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给我一杯夏日鸡尾酒,我能冰镇整个盛夏
炎炎盛夏里,能抵抗热浪的除了夏装、西瓜和空调,自然还少不了一杯冷饮。下班之后躲进开足冷气的房间,舀半个冰西瓜,显然是不够满足我们酒精爱好者的。我们还要听见冰块在玻璃杯里碰撞的声音,要尝到冰凉的酒味窜过舌尖,最好还有专属夏天的柠檬味或者薄荷味……
饮酒进化论第五期,瓣课君请来资深调酒师兼Bora Bora创始人—— Sikui(司奎)老师,教你怎么在夏天里DIY一杯冰凉的鸡尾酒。

正式开讲之前,瓣课君为小酒瓶们准备了破冰小环节,现场抽取大家事先写好的、形容自己的关键词小纸条,请大家依次自我介绍。比如“滑板”“自闭症”“冷笑话”,看得出来大家美丽的外表下还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呀。 (。⊙౪⊙。)

接着夏日鸡尾酒DIY小课堂正式开课啦!Sikui老师从常识讲起,与大家一问一答,比如“什么是酒”“什么是烈酒”“常见的烈酒有哪些”“常见的烈酒产地有哪些”。经历了破冰小游戏,小酒瓶们踊跃发言,氛围也逐渐活跃起来。

接着,老师着重介绍了本期调酒使用的基酒——伏特加,特别是灰雁(GreyGoose)伏特加。伏特加的产地主要在法国、新西兰、俄罗斯、波兰等地;原料主要是谷物类作物,如小麦、玉米、土豆等。
一款伏特加好喝的秘诀有三个,一是酿酒师,二是精选小麦,三是天然泉水。而灰雁伏特加刚好特别在,精选了法国面包之乡的冬小麦滚筒研磨,抽取中央高地地下500英尺的天然泉水并经过了酿酒师的精心缔造。(喝了shot的小酒瓶们都知道哦~)
说了这么多,对着密密麻麻的酒单还是犯懵怎么办?Sikui老师为我们贴心准备了酒单指南。
鸡尾酒按口味和风味坐标轴可以分为多种鸡尾酒,其中口味由酸到甜,风味由轻到重。其中酸味主要来自柠檬和西柚等材料,甜味归功于糖浆、蜂蜜或者利口酒等等。重口味的风味一般源自番茄汁、椰子类原料(椰子油、椰汁等)、鸡蛋等等,而如果你尝到明显的苦味,而一般因为酒里含有苦精、咖啡和陈年烈酒(如波本威士忌)等。根据你想要的风味和口味的轻重,就能点一杯合你新意的鸡尾酒啦。
重头戏来了,DIY的时刻到了!Sikui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两款夏日鸡尾酒,MoscowMule和LeGrandFizz。配方如下:
伏特加 1.5份(50ml)姜汁啤酒3份(100ml) 青柠 半个 青柠角 1个
伏特加 45ml 接骨木花利口酒 30ml 青柠角3个 苏打水60ml


在老师准备器具和原料的同时,小酒瓶们也没有闲着。在瓣课君的撺掇下,大家玩起了紧张刺激的小游戏。气球底部有倒计时,时间终了气球会自动爆炸,而接到气球的小酒瓶需要回答上一个人提出的问题才能传递给下一个人。“说出五个五十岁以上的香港男明星!”“说出三种植物!”“说出你去过的三个国家!”……胆小的妹子们被吓得花容失色纷纷躲开,只剩下胆大的勇士们在紧张地传递,最后气球在一片惊呼声中怦然爆炸,大家松了一口气,接着又笑作一团。还有的资深酒瓶甚至尝起了one shot。

老师这边也准备好了,给我们做了一边标准示范之后,大家就开始轮番进入吧台自行DIY了。
老师给小酒瓶们的酒杯里倒上冰块以冰镇酒杯,那么之后呢?老师示范得太快了,小酒瓶们还没来得及做笔记,纷纷向老师求助。伏特加要倒多少呢?盎司杯刻度怎么看?吧勺不会用……



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小酒瓶们很快熟练操作起来,知道了如何认30/45ml盎司杯的刻度线,学会了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盎司杯向外倾倒……先是满盎司杯的伏特加,再把糖浆倒到第二刻度线(30ml),挤一个青柠角的柠汁,再把青柠角放入酒杯。吧勺得用中指和无名指夹稳,中指往里送,无名指往外推,轻轻搅拌使原料充分混合……
如果比例不精确怎么办呢?Sikui老师说,DIY鸡尾酒无需严格配比,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当增减原料,如果喜欢酒味重一点,就多加点伏特加,嗜甜就多加点糖浆。如果家里没有专业的调酒器具,也可以用常见的勺子等餐具代替。


最终每位小酒瓶都得到一杯独一无二的夏日感满满的鸡尾酒!入口有接骨木花的甜香、青柠的清新、伏特加的醇净,沁爽而清冽(瓣课君自行想象)。你的那杯又是什么味道呢?⁄(⁄ ⁄•⁄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