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轻易劝人做正真的自己
昨晚下课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我只想做一个废物,不可以吗?”这是一个生于99年被传统升学考试抛弃的三校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很为难,我大抵知道这样一类来我校念书的学生是没有其他获取文凭的途径,而在现今社会上全日制本科文凭满天飞的情况下,他们或许被父母逼迫又或许自愿退而求其次的来读一个成人文凭。现在面对他人的问题,我尽量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而不代入自己的立场去回答。我觉得无论你做什么,都不需要去迎合别人的看法,你如果问我,我只想做一个环卫工,每天干重复的活,按时上下班,我也会支持你的决定,我个人不会引导你去做一个不符合你高度的事业,给你希望和憧憬,再给你看似有力的鞭策。但是你问我能不能做一个废物,我真的不好回答。我无法理解那些天生就想当废物的人的脑袋里究竟在想什么,鉴于我无法理解,我只能告诉他,如果这是你此生的追求,那就接纳你自己,做你想做的。但是这时候我的恻隐心又开始作祟,我跟他说,人生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长,你做点什么都可以,你会觉得很有意思,当你终其一生回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完成时,难道不会觉得惋惜么,到那时,已经再也来不及去挽回了,你真的要把你的人生扔去做废物么,你舍得吗?
我本想说出我最中立的看法,但是我怎么忍心鼓励一个人生才刚开始的少年去做一个废物,然后接纳自己是废物这个事实呢。
近些年,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工作和家两点一线,出去聚餐或者蹦哒的次数屈指可数,这本身是刚开始工作时一定会出现的东西,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融入别人的圈子,当我发现这种无效社交开始占据生活大部分时间得时候,我就开始反省这种社交到底带来了什么,实际上什么也没带来,这跟我去相亲是一个道理,心理明明知道无论对面是吴彦祖还是金城武,只要你坐到了我对面,扮演了一个相亲男的角色,我就早已让你出局了。其实在这种场合都不是我最自在的状态。我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可以与人合作,但是参与某些无效交际这种事,我渐渐不再勉强自己。我尽量让自己理性一点,外界的评价我会权衡分析,适当的接纳那些可以使自己更好的建议,前提是自己能够分辨这些是好的建议还是一些想要规范你的鸡汤条文。所以我觉得应该勇于做自己,这点是没错的,当别人提出,你有这个毛病,你有那个毛病是,要不要改?换作现在的我,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怀疑自己,这种事情,已经很少做了。当我不再轻易相信别人对我的赞美,那么我就有足够的能力抵御他们对我的攻击。
也不知道今晚自己在说什么,大致就是我即使觉得做自己,不在乎旁人的看法是一个正确且长久的信念,却依然无法解决学生问我的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