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从工作发现人生的意义
文:彭砺青
书名:The Pleasures and Sorrows of Work
作者:Alain de Botton
出版:Hamish Hamilton, Penguin
出版日期:2009年4月2日
定价:港币184元
*本书繁体字版已由台湾先觉出版社于今年4月29日出版
对许多读者来说,阿兰.德波顿是个熟悉的名字。「销畅作家」,这是我最初对他的想法,但他并不随波逐流,而是从自己的思考范畴出发,订下一系列写作计划:《旅行的艺术》、《幸福的建筑》、《身份的焦虑》、《拥抱逝水年华》、《爱情笔记》、《亲吻与诉说》、《哲学的慰藉》,探讨旅行、建筑、文学、爱情背后的哲学问题。作为散文大家,德波顿往往能用平素的笔触,探讨严肃的话题,这些书可读性高,文笔生动。作者以自己的经验,以从中得到的体悟,结合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思想,人们称他的作品为「日常生活的哲学」。
阿兰.德波顿的书也很有创见,《拥抱逝水年华》将普鲁斯特与一般励志书作比较,看出文学对于人生的实质意义。这位生于瑞士犹太家族、在英国接受教育的青年才俊,行文世故、机智、充满时代感,却不失优雅,简简单单的内容已经充满了启发性。这次他谈论「工作的意义」,深入研究了十种行业,包括:货柜船运、物流、制饼、职业辅导、火箭科技、绘画、供电系统工程、会计、企业和航空业,部分职业看来毫不相干,部分看来有关系。德波顿或亲身体验,或访问一些业内的行家,或从朋友身上得知有关这些行业的知识。
活在现代社会,工作构成了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工作将人生从周遭环境及人际关系中抽离,强迫人们在一个枯燥乏味的场所中长期专注于刻板的工作,性格上必须与工作性质趋同。德波顿没有像以前一样提出个性鲜明的观点,只是讨论每种职业的历史背景、性质、工作场所。然而单调乏味的货柜码头、实验室、会计办公室、饼干制造厂,在他笔下都别具意义。作者告诉我们,有些职业看来渺小、平平无奇,实际上与英国甚至全世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物流业,发达国家人民可以四季享用红莓,大学研究生可以随时使用纸张撰写论文……这都是物流业的功劳。另外,英国人每年还吃掉一万八千亿英镑的饼干。
除了细致的文字,作者还拍了不少照片,这些文字及照片不单呈现出这十种行业的面貌,还展现工作地点所在的英国中、北部地区风景,看似呆板的建筑物与苍茫的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某种张力,读者能感受到从事这些行业的人们是整个全球化贸易网络的一员。工作时,他们必须隐藏社交的自我,专注于内在思考工作的自我,看似平平无奇的工作细节成为了他们的存在意义。
放眼我们的年代,人生的意义和世界观,往往是工作赋予的。在〈会计师〉一章,作者就说会计师行的员工不会在意他的书关于什么,他们关心的是版税和收入。而藉由各种雇佣合约所建立的规条,新的阶级关系建立了。德波顿想起了奥登的诗〈经理〉(1948),并与读者谈这种新权力关系。经理就像一方诸侯般,可以号令自己的团队,制定自己的法律,操纵生杀大权,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经理有自己一套技术官僚的官腔,并必须熟习于机械化的行政程序,他一定不是奥登那种冷眼看世界的诗人或艺术家,但职权令他必须学懂怎样隔着玻璃盯紧办公室的员工,虽然他不会认为这种偷窥行为会带来什么乐趣。
当作者走近他的对象时,我们发现更多的是工作表面埋藏的辛酸,例如在〈企业家〉一章的照片里,作者向我们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发现家、冒险家,孤独地坐在贸易展销会场的单位里,或坐在自己公司生产的浴缸上,或用无奈的眼神向摄影师诉说什么。作者看见他们的愤怒、冷漠、失望,或专注于工作后在生活中丧失的人际关系,例如一位电缆工程师可以解释潮湿天气怎样影响高压电缆,却没能争取更多时间见自己的太太,工作令人与人之间变得疏离。在一间大型会计师机构,由于作者采访时的怀疑态度与经理的商业理念起了冲突,所以彼此很难建立无碍的沟通。工作令人孤独、多疑,即使人们在表面上标榜自己乐观进取,但那不过是有意无意堆出来保护自己工作进度的面具。
而且,职位对技术及专业知识的要求越高,员工与现实环境及周遭的关系就越抽离。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人的角色一旦越来越职能化,就会出现「异化」的问题。德波顿大概察觉到这一现象,但没有刻意讨论,相比起以前讨论爱情、旅行、焦虑的作品,《工作的苦与乐》通篇语调也许更呆板平淡,但给予读者的感觉更深刻。毫无疑问,工作就是现代社会最乏味,但又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书名:The Pleasures and Sorrows of Work
