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如当网红
老兵的杂货铺
2019年5月31日 读书不如当网红
舆论场突然又说起“读书不如当网红”的话题,还配以这样的导语:与80后、90后从小纠结“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的烦恼不同,今天一些95后、00后似乎正面临一个新问题:是好好读书还是选择当网红?
果真如此吗?
这事的由头,大概是最近一个小网红引发的吧,相信您也看了。我因为不熟悉,所以,看的一头雾水,小花给我解释了一番,我才晓得了缘由。

“OH,MY GOD,手感太顺滑了吧,一个鸭屎绿,一个失血白,真是好看到爆。总之,买它!买它!买它!”因为模仿网红李佳琦,一位名叫天天的小朋友也成了网红。
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镜头前的主角,进入直播圈的门槛并不高,更为重要是可能的潜在的收益太诱人了,某些主播,坐在摄像头前面唱几句毫无专业水准的歌,就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打赏(这都行?他行,我为什么不行?!)。这对于那些起早贪黑顽强打拼,一个月却挣不了几个钱的人来说,岂有不动心之理?

于是,如果当网红就可以赚钱,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读书,似乎就成了问题。
有媒体做过一个95后就业观的图解,其中提到,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网络主播和网红。所谓“出名要趁早,赚钱也要趁早”,在网络时代,似乎变得更加容易。

可惜,我想奉劝各位不要被商业忽悠 商业包装误导。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流行风口,年轻人渴望成功、热衷赚快钱,这是“人性”使然,并不是错,可一旦方法不对、方向有误,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今早还看到一句话,走在错误的方向上,停下来,就是进步!
面对那些“月入百万、开豪车、两三年就能买一栋别墅”的诱人说词,你不觉得像什么吗?这有普遍性吗?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真的能轻易就遇到遍地黄金牛奶的天国 ?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名利双收的网络主播、网红,一夜成名,月入几万、十几万甚至更多,但这样的成功者有多少?不告诉你比例的都算耍流氓。
他们出于商业目的肯定不会告诉你,那我来找找吧。
据调查,80%的网络主播都是小主播,入不敷出;百分之15%的网络主播是入流主播,大概等于白领工薪阶层的收入,但是很不稳定。可见,网络主播、网红跟其他许多行业一样,都呈现出“二八定律”甚或“一九定律”。在这一点上,这个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相比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
即便成功了,有名有钱了,可近年来有多少案例又告诉我们,昨天还风光无限,万人追捧的某个网红人物,一夜之间就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彻底销声匿迹,比如书读的太少,作出的某些事。膨胀不加以控制,要么原地爆炸,要么走两步爆炸。
你我都是普通人,读书、上学、工作,看似按部就班,收入也未必多,发财致富谈不上,平安小康足以,显然,这份安居乐业也是适合绝大部分人的。所以,这条路也是确定性最大、成功率最高的“赚钱”之道。
至此,再回看这番论调,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那剃头刀的,高考不如去整容,每一代都遭受过各种变形的“读书无用论”的冲击。
读书真的无用吗?
这个问题非常非常的无聊,就像小时候纠结选清华还是选北大一样,长大才发现你想多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好好读书,才有可能抓住擦肩而过的机会。
近期的焦点,中美贸易摩擦——背后就涉及大量与高科技有关的创新、知识产权问题。
这些问题,靠什么解决?靠知识,靠教育,当任正非接受采访时反复谈的并非华为,而是教育时,一些人诧异,一些人拍案。危机来临时,这不更是凸显读书的分量和价值所在吗?
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在今天何其重要,读书不仅不是无用,反而凸显越来越重要。
其实,读书和做网红之间也并不是矛盾的,不是要做网红就不用读书了。反过来说,一个读书多,有学问的网红,肯定要比一个不读书,没学问的网红更有发展潜力、更有光明前途。就是那位李佳琪(音),小花也给我讲了很多他成功背后的努力,所以,别光看贼吃肉,还要看贼挨打啊!流浪大师也是典型——他还表示要成为直播界网红的一股清流呢。

再看那位网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教授,更是如此,他用知识的魅力征服了大众,“(陶渊明)第一句写得特别隆重,种豆南山下,你以为他种得蛮好,他突然来一句,草盛豆苗稀,种的个鬼田。要是我种的这个水平,我绝不写诗……”

那么, “读书无用”、“读书不如当网红”这个话题,我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