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贝聿铭
查看话题 >纪念贝聿铭|苏州博物馆初遇

5.17号贝聿铭去世的消息上了热搜,朋友圈群里也都在转发关于他的文章。看到文章中提到他“一代建筑大师”、“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才恍然原来他如此著名。

说起自己与贝老的“渊源”,可以追溯想到2年前毕业之前了一趟苏州旅游,参观了由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当时虽然知道他是著名的建筑师,却因为对这方面没有兴趣,没有过多了解,甚至当时讲解员应该也对他进行了介绍,我也没怎么留意,他于自己而言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当时参观苏博时,说实话虽然建筑觉得给人以很新颖、独特的感觉,却总觉得与中国传统江南建筑的气质有些格格不入,至于怎么个格格不入法,却也说不出缘由来,大概就是太现代主义了吧。当然进入之后,却似乎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是能捕捉到些许中国传统建筑的气质来。




虽然当时参观苏博时因为对建筑有点水土不服,更多的是被里面陈设的展品所折服。手机相册至今保留着当时近距离拍的展品图,几乎一图未删,就等着哪天把它们整理成文,然而这一懒就懒了两年。 当时逛博物馆还买了一些纪念品,其中就有几张苏博建筑的明信片,本来是一套的,当时嫌一些图片不好看,只挑选了几张。今年3月去广西前翻出之前的明信片时,再次看到了这些明信片,似乎有了不同的感觉,也许脱离了当时周遭传统古建筑的背景,也就没有当初格格不入之感,白墙黑瓦,简洁流利的线条,明亮素雅,只觉得是美的。后来又在一次别人发的关于日本美秀美术馆的文章,看到了他设计的建筑与大自然如此完美的结合,听说这个建筑是他汲取桃花源的灵感设计的,不由暗暗赞叹。如今再从相机里翻出当时拍的关于苏博建筑的照片,想到是出自如此伟大的建筑大师之笔,不由觉得荣幸,我是亲眼看过了他的作品啊。

时间倒两年前,差不多正好就是这个时候。毕业之前,一人独自前往苏州去逛。总共停留两天,主要是逛剩下的三大园林(狮子林高中毕业时逛过),还有游虎丘以及古诗中说的寒山寺。也忘了不知是听了谁的安利,把苏博也纳入了行程,也许也是因为它和自己要逛的拙政园就在一条胡同里,去的路上就瞧见了,再加上一眼望去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还是免费的。后来又听人说苏博平常都是要排队,甚至要预约,可见火爆程度,更坚定了自己前去一探究竟的决心,而且自己又是非周末的时间。本来是打算第一天参观完拙政园就去的,结果去错了地,闹了个乌龙,先去了隔壁的苏州园林博物馆,参观时还一直纳闷怎么找不到当时在外面看到的那些建筑呢。等到自己意识再赶去之时刚刚错过了入馆时间,其实就晚了两三分钟。问了保安两次都不肯通融 ,简直不要太敬业。 在门口徘徊的时候,看到一些穿着不俗的人进去,走的是特殊通道,后来获知当天博物馆好像还举行设计师活动,这些人大概就是设计师吧,不觉更心生遗憾。第二天特地早起匆匆逛了平江路就过来了,等着博物馆开馆时间。原本只打算简单地逛一逛,因为下午还要去虎丘和寒山寺,结果一逛就逛了两个小时。








5.18世界博物馆日,说来似乎冥冥之中有点微妙,贝老去世的消息就在博物馆日前一日在微博和朋友圈刷屏,而他在大陆给我们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以笔似乎就是苏博了,苏州也是他的祖籍。5.18也恰逢周末,想来苏博更是游人如织,其中一定有不少特地前来缅怀贝老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