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有时、魔幻有时

和先生几乎有这样周末的routine。看一部电影,试一家从未吃过的有趣小馆,做一道新鲜尝试的菜。确实可行地把工作日和休息日的节奏区分开,拉开距离,即相当于鲸自深海中潜行而来,也总有一次浮出水面的呼吸。
而这种感觉,几乎从周六一早睡醒,点燃喜欢的云尼拿香味的scented candle就开始了。本周完成了《强风吹拂》的阅读,开始《52幅地图的世界》。无非想从阅读里找该与现实并行不悖的平行世界的样子。说起来自己始终保有少年时看少年漫画的热血一角,看着少年们向着自己最大阻力处尽力奔跑、跳跃,心脏还是会在胸腔里砰砰跳动。不要错过对世界的不甘心,那是最本能的胜负欲在作祟。

笨拙地做了一些菜。
周五晚上:青瓜丝炒牛肉丸片,鸡蛋豆腐、竹蔗茅根胡萝卜排骨汤,玉米饭。为出差回来的先生接风。
周六一早:芦笋煎蛋蒸红薯,清炒玉米粒,海参小米粥,啤梨蓝莓。很正儿八经地思考了摆盘的不足之处,许是该用两个大盘子盛放均等两份,色彩欠一些红色。
周日晚:番茄牛肉,木耳百合炒胡萝卜丝,冬瓜芡实瘦肉汤。算是扫荡冰箱库存。好吧,红色全跑到一块儿了。


本周探店仍旧是错过越南生牛肉河粉的一天。我倒是吃过两回,先生三顾茅庐而店不开。我在车上大笑,看来这家店和你无缘,施主早早放弃吧。
跑到沿江路吃了光禄第,名头响亮,说是百年张府面馆,细究起渊源竟然还源于清朝红顶商人张弼士。提起张弼士或许陌生,但张裕葡萄酒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创始人便是这位光禄第大夫。
点了餐,显然是梅州经典的腌面和三及第汤做法。油捞面以猪油打底,炒香的肉燥铺满,芹菜粒提香,撒上酱汁拌匀,面条筋道,咸香浓郁。再来一口枸杞叶三及第汤,清爽去腻。笋粄倒是很有潮汕粿仔风味。
一边吃一边搜寻了张大夫的生平,梅州大埔县坐落的光禄第围龙屋甚威风,三堂四横一围,13厅,18天井,99房,却贯彻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势,逆风水而建,坐东南朝西北,背水而建。还真有意思。吃了个历史情怀。



沿珠江饭后散步,也曾经是外堤一般的繁花锦簇。称不上十里洋场,也是衣香鬓影。江水粼粼,流光溢彩,走过曾经的中央银行旧址,走过黄埔军校筹备处,再往前是更辉煌的长堤大马路一带,爱群大厦、中山二院、南方大厦、新华大酒店、旧广东省邮政总署、粤海关大楼(曾经的中国海关第一楼啊),都静静在夜色中沉寂。时常替这座生于斯长于斯的南方之城感到落寞,它有过不为人知的美丽,却只能在历史中成为影子。讽刺的是,那座漂亮的黄埔军校筹备处建筑旁,却兴建起一座夜夜笙歌的酒吧,甚至还请来了Lady Beard。更显得隔壁门窗紧闭的洋楼静悄悄。


不爱运动,也被肚皮上日渐消失的马甲线的紧迫感催促着,上了健身房。
多巴胺使人快乐,只是需要付出些汗水。
没关系,运动完来一支脆皮巧克力蛋糕就好。渐渐想明白,生活需要被经历,更需要被记录。唯独当沉浸在河流中的人懂得捕捉激流的回旋与方向,才懂得自己该向哪里去罢。
#1/500 happ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