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邓文迪 我不是传奇》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嫁给默多克而名声大噪的邓文迪,简单概括了邓女士是如何搭上富豪车的始末。如老家苏北徐州,随机械厂经理人父亲和工程师母亲搬迁至广州,入读医学院但没毕业就凭“自身魅力”认识一对美国夫妇,在这对Cherry夫妇的帮助下获得去美国学习的机会并得到提供食宿且资助其所有学习费用直到学有所成那天的承诺。后来邓文迪不仅如愿到达美国还使得Cherry夫妇离婚自己上位拿到美国绿卡。拿到绿卡仅7个月之后,邓与其离婚,在美国还上了耶鲁MBA。后面又如何获得香港媒体实习机会以及巧遇默多克且与其结婚的事情。
概述很精彩的反映了邓女士的前半生,因为哪怕邓女士离婚时也不过40多岁。所说事件虽然很吸引眼球但没有很细节的证明,大多数言论和X浪热搜一样,没有证据佐实也没有得到邓女士的亲口承认。且书里逻辑欠缺,很多段落重复,对于那点公众都知的过期的热料翻来覆去咀嚼实在没意思。
但书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如果邓文迪要出一本关于她如何上位的书,相信仅凭此书获得的版税都够她媲美在默氏那里获得的财产。
所以这位邓文迪邓女士到底有着怎么的魅力使得Cherry先生如此为她着迷,执意与结婚多年的太太离婚只是为了迎娶她。以及她如何打败已经与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结婚32年的第二任太太安娜,成功跻身为老默的第三任太太,真是个不解之谜。
书里面多次提到了邓文迪的男人思维以及她为数不多的“名言”:
1.要自信、努力去做自己热爱的事。
2.在西方社会就是这样,成为谁的夫人、有了钱只是第一步;让主流社会的名人愿意与你接触和交流是重要的第二步。
女孩们不要光只是“很傻很天真”地做“灰姑娘”的美梦,即使有幸穿上了“水晶鞋”,也不要让名流们觉得你是靠白马王子才上位,那种被流言蜚语包围,如芒刺在背的感觉你又是否能承受呢?
如果说邓文迪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除了与生俱来的野心,还有那种骨子里的拼劲。
邓小姐在美国学习期间,也不得不为了生计去餐馆洗盘子。但不用把这看作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当你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时,一切达到之前的道路只是时间问题。“对于自己的目标,只要你尽力去做了,不管好不好,以后至少不会后悔。”
独立很重要,作为一个女人尤其需要独立。我想邓小姐有一颗如男人般果敢、独立的心,但她仍然在人生道路上走了太多捷径。
需要小本本抄下来的↓
作为一名成功的生意人,默多克教会邓文迪三条制胜法则:
第一:只要肯出足够多的钱,没有谈不成的生意;
第二:选准时机很重要;
第三:谈大生意时,不妨付点小费。
爱情来了,纵情享受,爱情去了,好聚好散。邓文迪的经历告诉我们——与其将全部生活希望寄望于一段奢华的婚姻,沉溺于婚姻当中,倒不如寄望于自己,至少也得在一段婚姻中保持警醒,该学习的学习,该争取的争取,尤其是人脉之类的隐形收益,更为重要的是,不能舍弃本来属于自己的领地。
把爱情当作全部的女人,都是傻瓜。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有事业的女人更能吸引男人的目光。拿出恋爱的劲头去工作,至少工作可以给你更多的回报。为家庭牺牲个人发展是最最愚蠢的事情。
可以说邓小姐的出众之处正是在于把婚姻当作手段却不是全部,婚姻只是为了帮助她更好地走向下一个目标。
Life isn’t aboutwaiting for the storm to pass. It’s about learning to dance in the rain.
女人若想抓住机遇,找到归属感,就要敢想敢做,知道自己下一步想做什么,能利用什么资源去执行,而不是还能做什么。
邓小姐属于典型的占有型性格。拥有这一性格特点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受感情的牵制,他们很理智,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头脑上,总是能够快速地把外界的一切简化为对她有益或者无益的条件,做事讲究干净利落。
这种性格的人,从不相信命运,但都相信运气和奇迹。对他们来说,命运是负面影响,他们拒绝服从这种摆布。但他们期盼好运降临,期盼奇迹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会在机会来临之时,牢牢的抓住改变命运的每一次机会。
“每个人的教育和知识都很重要,否则你不会遇到好的朋友、好的老公,也不会有机会拍好电影。”
真知识改变命运呢。
面对公众的评价,邓女士云淡风轻地说:“我不太在意这些,其实就算我什么都不做,他们还是有话说。”
“你要整天在意别人说什么,那就什么都别做了。”
“等我老了再评价自己一生也不迟。做自己就好了。”
没错,就算有一天时光都背弃了你,也会有一个人永远站在你那一边,那就是你自己!
说的真好呢,竟然无懈可击。

不得不反观一下章子怡,在美国和邓文迪是好朋友,曾经也有着跟邓文迪一样的野心,因为众多“门事件”名声坏了之后退回国内嫁给汪峰,除了《卧虎藏龙》《一代宗师》之后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作品了,现在也安安心心在国内混起综艺圈了。她还是那么美,是那个犀利的点评导师,但不再是玉娇龙了。

PS:用了2个45mins的番茄钟读完。参考了上次的《快速阅读》法,提到很多200页的书两个小时就能读完。践行一下真的大大节省了时间。
当然我觉得前提是一些非悬疑类小说、简单人物传记以及快消类书籍。专业书还是值得精读的,但比起精读,可能多次的复读更有效果。所以说来,读书和学习一样,也讲究框架、中心思想以及复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