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更文一周年
去年的今天,我开始将自己这两年的文章陆续更新到豆瓣上。当时我在不经意间读到几篇文章(豆瓣上被称为日记),很是喜欢,感觉作者年轻又活跃,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想法,不羁中仍有理性,再配上美美的图片,就这样被吸引了。我想自己也应该有文章在此处发布才对。

于是,我便在去年的六月一日儿童节发布了我在豆瓣上的第一篇文章《童年》——应景而有时效。
然而,我进去豆瓣完全是一颗沉默的小土豆。没有一个人关注我,也没有几个人读我的文章。这种被遗忘的滋味真不怎么好受,但是除了忍受,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我还是继续发文。
七八个月过去了,情况也没有什么好转。今年春节前夕,还出了状况。我不知按错了什么键或是会错意,我发文的账号“星絮”竟然不能发文了(电脑上),手机上还可以(但不能如常地贴图片)。我捣鼓了很久,还是没有搞好,只能暂停更文了。心里想这样一来,更加没有人气了。
春节过后,文友来访,我向她诉说了我的苦闷。问清原由后,她在我的电脑上一通操作,马上查到我用了两个不同的手机号码注册,难怪会默认一个,且默认的并非是我用来写日记更文的那个号。她很快帮我搞定了在豆瓣上的有关设置,我高兴自己又可以自由更新文章了。
谈及无人关注,极少人阅读(少于十次阅读)的尴尬,朋友对我说,这只能慢慢来,一切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我们要做的,一是坚持写,二是提高写作质量。

我很高兴,因为这两点都是可以自己掌控的。我自信能够做到。而且,令我感动和鼓舞的是,我所有知道我在写作的朋友,无一例外地支持我,鼓励我要坚持写下去,相信我能够越写越好的。这给了我强大的动力,抵去了无人关注的沮丧。
我便只安于做好自己能做的,经常更文、发布。我鼓励自己,内心要强大起来。
事情到今年的四月末,开始出现一点点的转机——有一位豆友关注我了。我激动了半天,内心太感激他/她了,她的豆瓣名字叫“应无所住”,让我想起了《金刚经》中,佛对须菩提说的话:“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当时我想,我的认真坚持和无所求的心是对的,所以我能够开心地坚持下来。我的坚持,便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
从那以后,开始陆续有人来关注我,并且有了给我的第一个留言。他们有意无意的行为,打开阅读,点个赞,留个言,都如同给我注入新的能量一般。我在三月里,报名了豆瓣的长篇小说拉力赛,我只敢告诉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同学,一个是帮我搞定豆瓣网页设置的文友。她们非常支持我,说期待读到我的小说,所以我才有勇气跨出第一步,在我首次发布之后几天,将链接发到了三个群。虽然反应寥寥,但我依然是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与此同时,我两篇写香港的散文和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专题观感获得了超过1000的阅读量,这是我在大半年里想都不敢想的。

也许你会笑我的幼稚,我却看到自己难能可贵的赤子之心。
一年来,我坚持为自心而写,为世间的真善美而写。我也愿所有在豆瓣写作的作者,都能有平静而自信充盈的每一天,认真活着,认真写,认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豆瓣是个美好的地方,对像我这样的普通写作者而言,它是很大很包容的平台,它让你自由地表达自己,可说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种依托。在互联网时代,也许你不想离开它,事实上也真离不开它。它也是一个乐园,你可以在此地找到不少喜爱的活动、书籍、电影、照片……那是通往很多未境之地的思想通路。
当然我是一个新手,豆瓣上很多好玩的有趣玩意儿我还不会,没有亲自体验过。不过有什么关系呢?我的好奇心并没有在枯燥的日常中丢掉,它会引领我慢慢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虽然慢些,但乐趣未必会弱。
发现此刻我的内心有些小小的激动,一年之际,似乎想写很多话,给自己给豆瓣给读者。但也许留白更有味道。
千言万语一句话——Time can tell.

星絮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旅欧|柏林印象 (4人喜欢)
- 旅欧|从威斯巴登到美因茨 (1人喜欢)
- 回眸中告别2024 (2人喜欢)
- 旅欧|中世纪古城布鲁日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