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徒步之旅
查看话题 >五一尼泊尔 ABC 徒步,留下点经验


每次想在旅行结束之后写个东西整理,但总也想不好写点什么,最后便成了攻略……
总之,强烈推荐:ABC 这条路线。真的很适合初级徒步者、乃至毫无徒步经验的人,基本上都能走下来,比逛公园辛苦一点点而已;但可以看到多样的景色,可以大饱眼福。花费上,尼泊尔消费真的不贵,山里最贵,却也仅仅是北京的消费水平。此行总共 9 天,人均花费不到 8k,其中 5k 是交通。 关于我们选择的时间,四月底五月初是个好好时候。雨季还没有来,没有可怕的蚂蟥;气候也很舒适,大部分时候 T 恤加外套就可以;人也不是很多。


关于整体情况、背夫和行程
行程还是要自己做功课自己安排,博卡拉书店很多,买地图、会比网络上的一些图(我亲自绘制的除外)要详细很多。可以和酒店老板或某些当地人商量行程,他们会给出比较实际可行的建议;或者找到一份点和点之间有时间的地图,根据时间和自己的水平来粗略规划一下。 1-3h 的脚程内一定有个村落站点,所以可以很方便获得各方面补给,或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计划。
这些站点基本上该有的都有:食物(但菜单基本上都一样、连餐具都一样,仿佛连锁店),罐装饮料(到了 Chhomrong 以上就没有瓶装了、只有灌装,所以要留着塑料瓶,可以用来装水),热饮(姜茶、咖啡、奶茶等,冲泡品质),凉水(基本上是山泉水直饮的)。可上厕所(都是免费、开放的)。可充电(但一般要收费),可洗澡(也要收费,主要靠烧煤气,水不会很大),可上网(除了 Bamboo 或停电的时候,也要收费),可住宿(条件不一,最好准备睡袋内胆隔离;建议找比较最近建的那种 lodge,各种基础设施好一些、也比较干净;本来以为 4 月底、5 月初是淡季,没担心住宿紧张的问题,但实际挺紧张的,Bamboo 我们只能 share room,MBC 只能睡大厅,不知道旺季怎么办)。
有好几个点是吉普可达的(他们的吉普车有点像的士,基本上 24h 都有,供大于求,要价也差不多),比如 Ulleri、Kimche、Siwai、Matkyu,也许还有别的。这个信息博卡拉的人未必都清楚,山上背夫和店家也未必掌握全,最好是多问问多收集,或想办法直接问吉普车司机。知道这些可以更方便地安排行程,把有限的时间放在精华段上,比如我们这样,6 天 cover 了 Poonhill 和 ABC,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想舒适点可以请背夫,1-2 人一位,大登山包让背夫背着,自己带个小包装随时要取用的东西,因为背夫未必跟着你。 他们也起到最简单的向导作用、不至于走错路(但一般也很难走错路)。不要和背夫商量很多,自己做决定、通知他们即可。——这是代理给我们的建议,也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验,很多有经验的背夫可以在一路你消费的站点收回扣的,所以他们就会希望你走得很慢,形成从 5 天变成 7 天,每次都能落脚在他们的关系户,如果全然听他们的就很可能会导致你的计划无法完成……总之,他们不为你的行程负责。
一定要想办法早起、早出发,6:00 到 7:00 前,把行程安排成下午 3 点左右到达住宿点。因为几乎每天那个时候都会下大雨,走起来不方便,天气恶劣的时候冰雹,大风都很常见,可能有危险。而早上一般都很 clear。记录下点和点之间的海拔落差、所花费的时间,对照着一些地图和路标上的参考时间,可以帮助预估自己的能力。背夫的话有时候不能信,他们希望你们走得慢,停留更多天数,他们好在你们吃饭住宿的时候拿更多回扣。
提前下载好 Keep 上的各种拉伸课,带上筋膜球之类的工具。一休息就想办法拉伸,做按摩,不然疲惫会积累。我是那种周末去京郊走 10km、上升 800m,第二周就会整周老母鸡的水平,这个方法,对我来说很有用,这次也几乎没有疲惫感!我觉得还是很大可能和这个习惯有关。
