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西安》无论按时间还是按顺序也不会这么晚才写到这篇但事实却是真的放到了最后写完这篇还剩七个故事而剩下的七个故事大都是近几年的发生所以论时间久远性这篇应该归为早期发生了说起陕北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除开文化就是饮食在没去过西安前我就爱吃面食 打小就好这口朋友常拿这个来调侃我 说一中原姑娘尽爱吃馍馍类的主食最爱的居然是羊肉竟还吃不了辣 诧异诧异 后来得出结论我应该生活在塞外西北里当然 早在孩提时期发现自己的口味后我也曾一度幻想过 要不干脆以后就找一个北方人生活这样饮食能中和 我会更快乐有一年春天的时候 应该是春末吧 我记得那会儿芙蓉园里的柳絮漫天飘零我还穿的长裙和牛仔外套 和芳姨一家还有朋友在逛园子那也是我记忆里第一次去西安 大一刚开始的时候本打算一个人去 连路线都做好了 临了 好朋友说一起啊于是两人结伴而走 第一站去了华山到的时间很尴尬 也因当时没做好攻略忽略了爬山时长到了华山脚底下 只能仰望一眼 默默下去离开山没爬成倒让我发现了底下两个吃食拐角处一家老潼关肉夹馍 大棚里一家奶奶做的撒子馍后来陆续也吃到过不少但当时吃的时候那个面饼的脆与扎实的口感 难以忘怀至今没能再找到那个味道过离开华山去了西安 当时芳姨一家在那边定居 尽了地主之谊其实我想写这篇 就是为了讲讲芳姨一家还有关于那边发生的人和事芳姨是舅妈的闺蜜 从小一块儿长大说起芳姨就要提到安叔 也就是他先生从舅妈那里偶尔听到的关于他们当年的过程依稀是这个版本说当年安叔还是在广州一个外企做企业顾问 招了芳姨去做他的助理 安叔是西安人 地道的北方小伙芳姨是我们中原妹子 理应是像南方姑娘一样温柔娇羞可后来发现并不是 安叔性格内敛 谦和有礼而她却想北方性格爽朗大气 也估计是这样的配合有了时间的润滑剂 俩人没多久在一起了 尽管相差10岁那一年安叔决定自己回家乡创业 芳姨的性格肯定就是支持啊结果逗逗到来了 那会儿挺着个大肚子 两人带着在外多年的行李奔赴家乡 芳姨也义无反顾的随他来到西安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 两人从一家包子铺做起 到加盟再到区代理我是12年的时候在丽江第一次认识到他们 那会儿逗逗还是个小屁孩在昆明的石林里头 我们顺着山路往里爬 走到半山腰休息的时候逗逗跟我聊着天 那会儿可爱跟小孩儿玩儿了逗逗跟我聊着天 那会儿可爱跟小孩儿玩儿了连骑马都是我带着他 而现在已经是个一米八的大男孩了记得那时候他兴致勃勃的跟我说姐姐你知道吗 我爸爸准备以我为原型做一款包子我来了兴趣 说是嘛!接着滔滔不绝的跟我说起名字啊特色啊连他家胡辣汤的配料都一股脑的全告诉我了他爸在一旁直叹气 说傻儿子太实诚应该就是那个时候是安仔包要面世的最初阶段因为就是那次从云南回来后他们就着手做起来了到后来我大学毕业 实习结束后再去的时候 在咸阳和很多城市都看到了他们的连锁店 心里难掩的开心再到后来看到他们做了自己的产业生态园 集团慢慢越做越大想起有一回芳姨调侃安叔 说他这一生中总是在改名字当中度过每当遇到低谷期就改名字 至今可能已经差不多换了三四个名字了这一行为可能就只有在中国人身上能有所共鸣和联想安叔信仰佛教 当年加他微信 那时候还没有很多人养成刷朋友圈的习惯但我总能看到他每天会转发一些正能量但却看不大懂的佛系对话那时候我还问芳姨 我说为啥要每天都发这个 她说这是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也是可以帮到别人的力量当时懵懵懂懂 看也看得似有若无 可能那个时候认知薄弱无法去体会更深层面的精神领域 所以也就无法获知其中意义到现如今 每次看到他发的东西 其实内容还是跟从前无区别但我却从以前的不懂到有感悟和逐渐开始共鸣这样看来应该也是在进步或者在完善和成长了而安叔的包子铺如火如荼的在全国铺张的时候解决的是一个个在自己家乡也能自主创业的小部分人群不用背井离乡 也能照顾自己家中老小有次听他说起过做生态园的初衷 除了食材源头有保证更想做出大家能吃的安心的食物 就像他的Slogan 妈咪的味道一个是家 一个是妈妈 满满的都是人情味儿当时说他感性的人如今也只有仰望和祝福我一直在想感性这个东西能不能应用于社会商业版图里很多人说但凡太过感性的人做不了管理层和决策者但试想如果一个生产假药的厂家一个制作低劣奶粉的人有那么三秒钟回到这一基本的人性状态和情感状态思考一下 “我只是节约了几块钱 但因此 一个孩子将一生遭遇不幸”也许 他就不会那么冷酷坚硬 一个处理乡村问题的干部 如果他能够和农民对视哪怕只三秒钟如果能够多三秒去理解和思考对方 或许他处理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和粗暴了这是梁鸿在一次演讲里说起这个话题时的一段阐述她说感性不代表不理智和柔弱 相反是一份柔软社会对于一些现象或者书籍有批判时 总会说哦 这应该是女性的思维 太感性了 女性情感归结为柔软的话 我恰恰觉得现如今的我们太缺乏多愁善感了现如今的我们太缺乏多愁善感了我们太缺乏对个体情感和生命感受的尊重了以强国之名 发展之名 玩笑之名 把自己锻炼成一个钢铁人最终 失去一颗能够体会爱情 体会爱和情感的心灵后来那一年去西安的时候也就是毕业后第二次去西安的那一次同样也是两个人 只是这次同行的是当时的男友是个陕西人 祖籍江苏 却在咸阳长大那一次圆了华山梦 晚上9点开始往上走 到顶的时候正好看日出 结果那一晚下雨 印象里直记得那天夜里冷到彻骨 那时候还是夏天 大家都穿的不多 牛仔裤T恤 背包里揣着外套我们没租大衣 仗着年轻热血 想着到了顶要是还冷就租军大衣事实是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身体和低估了天气进半山腰的时候 越走越陡 很多时候都是一人宽的小路两边是生了锈的铁道 每一步我在前面吃力的迈着步子他在后面扶着我的腰 借力给我 以至于不会重心不稳而后仰就这样一步一步后背流着汗转眼就被冷气速干了慢慢的只剩下冷 钻心的冷 手脚冰冷 牙齿打颤我们找到了一个小岩洞 拿出包里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还是冷 本来打算稍作歇息加身衣服 暖和会儿 可洞口的风直直的往里灌衣服穿了却没曾想更冷了 我闭着眼抱着双臂缩在最里侧瑟瑟发抖没一会儿 突然感觉没那么冷 也听不见风声了睁眼才发现洞口站着一个人撑着一把伞走近看到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一米八五的个子瘦瘦高高被风吹的身体也在微微打颤 看我走过来冲我咧嘴笑问暖和点了吗 我下意识一把抱住他 结果像抱了一冰块苦笑着说到 我们会不会冷死在这儿啊脑海里立马就浮现出泰坦尼克号里男女主人公最后在浮木与海水里相依偎的画面 顿觉伤感他收起伞 说傻啊 没到那份儿上 周围人来人往呢 就算到了那地步我也先把你托付好再离开 说完把身上的外套给了我牵着我走了出去 现在想来 都已经记不得怎么上去的了同行的人几乎都穿的大衣或厚外套 我们在其中尤为扎眼但就这种装备 后来也到了山顶 但却没见着日出 山顶被一大片雾笼罩了 空气里还有丝丝小雨珠之来缆车下山 在山脚下天空突然放晴 一大片阳光撒在身上感觉人都自带仙气 衣服也被晒干了 真好我记得那一年本来是路过去他家停留半晌拿东西结果变成他们家买了房子让我帮忙看装修看着看着发现这事儿不那么简单了每当去挑选物件的时候 他们都叫上我 本来也行就当个陪同呗 却是每次导购过来问大人的意见时他父母都让我去挑 那时候傻兮兮的 也没想明白过来但总觉得这样不合适 却又拒绝不了 于是每次就问他喜欢啥同样两个东西 可能我偏重于A他喜欢B 最后问我的时候同样两个东西 可能我偏重于A他喜欢B 最后问我的时候我给的答案就是B 永远都是按照他的眼光回复 到现在回想起来 可能也正是当时太怂 也还好不先入为主不然后面内疚感承载不了的时候 可能就是妥协了 那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那时候拖着我把家具选的七七八八 甚至连窗帘的颜色也选好了才让我离开 多次想过回家 但都被好客的名义留下后来才知道回家拿东西是幌子 父母买婚房是真我不大理解那个年龄为什么会想结婚 起初是他父母后来是他 但没有一个人告诉我实情 所以当我自己定好票要走的是时候才说了实话 他也隐约感觉到我这一走可能就没有以后了问我要不要留下来 我还是拒绝了 只记得那时候话赶话说到房子的事情他说所有的家具物件都是按照你的眼光订的 让之后的人再住不是寒谄人吗那一刻我总算听到了实话 合着一家子套路我我抬头看着他的眼睛缓缓的说到真是按我的选择吗 你问问你自己的良心哪一件最终选择的不是你喜欢的 他也自知理亏也没再挽留 只道是自己激动了 说胡话我笑了笑 按原行程回家了回到家我妈也没问我 