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随丁元英精神的学徒12 |李撒欢

原创/李撒欢
说明:丁元英是作家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的主人公,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天道》。
前面文章提到,芮小丹买音响结果发现丁音响的价格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心理预期价格,心里非常生气。然后,又听到叶晓明说丁在卖唱片筹钱的事情,产生了愧疚心。
简单来说,让女人生气,后果很严重。
芮小丹和欧阳雪就筹划安排一场饭局:
我想,还是先请他吃顿饭吧,找几个能喝酒的文化人作陪,不委屈他,歉疚、窝火一锅烩了。剩下的事,看看再说。
在中国文化中,酒局是有特殊含义的。
如果是朋友之间喝酒聊天,比如,丁和韩楚风的酒局,那叫朋友情谊。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酒局,基于各种目的凑成的酒局,往往凶险万分。喝酒、吃饭只是一个载体,背后的是权力的博弈。
而芮小丹和欧阳雪安排的就是后一种,鸿门宴。
为什么一场酒局而已,变成了如此凶险万分的工具?
01会不会喝酒由不得你
芮小丹怎么请动的丁?
芮小丹从包里拿出那张《关于芮小丹停职反省的处理决定》递过去说:“我知道请不动你,你看看用这个请你行不行?”
结果,丁思考了一会,就说去。而芮小丹感到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包容。
这就是第11篇文章中提到的,丁的判断逻辑,这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是你拿出来了,说明这个后果你认为是我产生的。锅从天上来。
既然你拿出来了,这个行为就体现了归因错误和认知失调。再去用语言进行辩驳,反而就落了下乘。毕竟在对方的地盘上,闹僵了也不好。
这个就跟被冤枉吃馄饨没给钱的逻辑一样。
基于对方的怨气,也知道这必然是一场鸿门宴。既然事已至此,那就放低姿态,让对方出出气就好了。
所以,丁偷偷带了2000元现金,要知道丁租的房子一年才7200元。(要知道这是别人请客)
既然上了酒桌,那就不客气了。
简单来说,就是用所谓的敬酒名头,灌丁喝酒,让他醉酒出丑。
以至于,连过来凑热闹的冯世杰都看出了火药味,就是泄私愤。
丁实在是没办法,只能直接挑明,以退为进,要求直接喝完6杯走人。
易中天关于酒局有个非常精彩的点评:
政治即吃饭,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事件,曹操邀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酒局的凶险程度可见一斑。
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4集电视专题片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第二集,就提到一个案例,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在酒桌上把陪酒的当地官员喝死了。
另一个比较出名的案例,就是俞敏洪曾经在创业初期跟公安局喝了几斤白的,直到喝到趴在桌子底下,还被送到了医院。
在芮小丹和欧阳雪摆下的这场鸿门宴里,目的也只是让丁出丑,出口怨气而已。
为什么一场酒局而已,变成了如此凶险万分的工具?
很多人简单的把其归咎为文化,还不断夸耀。
马克斯·韦伯的观点是,这是一场权力的博弈。

权力意味着在一定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简单来说,酒桌上的游戏,就是一场「你服不服?」的游戏。
喝酒就变成了一种确认权力的仪式,证明你接受规则,自我矮化,确立在权利格局之中的从属地位。
不喝酒就是不服,不管是什么借口。既然不服,求人办事那就办不成了,不管这件事应该不应该办。如果是组织体系内的从属关系,既然如此不上道,能力行不行不重要,起码不服,这种人不能用。
如何判断你服的程度呢?
谁权力大,谁说了算。喝到桌子底下那是轻的,喝到丑态百出,才算是尽兴,能把命喝到快没的,大勇。说明比起生命来说,你更看重对方的权势。
以丁对于文化的了解,上酒桌之前就知道了这套把戏。这里又涉及到之前文章中丁对于女性的认识。既然认为我有错,那就让你出出气得了,这个事也就翻过去了。
所以,芮小丹才会感受到居高临下的包容。
丁这种高姿态表示「我服了」的态度,明显是不能让人满意。 对方需要的是你的低姿态。
02点文人死穴
本来这场鸿门宴就是要让丁出丑的,结果直接被点破了。欧阳雪自然不肯善罢甘休,而且还以此作为考察芮小丹的感情,导致后面越来越过分。
当时丁的策略不再是跟欧阳雪过不去,而是直接打击这帮陪酒的文化人。
写了一首「自嘲」,看似说自己,实际是讲这帮文化人的。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用芮小丹的话点评就是:
词句平淡,不生涩,活生生给自己画出了一幅酸臭书生的心态图,自我讽刺辛辣,自我解剖深刻,意境很高。

文化人的死穴是什么?
自视清高。
所以才有,文人相轻这句俗语。
既然是自视清高,那就要让对方无地自容。而方法就是比意境和格局。
丁这种意境和格局一出来,这帮文人根本没法接了。如果接个顺口溜、打油诗,这不是给自己打脸嘛。为了给自己台阶下,就直接开溜了。
在这场鸿门宴里,丁其实一直是一种淡然处之的状态。
丁无求于她们,也没真犯什么错误,要真给她们道歉的,本来就是陪她们玩一场自以为是的游戏而已。
在这场酒局的权力游戏上,本来就是不对等的。就算是丁掀桌子走人,也没什么大不了。他们之间甚至算不上熟人关系,只是芮小丹受肖亚文委托,如果丁有事可以找她。但丁有没有事的权力在丁手里,即使有事也没必要非得找芮小丹解决。
这场鸿门宴一开始,就违背了一个朋友的承诺。让丁难堪,难道就不是让肖亚文难堪?也就是丁不跟她们计较这些而已。
不过从小说情节推动的角度来说,丁总得为点啥才能做事。总要产生点碰撞摩擦才行。
在酒桌这场情节的设计上,还是有点突兀的。尤其是丁竟然为了芮小丹违背了自己的诺言。这个是触碰丁底线的大事。要知道这时候丁和芮小丹也只是见过几面而已,交流都是芝麻蒜皮的小事。情节的铺垫都是在铺芮小丹不断见识到丁的才华而出现各种心理变化。而丁看到了哪一点就让他做出了如此非理性的决策?书中给出的答案是,芮小丹爱的眼神。
总结:
酒局有很多种,但是有一种是风险万分的,就是有人利用自己的权势来打压众人,玩「服不服」的猴子游戏。
因为对方需要用酒这种工具来确认自己的权力意志是否能够贯彻。
然后基于喝酒人的表现,来进行决策。所以,很多被媒体曝光出来的酒局往往丑态万分。比如,明尼苏达州的酒局。
为什么酒局可以成为这样的工具?
因为多饮酒有害身体健康。
如果一个人服从权力意志,可以连自己的健康都可以不顾,说明权力意志的贯彻很彻底,很有服从性。而为此又延伸出了形形色色的酒场规则,从座次,到敬酒顺序,甚至连讲笑话的人都有隐性的规则。
对方以为给丁摆下的是一场鸿门宴,实际上就是没搞明白背后的逻辑。丁愿意参加其实就已经给了很大的面子。后面的得寸进尺其实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让丁有了做事的由头。
酒桌上丁打击文人死穴部分很精彩,一首高境界的诗就让自视清高的文人变得无地自容。
在理性之上的是什么?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