有收录好好和后来的我们,大概是因为视觉效果不够。而没有收录黑暗骑士,则很可能是因为版权问题。 其实人生无限公司的演唱会,在歌单的完整性和概念性上是吃亏的。因为《第二人生》和《诺亚方舟》是同一主题的,而《自传》和《人生无限公司》在概念上有差距。也就是有朋友说的感觉这个演唱会叫别的名字也可以。特别是演唱会30多首歌下来。基本变成了大杂烩。反而电影因为受限于时长。只收录概念最为贴和的作品。在一定情况上改善了这个问题。 第一part是三首热场的快歌加《超人》。这次的电影几乎所有的快歌,镜头都很喜欢快速的拉进拉远。然后定格。非常的容易让人晕。剪辑上也切的比较快。一开始看会觉得有点乱。但是,high就行了,帅就完事了。《入阵曲》的新编曲非常适合现场,因为我私下里听CD和在live/电影院听现场完全是两个感觉。而《超人》的新编曲我就不那么喜欢了。在公司演唱会的现场听到这首歌我是非常惊喜的,但我记得当时我就吐槽了《超人》的新编曲,而到了电影终于证明,这不是我的一时冲动,也不是我的错觉,我是真的觉得这个编曲有点乱和吵。其实五月由"静"改"动"非常成功的只有知足乐团版。现场固然需要效果,但是效果不一定是越满越好,有些歌,并不适合"大"的编曲。从《派对动物》到《超人》。前三首快歌,衔接的是前面串场电影里"你们就当是在开演唱会吧"。而《超人》收束情感的同时,也开启后面英雄失业篇的故事。 接着的这part,我觉得《人生有限公司》这首演唱会同名曲处理的算是比较失败的。回想一下《诺亚方舟》里的同名曲完全就是整场电影的核心。而《人生有限公司》,在整场电影里基本处于被遗忘的状态。 这也是因为《自传》专辑和演唱会概念差距所导致的。和我一起看包场的五迷老师就直言不喜欢《兄弟》和《人生有限公司》这两首歌。在这一part出现的四首歌,和前面的串场电影也有一种隐性的相关,他们都代表了一种现实的状态,就像拥有超能力却找不到工作的超级英雄,是大人的世界里最为普遍的日常。 然后就是重头戏的part。可能是期望太高,3D版本的《成名在望》让我有一点点失望。反而是《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的震撼感更强一点。SX版本的成名会比普通3D的效果好,毕竟成名的设计是一个横向由中间向两边展开的状态。崩坏最后的锤地中二但是又足够震撼,新编曲和教堂的场景很搭。知足的镜头美感是整场电影最强的,阿信侧身站在一片"星光"中的那一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少年他是我强烈推荐SX版本的一首歌,配合左右两面屏,会真的有搭载着五月天的小船在一片惊涛骇浪中漂流的感觉。最重要的是画面从"惊涛骇浪"切到"交织自传"的那一瞬间,如果看普通3D会有违和感,但是SX不会。而《顽固》则是在歌单中特意预留出来的情绪出口。本身这次电影中的慢歌就比较少,有一些慢歌的位置又恰巧处于快歌后面或者是串场电影刚完,比较难进入情绪。《顽固》是对在成名,崩坏,知足,少年他的总结,也是对这整个一个part所累积的情绪的一个宣泄。我几次看电影在这首歌都被带哭了,但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或是对这首歌多么感动,完全是情绪积累到了那个地步,自然而然的被气氛所感染。另外成名和崩坏的4DX版本挺带感的,真的有坐在冠佑大鼓上的感觉。但是其他快歌嘛,有一种晕车的感觉…… 最后一part同样是快歌开场,你曾经帅过的中文版终于拥有了姓名。虽然这首歌的作词其实挺一般的。solo的部分没有太多惊喜。两首情怀蹦迪歌也没什么好说的。剪黄渤出场可以理解为什么。但没必要把垃圾话也剪进去。包括假快乐之后的那段垃圾话也是。人生海海本身是治愈神曲,同时也是剧情上打败刚烈怪兽的炸弹歌,是对演唱会和串场电影同时的收束。在这里,我觉得,第四part和第一part是有对比的含义在的。同样是三首快歌,但是第一part最后收在《超人》,最后结局是英雄失业。而最后一part收在《人生海海》,最后的结局是复归常人。可以体会一下这其中微妙的区别。 安可的部分选的三首歌中规中矩。我不愿阿信随手控制烟花的镜头美感十足。转眼是和顽固一样的感情宣泄出口。每次包场都有人在这里哭成傻逼。在电影的结尾听到这是我自传最终章,写这首长诗用一生时光的感情张力是非常非常强的。倔强的ending也是常规操作。阿信的talking选的很好。是对人生无限公司这个巡回/这个电影所要表达的概念的一种补充。 最后一part是彩蛋,也就是在电影结尾时出现的,基本都只有一段的几首歌。《如果我们不曾相遇》《C和弦》和《任意门》。其实第一次看完电影我是懵逼的,没有《憨人》,没有《任意门》,这么有意义的歌居然没收录?529我单刷看到片尾字幕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就是我认为五月天不收《憨人》,没有收录完整版本的《任意门》,是为了在电影里抹掉过于浓重的五月天色彩,这两首歌,基本是和现实中的五月天捆绑在一起的。特别是《任意门》,两段主歌都是在讲五月天每个人的故事。而电影里他们是第五分队,是和五月天相同又不同的人。所以你可以发现,片尾出现的《任意门》,是刚好剪掉了两段主歌之后的。而至于《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会被放在彩蛋,大概是因为正片没有合适的位置。这首歌收束意味太重,而歌曲本身又太"轻",放在一part的结尾压不住,放在其他位置又不好搭歌。只好强塞进片尾做BGM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音效的部分,开场动作戏的音效很有好莱坞大片的感觉。音乐的部分如果在音效好的影院也能明显的感觉到被音乐所包裹的沉浸感。例如《转眼》里阿信的那声叹息。会有一种从你的身体里穿过,击中心脏的颤栗感。可惜的是,我刷的包场多,大部分音效的细节都被五迷老师的惊叫和大合唱掩盖掉了。说到这里,我就又想吐槽一下荧光棒的问题,带荧光棒也就带了,我觉得这次电影在制作上也有暗示带荧光棒,把电影院变成演唱会现场的那个含义在。但是!你搞什么场控啊。费钱不说,又不会增加票房,也不是正版棒子。而且我看的那场带场控的包场,荧光棒那叫一个闪字,闪的我眼睛疼。严重怀疑粉丝是对内地演唱会的荧光棒变色有执念。好吧,我对西安JRI的一成变色也挺怨念的。但是在电影院自欺欺人也没什么意义嘛。路人粉多才说明五月天的魅力强对吧。可惜现在只有粉丝包场了,不然我还真的想要单刷一下SX版本的,总觉得三面屏看不过来还遗漏了很多东西。
就像五月天所说的,《人生无限公司》是他们的第十代演唱会,也是代表作,同样《人生无限公司》电影也是现阶段五月天所能做到的最好,是他们经济实力,音乐实力和设计实力的集中体现。如果说,还有什么期待或者愿望的话。那就是希望五月天能够摆脱演唱会电影的框架。以音乐为主轴,做出真正具有电影意义的作品。到了那个时候,大概又会是一番完全不同的光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