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司都在躲避没有工作经验的人
常听许多大佬说,不要害怕出错,也不要害怕试错,但是纵观一下现在的招聘市场,求职经历,哪个公司会让你试来试去?
蒋方舟在《圆桌派》的时候说道现在社会的容错率越来越低了。
大部分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不知道自己的理想,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甚至还有那么一群人在疲于找工作。
每天麻木不仁,对生活也失去了一样,更别提什么寻求生活是自己的,我们要做精致的积极主义者,殊不知,生活的压力,让人哪有时间有这些闲情逸致。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说:"房子是租来的,生活是自己的。",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房间装扮的光鲜亮丽,与我而言,是做不到的,我无法把一个出租房当作家,也没办法抽出时间去做这些,因为每天的感觉就是:疲惫。
写到这里,突然又想到之前去武汉的时候那个出租车司机问我的话:"你们90后是不是都很丧",我当时还回答他:"没有吧,可能你说的这些是没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我知道,那是我在狡辩,为我自己狡辩,我不想让他知道其实我是那样的一个人,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甚至有时候尝试一些事情也会做不好,也逐渐降低了要求,然而我也开始讨厌那个降低要求的自己。
说到求职,我已经失业两个月了,从前公司逃出,陷入这个大市场的漩涡中,我不是想抱怨什么,只是想感慨一下,公司对于没有经验的人的冷漠。
刚毕业那会,我确实没有经验,如果要说有的话,可能是实习的时候带了点,但是这点经验对很多公司来说都不算什么,他们看也不会看。
毕竟站在他们的角度讲,公司花时间培养一个新人,不如招一个来了就能上手的,于是,当你试错的时候,你的那个选择便成为了人生的转折点。
可能你再想转行就难了,等你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这方面的经验,你工作久了,发现这个岗位不适合自己,或者越做越没意思,于是你想转行,又面临了刚毕业时同样的境遇,没经验。
于是公司告诉你我们招收的是有经验的人,你还得重新开始,有人说,大不了就重头再来嘛,可是重头再来的勇气又有几个人有呢。
我想,很多人还是想要一个平凡的小日子吧,可是,追求平凡的我们注定要用不平凡的代价去换取啊。
昨天看到一个微信公众号推文,标题是:我最怕,三十而立,没有存款,过着一眼到头的生活。
上面那句话没毛病,主要是最后那个一眼到头的生活,那是我所希望的啊,互联网的到来,让很多人不再是才华被埋没,同样的,也冲击了整个传统行业。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也终于到了一个饱和期,越来越多的人被裁员,被裁之前,如果不是自己有变动的话,他们可能认为自己会在那个公司一辈子吧,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不用担心没钱,露宿街头,可是现在还有那种一辈子的工作吗?
市场的动荡,时代的发展,它逼迫着我们也要快速成长,因为不成长,意味着你会被淘汰,成为被嫌弃的人。
前辈会告诉你,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不要泄气。
我只是对这个时代不满,只是对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不满。
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从小说到大,毕业了之后,我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坚持的是自己还是别人眼中的事物。
二十几年的教育唯独没有教会我的就是寻找自己。
最令我失望的是最近我开始想回去发展了,我在这里看不到未来,可能在家里也看不到,但是最起码还有点人情味儿,还能经常回家住。
我开始觉得没意义,上了这么几年学落得这个下场,面对这个以盈利为目的以娱乐为大前提的社会我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我甚至觉得完全融入不进去,是能赚钱,可是那所做的一切有什么意义?
我找不到意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杨德昌电影《——》中的那个小男孩:我觉得我也老了。
以前我爸想让我做老师,我告诉他我不要做老师,等我在社会闯荡一阵子再回来做老师也可以。
当我想回去的时候,我才发现已经回不去了。
因为没有经验。
这个社会对一个普通的二本学生是残酷的,有些职位他们看不上,有些职位看不上他们,剩下的中间职位少之又少,于是我开始反思,如果当时怎么样的话会不会现在怎么样。
可能有些人会说:你可以继续深造。
时间地利人和,三样缺一不可的情况下,继续往上考是可以的,然而我家应该不支持,我自己一个人的话还要交房租,还要找工作,还要996,又怎么谈得上深造呢?
我很羡慕那些没有经济压力,家庭压力的人,他们可以很自信,从容,但对于一个出身不好的人来说,当她知道世界有多大的时候,那时候的自卑就从心底扎根了。
我一直希望很多公司能给新人一个机会,也许他真的可以。
说了这么多,大部分可能会被当做是抱怨的话。
我只想用张爱玲的那句话来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