在山上,一人一天 2500 尼币足够了,可以根据待的天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上山。如果囤的吃的多,就可以再少带一点钱。 不过也有同伴遇到了手机丢失被讹,要价 7000 尼币赎回的,还好多带了些上山——不过我想这类应该也是收人民币的。 总体来说,也许是有不少本地人是淳朴善良的,但也有很多不是,比如我们遇到的这些。大家还是要注意。
关于物资和行李
在博卡拉一定要多带点吃的用的上去(卫生纸,湿巾,kitkat,奥利奥,红牛,瓶装可乐,能量棒,肉罐头,榨菜之类的),上面即便有也很贵!而且山上的食物会吃厌。chongrong 那里有个 whole sale store 很便宜,遇到了不要错过,多买一些!对了,山上几乎吃不到肉。Lakeside 有很多大型超市,可以买到很多 Trekker 专享。
衣服的话,太阳出来后,基本上一件 T 就可以了,最多带个皮肤衣防晒。但早起的话,需要一个外套保暖,下午变天温度也会下降,所以有一件卫衣,冲锋衣就可以。到了最后两站会比较冷,需要准备抓绒或羽绒服,还有厚点的裤子,或穿两条,但主要是也是对付太阳出来前,下山后,还有天气骤变。(基于 4 月底、5 月初的情况推荐,我出发前搜索了很多攻略都没提到这个信息、让我很困扰,最后果然还是带的不太均匀,略微不爽。)
要带拖鞋,想洗澡的话。洗澡条件都一般,要挑新的 lodge 才可能会舒服点。洗澡 200 到 300 不等。 睡袋内胆会比睡袋好,被褥一般都不很干净,但很厚。比睡袋薄,所以好打包。
登山杖还是有必要的,冰爪到是可选。手套可以保护手,也准备一些创口贴,很有用。 手电,头灯在去看日出或早起出发的时候很有用! 防晒狠狠很重要,帽子,墨镜,防晒霜。 防雨的用品还是需要的,(4月底、5月初)几乎每天下午都会下雨,大概率有冰雹,有时候大风;但如果行程安排的好,完全可以避开。 药物的话,拉肚子的药,vc 之类的还是很实用。
徒步过程中手机可以开飞行模式,可以帮助省很多电!反正开着也大概率搜不到 3G、4G 网络的!这样用手机拍照、拍视频,也能够撑很久。充电宝可以不用自己背着了,而且很多 lodge 充电需要花钱的 100 到 200 不等。 说到这里,Sim 卡其实可以不买,进了山几乎都没有信号,赶路的时候也没时间,可以到了落脚点买 wifi,100 到 300 不等。下了山才能用爽。
我们的路线
我们走了 6 天,本来只想走 ABC,且轻松点的。但后来因为贪心加了 poonhill 的行程,所以 6 天的安排实际上还是比较紧凑的。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就把外围的、能让车走的,都交给 Jeep 车,自己走核心的路段。合计 94.2km,平均每天 15.7km。累计抬升 5173m,下降 5963m。
沿路的地图、路标几乎看不到点到点的距离,口口间、路标上、地图上都是用「时长」衡量的。我后来才明白这是为什么:因为要测量花去的时间只需要表就好了,相比于衡量距离(需要 GPS)要容易得多;即便每个人速度不同,站和站的距离都差不都,所需时间也不会相差太远,在山里这个误差完全可以接受。所以你也可以发现很多当地人不一定有高级手机,但都会有一块看起来还不错的表。

如此成熟的徒步路线,却基本上没有看到过攻略、地图里有海拔图的,每个点的绝对海拔到时很常见(但也不都一致)。个人认为这个超有参考价值的(评估难度、需要花费的时间、需要做的心理准备等),所以基于我一路记录的 Keep 轨迹,手工整合画了出来,我走过的那几段海拔变化就一目了然了。其中有些点的海拔和地图可能有出入,一般是因为一个站点是一个范围(比如 Chhomrong 这个大村子),这个范围里有高有低,我选了自己落脚的那个地方(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