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逝的手工艺——打草鞋
草鞋是山区居民过去的传统劳动用鞋,祖祖辈辈的农民穿上它,辛勤劳作;红军穿着它爬雪山、过草地,写下长征诗篇。草鞋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打草鞋也成为那个年代村民必会的手工活。
如今,草鞋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偶尔再看见它,也只是作为民俗的摆设或纪念品。

老人介绍,打草鞋从搓绳子开始,把从棕树上割下的棕榈片用手工搓揉一番,撕开后浸水晾干,接着抽丝,一般抽3次就能把最长的棕丝挑选出来,只见他两手一配合,棕丝成了草鞋绳。
搓好草鞋绳,就可以开始打草鞋了。草鞋绳要多长呢?“一‘人’长为标准。”老人说,以前没有尺子,父亲教他两手摊开放直就是一只草鞋的草鞋绳长度。一根草鞋绳对折两次,一头绕在一根小竹节上,即是草鞋鼻子,另一头扣在草鞋耙上。

老人在腰间系上绳子,把草鞋鼻子拴在绳子上,便不紧不慢地开始了,手里的几根稻草在草鞋绳内一上一下穿编,边穿边不停地往内拧转。“草鞋无样,用手量。”老人介绍,这是最初学打草鞋的口诀,意思是草鞋上每一个关键的位置都可以用手指测量。编到四手指横宽时,就可以在两边安耳纽了,耳纽的原料是麻绳,“耳纽差不多也是四手指横宽。”老人一比划,又接着打草鞋。
“感觉稻草少了,就加一根。”老人用手摩挲着,第二个耳纽距离第一个一指长,第二个耳纽的长度是三手指横宽,紧挨着是第三个耳纽,比第二个少两公分。

在编织过程中,老人小心翼翼地把稻草一根一根的编织进去,还不时身子稍稍往后仰,用力打紧草鞋。老人解释,“要把草鞋编织得整齐漂亮,关键是腰间的这个绳子一定要一直拉紧,否则编出来的草鞋容易松散不整齐。”
从起手到鞋底的成型,大约一小时左右,老人用剪刀剪净草鞋边线外多余的线头,再用一组线将耳纽贯穿起来,一双草鞋算是正式完工了。编好的草鞋,前宽后窄,中间内收,两头椭圆。老人乐呵呵地说,“看出来没,就像是一张箬叶,所以常说,草鞋的样子就是箬叶的形状。”

(国际旅游摄影网提示图中所有图片均为原创,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参加本摄影团,拍摄作品可以投7大国摄协摄影大赛并获得中摄协积分,活动安排:
D1(6月14日)全天在歙县指定酒店集合报到,早到的摄友可以到歙县徽州府衙、八角牌坊、斗山街拍摄。晚餐后开出团说明会。
D2(6月15日):早起拍摄新安江日出风光,早餐后前往油榨坊拍摄古老的手工木榨油坊。午饭后拍摄砖雕、砚雕,傍晚拍摄渔梁坝渔翁出街扑鱼撒网,新安江晚霞,县城晚餐后拍摄古城夜景,结束后返回酒店休息。
D3(6月16日)、早起拍摄新安江日出,早餐后拍摄徽墨制作,午餐后拍摄徽州古村落和远古手工竹匠工艺。傍晚拍摄牌坊群日落,晚餐后返回酒店休息。
D4(6月17日)、早餐后去泾县拍摄古老的油纸伞,下午拍摄古老的龙窑,传统的手工制陶工艺,晚饭后休息。
D5(6月18日)、早起拍摄桃花潭日出,早餐后拍摄传统的宣纸制作过程,下午去景德镇拍摄陶瓷制作工艺,后入住酒店休息。
D6(6月19日)、上午拍摄三宝陶艺村手工制瓷工艺,午餐后去大山里拍摄夫妻打铁。傍晚拍摄高山晚霞,晚餐后休息。
D7(6月20日)、早起拍摄日出风光,早餐后拍摄石磨磨豆浆,打草鞋,挞鞋绳,返回歙县午餐后送往高铁站,结束此次摄影创作之旅,影友各自返回温馨的家。(备注:因为摄影创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建议尽量购买14:00以后的车次)。
咨询联系国际旅游摄影网:萍萍 ; 徐长红
国际旅游摄影网常年致力于徽州的旅游摄影事业和发展,针对于不同影友的爱好拍摄素材,对于“徽州一带的自然风光、田园农家、人文纪实、非遗文化、古建历史等”推出团体和影友定制线路,可以根据大家提供的时间、地点(摄影点)、行程等具体情况,承接单团(独立团)定制,安排专业摄影、休闲摄影、旅拍游行、游学摄影、理论实操拍摄等多种服务,为您的出行排忧解难,保驾护航!活动策划师:徐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