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出绘本了,这是美国第一夫人眼中给孩子的最好世界|儿童节赠书
1996年,当时还是美国第一夫人的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给父母和教育者们写了一本《举全村之力》,引起了美国大众的关注。
这本书的有声版还获得了当年的格莱美奖·最佳诵读专辑奖。
时隔21年,这位传奇人物以一位母亲、一位外祖母的身份,给孩子们也写了一本《举全村之力》。
只是这本《举全村之力》,只有220个字。

如何在一本只有220个字的图画书中传递希拉里对于教育、对于养育孩子的全部理念?如何让家长和孩子们阅读后能更好地去领会、行动?
作为《举全村之力》的绘者,凯迪克大奖画家——玛拉·弗雷奇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

说到玛拉·弗雷奇这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她曾凭借《两个男孩的完美假日》和《全世界》两次荣获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凯迪克奖银奖。
她的《宝贝老板》还被梦工厂动画公司改编为动画片,并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第75届金球奖、第45届动画安妮奖等多项最佳动画长片提名。

但就是这样一位顶级的绘本画家,在接到约稿电话时,也是既激动又忐忑。
当西蒙&舒斯特童书部出版人乔恩·安德森打电话给玛拉·弗雷奇时,她正在粉刷房子的前廊。
安德森告诉她,西蒙&舒斯特计划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在1996年出版的《举全村之力》推出图画书版,希望邀请她来创作插画。

像大多数的美国人一样,玛拉·弗雷奇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都很喜欢希拉里,安德森问她有没有兴趣接受邀稿时,她欣然答应了。
但挂了电话后,她一边给前廊刷上最后一层油漆,一边心中忐忑,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文本只有简简单单的220个字,怎么把它变成一本完整的图画书、一个孩子可以读懂的故事呢?
玛拉·弗雷奇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看起来“像油漆一样新鲜,但也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成为经典”。
所以在创作每一幅图画的内容之前,要花很大的精力研究整本书的结构,《举全村之力》也不例外。
她反复翻读1996年出版的文字版《举全村之力》,一边做笔记,一边摘抄短语,画出单词,理解每个章节的内容。
“文字版的《举全村之力》是给大人们,特别是父母和关注儿童教育的读者看的,旨在阐述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有责任心的公民,但这本图画书,却刚好相反,这是给孩子看的。”
在文字版的《举全村之力》中,玛拉·弗雷奇找到了起点,开始思考怎么来画这个故事:“正如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举全村之力一样,建设一个理想的村庄,也需要发挥孩子的力量。”
刚好这本图画书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时候,孩子能聚起一个村庄”。
而这聚起一个村庄的起点,就是三个孩子在骑自行车游玩时,偶然发现了一片空地——他们想要在这片空地上建造一座儿童乐园。

在创作的过程中,玛拉·弗雷奇不仅用虚光的方式来表达暗涌的情绪和时间的流逝,更让每个对页都有一个能触动人心的或者富有戏剧性的地方。
有些地方,她只用了一幅跨页大图。
“对我来说,这种跨页就是一个悠扬的和弦;而用了很多虚光的书页,则更像是一个乐句。”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文字阐述“孩子来时没有带说明书,但我们大人也没有啊”这个观点时,图画把文字和建造儿童乐园这个故事本身,一画双关地表达得恰到好处——
在孩子出生前,谁都没有当父母的经验;而在建造儿童乐园这件事情上,同样谁也没有经验——孩子站在一边,看着父母,父母也站成一群,有的托着腮帮,有的若有所思地看着孩子们。

可见,不论是大到整个社会如何养育、教育孩子,还是小到在故事中帮助孩子建造儿童乐园,每个家庭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似乎总能遇到很多的第一次,每一次的经历,都需要大人和孩子彼此耐心,相互帮助往前走。
在社区里所有大人和孩子的合作下,在书里那棵光秃秃的树经历了发芽、长叶和开花的漫长时间后,一座真正的儿童乐园建成了。

在一次书展上,当希拉里翻到三个孩子骑在自行车上回家那一页插图时,不仅感慨到:“这是我想生活的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才是配得上他们的理想村庄。
在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的采访中,玛拉·弗雷奇说:接受邀请创作这本书,希望它能鼓励孩子和爱孩子的人,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积极的、带来希望的事情,无论做什么,无论在哪里,无论多么宏大,也无论多么渺小。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在“积极”“关爱”“包容”的理念下成长,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归属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成员。
家庭不是一座孤岛,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孩子,支持孩子,让他们成为自己的“领导者”。
这也是玛拉·弗雷奇努力通过这个图画故事想要传递给每个家庭的美好信念。

福利时间:
关注豆瓣·書,并转发本条日记,我们将选出5位用户,每人送出《举全村之力》1本。开奖时间:6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