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的秘密--2补偿过去的匮乏|减肥是大脑需要,暴食是灵魂需求
减肥是大脑需要,暴食是灵魂需求,
如果你无法减肥,
或许因为你的灵魂喜欢暴食填补寂寥
接上篇内容
随着对暴食症疗愈的深入和对个案的分析归纳,我心里逐渐多清晰,“吃”和“胖”,表面上关联的是美与健康,更深层关联的是性、攻击、死亡、关系、安全,都是人内心世界的核心。
或许你看过一百种变瘦的方法,却一条都无法坚持,因为“想要吃”和“保持胖”的动力在阻碍你。如果这些动力一直没有被你看见,就像未被超度的鬼一样,不会自动消失。
人是否容易胖,和基因有关。
不过这篇文章不谈基因,只谈吃的心理意义,和长胖带来的好处。
读完之后,也许你会发现阻碍你瘦下来的真正原因。
(本文可能会比较难懂哦~)

02.
吃的秘密2-补偿过去的匮乏
肯定会有人一看到这个标题就觉得匪夷所思,特别是部分00后,觉得自己从记事起就是家里的宝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很爱自己,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怎么可能会吃不饱?
注意,我这里所说的过去,包括“集体的过去”和“个人的过去”。
某一个特定文化内有集体意识与集体无意识,比如人类集体、中国人集体、日本人集体,都有其自己独有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也有集体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当我们深入自己的潜意识时,会先深入到个人历史的潜意识,然后可能会深入到集体历史的潜意识。

个人的过去---个人历史的潜意识(用我个人例子来说明)
我小时候,难得去外面吃饭。每次村里有红白喜事或是逢年过节,前一顿饭,爸妈就会说少吃点,晚上要去xxx吃饭。然后,真的到了这样的酒席上,感觉是积压了一阵子的食欲的满足。各色当地菜品满满一桌,真的是要吃到很撑很撑。
7岁以前家庭调教还比较好,7岁以后,吃零食对我来说真的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家里也基本没有出去吃过饭。偶尔那么两次去赶集,在街上0.5元的小吃,妈妈也是不会舍得花这样的钱的。
稍微长大一些,家里条件好一些以后,也会出去饭馆里吃饭,爸爸会多点很多,妈妈就会觉得浪费,“逼迫”我们多吃点,不要浪费。可是每次妈妈吃完回来路上都会埋怨爸爸说:有什么,那么贵,还不如在家自己做。在爸妈眼里,一顿饭的评价标准就是实惠。
用实惠而不是好吃评价一顿饭,说明刚脱离饥饿不久。明明不好吃,还热火朝天地吃完,安慰自己没有浪费钱,说明我们很穷。回想这一场景让我倍感辛酸——为什么吃饭是这样沉重的一件事?
而且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暴食症也有一部分源自这样的物质匮乏,除了得不到爸妈的偏爱,还有就是物质上这种匮乏感一直跟随我到成年,我时常因吃而觉得委屈。给哥哥准备的大餐,我没有,觉得委屈;想吃的糕点妈妈不给买,委屈。长大后每次自助餐吃少了,觉得委屈。委屈的结果,是用多吃补偿自己,自然瘦不下来,过度的委屈和压抑,成为暴食这样过度的补偿行为。直到工作后,赚了钱,想吃什么吃什么,每次对于吃不看价格表,可是除了吃,什么都舍不得花钱。这样的吃,不能称之为吃,是暴食。

(网络图片)
家族的过去----家族历史的潜意识
刚刚上大学那会,同学们一听说我是云南来的,会问我:云南是昆明的省会么?你们骑大象上学么?
我:嗯,我们为了躲避老虎会住在山洞里,出门有一个大峡谷上方有四季常青的藤条,出入都要荡秋千一样荡这藤条出门,当然平时都是钻木取火,我来上学走了17小时山路,5小时牛车,7小时拖拉机,再乘坐8小时大巴,21小时的火车才到学校的。

(网络图片)
其实我说的这些不是我,是我爷爷时候的生活。(皮一下很开心)
到爸妈这一辈的时候,兄弟姐妹很多,真的是食不果腹,他们年轻的时候吃一顿饱饭,哪怕是吃的粗粮野菜,这件事情都是奢侈。
所以爷爷辈、父母辈,觉得吃饱饭,要是吃上肉就是一件很幸福很奢侈的事情。家族里,我们的长辈们,对于食物就有着历史性的匮乏,他们是真的“挨饿”的一代人,在许多的70、80后甚至是部分90后,应该能够体会得到家长们对于食物的那份“喜爱”,源自他们的过去的极度匮乏。
他们的这份对食物的匮乏之后的“补偿”会不知不觉中,传染我们。
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
即便是你从小家庭很物质条件很好,可是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爱你的人觉得给你吃的、无时无刻的满足你的食欲,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慢慢的你的意识里就觉得,“吃是解决一切不开心的万能钥匙”,这就是家族历史,在我们身上的痕迹。

