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工地

去现场的路上,我们聊到了赶尸。甲方告诉我,他从未听说赶尸像是电视里那样,一个道士模样的人,拿着铃铛引路,后面跟着一排尸体,那都是电视里演的。
“真正的赶尸就是用背篓把死人背回去”。
他说:“早年赶尸人会带一两个徒弟,人高马大,作用就是背那个篓子。”
“那怎么把人装进去呢?”我问。
“肢解呀!”
“他们会把死人切开,用不知道什么药水泡,就不流血了,再装在那个篓子里,快到家的时候再缝起来,穿上衣服,家属看不出来的。”

路过一些苗寨,还没有被开发,可惜没拍照片,都是老房子,木房子,黑漆漆的。我们没多停留,当地还有遗留的土匪洞,他说当时那股土匪是他们当地最强大的一支,跟解放军打了好久才被剿灭,剿灭之后,土匪头子的脑袋被切下来,挂在林子里好久。
“他不抢当地人的,主要是去凤凰哪里,抢一些生意人。”
甲方说:“但是当地的寨子里,要结婚的女人第一夜必须要跟他先睡一晚上,他儿子娶老婆,也要睡的,很坏的。”
“那这里会开发旅游吗?”我问。
“没钱嘛...”

这个项目说是民宿,其实我更认为它像是一个综合体,吃、住、玩。自然环境很棒,附件还有一个宋朝留下来的古寺,庙很简陋,只是山路是石路,那些石头经历了几个世纪,也已斑驳,庙里只有一个年近耄耋的老僧住在哪里,逢人便祝吉祥,祝人多福,祝人多寿,祝人被佛护佑。

我负责这个案子的住宿部分,初到现场时,站在山顶,向下俯瞰,它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幅画,虽然这个比喻很俗套,但重峰叠峦的山脉和丝丝缥缈的雾,我想不到其他的形容词来表达。

我应该把这个景观最佳的面,留给游客,我需要让他们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观,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但是仅仅只是有一个景观就够了么?

每个设计师拿到案子之后会考虑的点都不一样,一个成熟的设计师,不应该格式化的去做方案。因地制宜或者因人制宜的前后考虑,这是成熟设计师地考虑分别,我知道,从运营的角度,成本的控制,应该是重中之重,包括投资者或者运营人员都很看重,我从来不否认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我们做一个产品,应该放在第一位的,难道不是用户体验吗?我们能给顾客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体验,他是否愿意为此买单,这表现在售价的几百元差额上,那个更重要?

一个绝佳的景观面,就像是一瓶好酒,那么需要什么餐食来佐?我闭上眼睛,在山上想象了好久,如果我是游客,哪一种环境最能让我动心。假如我身边围坐这两三朋友,壶里的茶恰到好处,阳光照下来,晒的人有些困倦,依稀还能看到一些云海,但能看得到雾气一点点地消散了。远处隐隐约约有琴声传来,这大概是哪一个来游玩的游客的手笔,应该是个恬静的女孩子,或者有一双秀气眼睛的男生。朋友突然笑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笑,我也笑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
对!这是我要做的设计。


木、竹、主要材料都是当地特有的,室内我没有设置太多复杂的造型,大面积的面做了玻璃墙,隐私处理会有窗帘,玻璃是真空的,也会隔音,顶面地面均做了防潮处理。

2019年春节后动工,现在十几栋房子结构已经落地,其中两个样板间外墙开始封板。预计国庆节,包括山路泳池会建好,可以小范围营业。不过我只负责住宿部分,希望景观制作时,不会在我预留的景观面里,做几个八角亭吧。


施工现场,我给工人拍了几张照片,但是都是“偷拍”。




花开 . 我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