作者:Alain de Botton
出版:Hamish Hamilton, Penguin
出版日期:2009年4月2日
定价:港币184元
*本书繁体字版已由台湾先觉出版社于今年4月29日出版
对许多读者来说,阿兰.德波顿是个熟悉的名字。「销畅作家」,这是我最初对他的想法,但他并不随波逐流,而是从自己的思考范畴出发,订下一系列写作计划:《旅行的艺术》、《幸福的建筑》、《身份的焦虑》、《拥抱逝水年华》、《爱情笔记》、《亲吻与诉说》、《哲学的慰藉》,探讨旅行、建筑、文学、爱情背后的哲学问题。作为散文大家,德波顿往往能用平素的笔触,探讨严肃的话题,这些书可读性高,文笔生动。作者以自己的经验,以从中得到的体悟,结合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思想,人们称他的作品为「日常生活的哲学」。
阿兰.德波顿的书也很有创见,《拥抱逝水年华》将普鲁斯特与一般励志书作比较,看出文学对于人生的实质意义。这位生于瑞士犹太家族、在英国接受教育的青年才俊,行文世故、机智、充满时代感,却不失优雅,简简单单的内容已经充满了启发性。这次他谈论「工作的意义」,深入研究了十种行业,包括:货柜船运、物流、制饼、职业辅导、火箭科技、绘画、供电系统工程、会计、企业和航空业,部分职业看来毫不相干,部分看来有关系。德波顿或亲身体验,或访问一些业内的行家,或从朋友身上得知有关这些行业的知识。
活在现代社会,工作构成了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工作将人生从周遭环境及人际关系中抽离,强迫人们在一个枯燥乏味的场所中长期专注于刻板的工作,性格上必须与工作性质趋同。德波顿没有像以前一样提出个性鲜明的观点,只是讨论每种职业的历史背景、性质、工作场所。然而单调乏味的货柜码头、实验室、会计办公室、饼干制造厂,在他笔下都别具意义。作者告诉我们,有些职业看来渺小、平平无奇,实际上与英国甚至全世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物流业,发达国家人民可以四季享用红莓,大学研究生可以随时使用纸张撰写论文……这都是物流业的功劳。另外,英国人每年还吃掉一万八千亿英镑的饼干。
除了细致的文字,作者还拍了不少照片,这些文字及照片不单呈现出这十种行业的面貌,还展现工作地点所在的英国中、北部地区风景,看似呆板的建筑物与苍茫的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某种张力,读者能感受到从事这些行业的人们是整个全球化贸易网络的一员。工作时,他们必须隐藏社交的自我,专注于内在思考工作的自我,看似平平无奇的工作细节成为了他们的存在意义。
放眼我们的年代,人生的意义和世界观,往往是工作赋予的。在〈会计师〉一章,作者就说会计师行的员工不会在意他的书关于什么,他们关心的是版税和收入。而藉由各种雇佣合约所建立的规条,新的阶级关系建立了。德波顿想起了奥登的诗〈经理〉(1948),并与读者谈这种新权力关系。经理就像一方诸侯般,可以号令自己的团队,制定自己的法律,操纵生杀大权,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经理有自己一套技术官僚的官腔,并必须熟习于机械化的行政程序,他一定不是奥登那种冷眼看世界的诗人或艺术家,但职权令他必须学懂怎样隔着玻璃盯紧办公室的员工,虽然他不会认为这种偷窥行为会带来什么乐趣。
当作者走近他的对象时,我们发现更多的是工作表面埋藏的辛酸,例如在〈企业家〉一章的照片里,作者向我们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发现家、冒险家,孤独地坐在贸易展销会场的单位里,或坐在自己公司生产的浴缸上,或用无奈的眼神向摄影师诉说什么。作者看见他们的愤怒、冷漠、失望,或专注于工作后在生活中丧失的人际关系,例如一位电缆工程师可以解释潮湿天气怎样影响高压电缆,却没能争取更多时间见自己的太太,工作令人与人之间变得疏离。在一间大型会计师机构,由于作者采访时的怀疑态度与经理的商业理念起了冲突,所以彼此很难建立无碍的沟通。工作令人孤独、多疑,即使人们在表面上标榜自己乐观进取,但那不过是有意无意堆出来保护自己工作进度的面具。
而且,职位对技术及专业知识的要求越高,员工与现实环境及周遭的关系就越抽离。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人的角色一旦越来越职能化,就会出现「异化」的问题。德波顿大概察觉到这一现象,但没有刻意讨论,相比起以前讨论爱情、旅行、焦虑的作品,《工作的苦与乐》通篇语调也许更呆板平淡,但给予读者的感觉更深刻。毫无疑问,工作就是现代社会最乏味,但又最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