(网络图片)
集体的过去----集体历史的潜意识
中国人这个集体,哪怕是不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人吃饱饭的历史很短暂,也就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问问周围30岁以上的人,很多人的父母小时候有过挨饿的经验。饥饿带来的匮乏感,存在于民族和家族的潜意识中,比我们能觉察到的更深。
打猎的原始人,饱一顿饥一顿,吃高热量的食物囤积脂肪,可以在打不到猎物时多活几天。在我们祖先的基因里,对于食物的匮乏就是有深深的记忆的。
一旦有机会吃到食物一定要尽可能的多吃多储存,这样才能抵御食物来源不确定导致的长时间的饥饿,那时候的吃(暴食)可是自然现象食物匮乏导致了必然的断食期间。
试想,有个原始人祖先遇到食物只吃现在网红的量,那些祖先早就死翘翘了。
我们的基因里,就是那些遇到食物就会“大吃一顿”的祖先的。
一遇到食物就疯狂存储是那时候的祖先得以生存下去的进食策略。

近现代历史,莫属抗战期间,长征期间的物质匮乏的程度最为严重。
比如长征中一段片段描述:吃野菜、草根,野菜、草根没有了,皮带、皮鞋、皮毛坎肩、马鞍子等等,凡是能充饥的都拿来吃。有的战士饿得没有办法,就从人或动物的类便中寻找没有消化的青稞麦,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

(任弼时长征过草地时吃剩的皮带)
这是整个民族的饥饿的一个缩影,虽然建国后,好了很多。但是我们从长辈哪里还是会听到很多关于他们年幼时期的饥饿。尤其,我在奶奶身上看到了他们那代人的缩影。
现代人丰衣足食,囤积脂肪不是为了满足现实需求,而是为了安抚内心对贫穷与匮乏的恐惧。在潜意识层面,二者做的事是一样的——用吃对抗死亡。

潜意识对人的影响
比如武志红老师的课程里我听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有一次上课,我认识了一位女士,她是我的读者,她对我说她有强烈的冲动想在春节前离婚,而这种冲动她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想和我聊聊。
我们聊了一会儿后发现,她有一个关键数字“两年”。她的重要关系都是只能持续两年,她谈过的两次恋爱,都是刚好持续两年。她现在的婚姻,倒不是两年,但到了春节前,她的女儿正好两岁,而如果离婚,她觉得女儿有很大可能会交给丈夫。
她经历中最早的关键数“两年”,是她两岁时,父母离婚,她跟着父亲,此后和母亲再也没见过。所以我认为,现在她这么强烈的离婚冲动,就好像是为了刻意制造一个轮回一样:她自己在两岁时失去了妈妈,她也想让女儿在两岁时失去她这个妈妈。
当然,我用“想”这个词并不对,因为这不是她意识层面的内容,而是她潜意识层面的动力,简单来说,就是这不是她头脑意愿所能掌握的。
她的这种情形心理学称为“代际创伤”,指的是上一代的创伤因为没有得到处理,而传递到了下一代。

在我之前做情感咨询的时候,见过很多这样的“轮回”的案例。女儿在不自觉的重复妈妈的伤痛的人生。找一个和爸爸一样糟糕的男人,虽然一开始就知道爸爸那样的赌鬼酒鬼是坏男人,不可以嫁,可是总是鬼使神差的嫁了一个这样的男人。
家族创伤事件,如果超出家族承受能力,整个家族会倾向于把这些事压抑下去,就好像没有发生一样。然而有意思的是,家族中会有人莫名地受到这些力量的影响,而对他们有认同。
发生在因接受不了而压抑的个人潜意识中,但家族创伤的传递与认同,还可能会以更为奇幻的方式发生。比如前边的那个两年的就要离婚的案例,以自己的离婚来传递和认同母亲的离开。

关键的文七说:
1、我个人认为,我们既不要轻易认为自己头脑中的东西就是真理,也不要轻易认为自己所处文化或时代的主流观点就是真理,因为这些都是意识层面的东西。除了它们,我们还有堪称无限的潜意识。
2、对于个人意识、集体无意识等关系,弗洛伊德用冰山来比喻意识和潜意识,荣格用大海做了一个解释: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了个人意识;小岛下面连着的陆地,代表着个人无意识;而将所有的岛连在一起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

3、事实不像你想的那样,每个人都不自由,我们每个人都受到自己历史的影响、家族历史的影响、还有集体(各种各样的集体,比如社团、中国人、人类)这些历史的潜意识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是以基因的方式记忆在我们身体上,有的则是以思维意识层面的影响,更多的则是以潜意识的方式在左右我们的行为。所以,为什么长期系统的心理咨询是有必要的,你的大脑感知得到的,要美要瘦只是左右你行为的最浅层的部分。
估计此时你会很无奈,原来人是如此不自由,受个人历史潜意识的影响,受家族历史潜意识的影响,受社会历史潜意识的影响等等
4、个人、家族和社会一切发生过的事情,都需要得到尊重,这是人性极为根本的东西。要做到承认一切的存在,就需要我们深入到潜意识中,去觉知个人、家族和社会等各个层面的潜意识力量,去拥抱人性的一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