当时知道我和他再一起的时候只觉得远后来我去了西安 其实我妈心里是不安的 也害怕就此一去不复返了山高皇帝远的 受了委屈也没法儿照应 但也憋着不说想着我应该会自己解决妥帖会回来的 也只有去了亲生感受经历了才知道可能就是基于这份血缘的盲目自信吧 我还真回来了正如她所想 自己经历了人情冷暖才知道自己所想所要因为知道以我的性子 说再多也是无用的 还不如让我自己去感受那会儿有次我爸在开车 姑姑坐我边上问他 说如果哪天她真嫁去北方你去亲家做客饮食不习惯咋办我印象很深 当时右转 我爸一个方向盘打过去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说没事啊 大不了到时候带一包大米过去 大米吃完了就啥时候回来当时众人哄笑 现在回想当时的这个经历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很坏明明可以拒绝的 却仅仅因为不忍心而导致后面的发生虽然我们后来没了联系 之后知道了他在那之后的一年后的时间成家生子我的心情也就只是当别人的故事来听的看客了记得那时候回来的时候 正赶上我生日 他在唯品会上买了份礼物也没说是什么 直接寄到我家的 买礼物的时候还没断联到家里几天后的一天下午 我正跟老爸在沙发上聊天他玩儿着游戏 我看着书 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之前在那边的事情突然快递到了 我下楼去拿 我爸头也没抬得问谁寄的我说好像是他寄的生日礼物吧 我爸层一下撇下手机异常主动的说来 我帮你拆吧 打开一看 是一条项链 中间是一片四叶草的坠子盒子旁写着一段关于四叶草的寓意 我慢悠悠的读完 我爸看着我说 你真幸福 当时我就笑了然后我爸亲自给我戴上脖子这一戴就到现在 我也忘了多少年数了 但从来没取了下来过这一戴就到现在 我也忘了多少年数了 但从来没取了下来过我后来想起来这一幕 可能我爸还是对他有喜欢的那一年我们旅行 本来要去下下一个地方 结果却因为我科目四的重考教练让我赶紧回来补考 否则就过了时间 那时候他陪着一起回到宜昌 然后被我姑姑知道了 悄咪咪的告诉了我爸妈所以就有了那两天的饭局 在我们那边有喝早酒的习惯就是早上起来的早餐里可以吃米饭炖肉冻鱼小炒 当然 配上的就是5两白酒几个人聚着聊聊见闻边晒着太阳大快朵颐 也造就了一身好酒量所以喝酒是我们那边男人最不在话下的交流方式理所当然的免不了俗的喝上了 我知道他的酒量那时候跟姑姑表妹在说话 快到上桌吃饭的时候 一个不留神 发现他已经被拥簇上了主位 几个大伯姑父哥哥的坐两侧面前的杯上已经满上了 我看了他一眼 他秒懂我的意思无辜的摊了摊手 用口型告诉我说是爸爸让他坐的深深同情了他一把 因为结果可想而知 肯定懵 后来吐到不行 妈妈说 小伙子太傻了 不知道说点好听的给自己解围少喝点爸爸说 小子挺实在的 心眼实诚我问他为啥不拒绝 或者可以直接说喝不了酒他说第一次遇见啊 如果拒绝肯定不好 这是第一印象 入乡随俗嘛我也知道爸爸就好这口 让他开心最重要 当然 这个话我没告诉过我爸 但我觉得以他的情商应该感受的到人的真心所以也就理解了我爸当时在看到礼物的时候那么开心虽然我一直知道可能他也有些遗憾 但与女儿的选择和一生来考量也就只能是放在心里的遗憾罢了 去年翻起老照片表妹还说起 你所有的几任里 最合眼缘的就是他了一直记得当时你俩从那边走过来的时候 一条牛仔裤一件纯白色T恤一双白球鞋一米八的身高 就像韩剧里走出来的男孩子 干干净净 舒服的不得了我理解为她自己个高所以对高个男生都会有好感时至今日过去了 对当初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历历在目我都能回忆起来 但却没有一个是遗憾或者后悔的那个时候 忍着不被理解也要决然而去的坚定可能也就当时会有因为知道没有一种选择是完美的 但你若能从点滴中复原出日后的光景那你就必须要狠心做一次决定我们所有的后悔 不过是对当下的不满足可是生活没有如果 就算重来一次 生活仍旧遍地遗憾在芳姨和安叔的进阶中 看到了爱和善意的种子生根发芽他俩和舅舅舅妈的爱情很类似到现在依旧相处如热恋的新鲜期希望大家能够变得柔软 以一颗低到尘埃里的心去体会他人和世界少一点坚硬 多一点柔软和疼痛 有疼痛才有尊重 有尊重才有敬畏有敬畏才可能以一种善感而平等的心去面对他人和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