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三条鱼

第一条鱼:北冥之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冥有条很大的鱼,能变成一只大鸟,遨游千里。
即使是这样的大鸟,也需要凭借风才能飞行。
历史上的圣德之人列子能驾风行走,轻盈美好,他虽然可免于行走的劳苦,却还是要有所依赖。
一个人再强大,也需要凭借外物,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随心所欲,基本是不可能的。
功名富贵,能让你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但是这些东西终究是外物。
风水轮流转,总有一天你会失去它们。
真正的自由一定来自内心的充实与觉悟。
王阳明认为,人内心的痛苦都来自“我”,自我的执着,带来了生命的束缚与痛苦。
所以他才选择进入石棺求道。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忘掉自己,“神人”没有功绩心,“圣人”没有名望心。
人有自己的意志,自然有自然的意志。
舍弃个人的荣辱得失,尊重天道,跟着自然的节奏行动,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第二条鱼:濠梁之鱼
庄子和惠施在濠水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儵鱼在下面游得多么悠闲自得。”
惠子答:“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一个人活得怎样,说到底,只有自己知道。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选择活在别人眼里,曲意逢迎,小心演戏。
而实际上,你的悲欢,从未在别人眼里。
活在别人眼里,是面子,自己活得漂亮,才是里子。
人生百年,不要活在别人眼里,要活在自己心里。
与其绞尽脑汁去想着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第三条鱼:江湖之鱼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了,两条鱼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放弃彼此的恩怨,给彼此一条生路,是一个人的通达。
鲁迅曾写: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苏轼也曾说: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
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是一种纠缠和绑定。
相濡以沫,是一种温柔,却也是一种束缚,耽溺在这种温柔里,只能慢慢等死。
仇深似海,是一种绑定,更是一种无解的纠缠,倘若不能放下,一辈子就只能活在仇恨里。
庄子在《大宗师》里讲: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与其称誉尧仁慈而非难桀残暴,就不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困在泥潭里,相濡以沫;不如去海里,去天空。
人要有更大的视野,更大的格局,着眼于未来,去看更大的山河,去见更广阔的人间。
不断清空自己,不断开拓自己。经历未知,充盈自己,才能迎来更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