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辩证法决策机
本人网上冲浪时发明了一种实用的决策机。该决策机基于如下决策系统。 该决策系统成立的基本假设: 1 存在相对稳定的苏格拉底式辩证法规则。此处的“相对稳定”指在日常语境下的日常人看得懂且无法对其做出有效质疑。类似地,“有效”的定义也基于日常人的日常思维。 2 与1相关但是进一步地,该决策系统的成立基于以下命题:日常语言的语义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模糊状态,类似地,日常思考也如此。 该决策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该部分的目标为对任意命题使用足够(1)形式化的(2)稳定的苏格拉底式辩证法,推导出在日常语境下的日常人心中相互矛盾的结论。注意词语“足够的”,该词说明该系统对精确性的要求并不严格。这也提示了各种逻辑系统在该推导中应用的合法性。事实上,我们的目标是让日常人足够信服。我们称基于某命题的该论述为“辨证论述”。 设我们目前拥有一对难以抉择的且互斥的命题: A1:xxx=yyy为真。 A2:ppp=qqq为真。注意上述两个命题的字母均可指称任意符号(在组成语句合法的前提下)。 则阿尔法1为A1的辨证论述的形式化,阿尔法2为A2的辨证论述的形式化。 阿尔法1: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阿尔法2:mnbvcxzlkjhgfdsapoiuytrewq 根据前文对辨证论述的界定,阿尔法1和阿尔法2各包含了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并可视为对各自命题的驳斥的形式化。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的核心思想为比较阿尔法1与阿尔法2的优劣。首先,我们可以直观地比较阿尔法1阿尔法2的好坏。根据基本假设2,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好坏的判断是模糊的。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我们几乎不需要理由即可得出部分东西之间的好坏。事实上,考虑胡塞尔和塔斯基的两段论述,如果我们有了一个理由--也就是说,我们有了一个比较好坏的标准,比如,更富有洞见的理论是好的,那么我们几乎就无法比较出胡塞尔与塔斯基的论述的好坏了。当然,如果把标准界定为说理的清晰度,比较两段论述好坏还是很容易的。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1)无法得出单一的或简洁的且清晰的比较好坏的标准且(2)我们无法清晰地对好坏进行思考,因此此处,我们放弃对标准的明确提出。取而代之地,我们将使用直觉界定好坏。简而言之,直接将塔斯基和胡塞尔的论述摆在某人面前让他决定自己更喜欢哪一个。 经过对身边大毛、二狗、李小花、王小玲等人的询问,基本上他们的答案各异,但得出答案的速度都很快。 于是,若我们不能直观比较二者优劣,则要有一个基本的词语表,该词语表应当尽量选择与使用者日常关联不大的中性词语。这个要求并不是严格的。然后,从该词语表中随机选择词语,替换上述阿尔法A和阿尔法B的变项,从而得出: 根据阿尔法1替换有: 阿尔法A1:owjdgvdkdpqkbsvxvjdibrbdb 阿尔法A2:kdjdhsvwjjdkfnfbjekkdjdhbsbd 阿尔法A3:…… ……
根据阿尔法2替换有: 阿尔法B1:…………… …… 随机组合阿尔法Ax和阿尔法Bx,并让某人比较其优劣。经过足够多数量的比较后,最终我们将看到对阿尔法Ax和Bx的评价的(显著)差异。比如,有621次认为阿尔法Ax更好,有220次认为阿尔法Bx更好,则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强信念认为此人认为阿尔法Ax更好。 根据第一部分所述,阿尔法Ax基于阿尔法1为论述A1的形式化,则此时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A1优于B1。A1和B1为对1和2的反驳,则此时我们有很好的理由认为2好于1。 因此,决策得出,使用者应该采纳命题2的建议。
曙光莹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文心雕龙 (1人喜欢)
- “洁净与危险”五(未完) (2人喜欢)
- “洁净与危险”四(未完) (1人喜欢)
- “洁净与危险”三(未完) (1人喜欢)
- “洁净与危险”二(未完)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