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日记2018(三)
Day1东京:https://www.douban.com/note/715703017/
Day2镰仓:https://www.douban.com/note/716209894/
Day3 富士山
出发前就听说了17级超强台风潭美将在国庆期间登陆日本,整个行程我们都惴惴不安,特别是预定了东京到关西的夜大巴,不知道会不会因此停运。然而我和朋友在长谷寺抽到的大吉仿佛一剂神药,让这次的行程一直被幸运之神眷顾。
老天给了我们晴朗的镰仓,于是收走了今天富士山的阳光。我们乘坐早7点的大巴,一个小时后好不容易抵达富士五合目,然而一路阴雨连绵,乌云密布,山中还特别寒冷,这种天气基本和富士山无缘了。准备买观光票时遇到了一对外国夫妇,他们结束旅行准备离开,竟然特意把昨天买的两日通票转赠给了我们。

带着这份善良的小确幸,我们乘坐了河口湖和本栖湖两条观光线,全程就是透过雾气满满的车窗看看窗外的山林,然后在攻略中提到最多的自然博物馆下车,看了看富士山方向的乌云,一点儿山的影子都没有,寒冷的天气和有限的时间也没让我们在其他景点多做停留,匆匆结束了富士之行,也算是此行的第一个遗憾。

下午驱车返回新宿,目标直指猪排饭。周六的新宿街上都是热闹的人群。

吃尝到日本的炸猪排,不得不感慨国内的堂本家还是很正宗的,味道也不会差。日本人太喜欢炸物了,大部分食物都离不开油炸的做法,我的中国胃吃太多还是会有点腻腻的。

晚饭后直接去往大名鼎鼎的歌舞伎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去得太早,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整条街道全都是打伞的行人,两旁林立着各色饭店,俨然一条美食商业街,只有偶尔一两家店铺招牌才证明着特色服务的存在。街边站着的全是招揽食客的饭店服务员,并没有动漫里漂亮妹子牛郎什么的。

还逛了CD和漫画店,看到中国电视剧的DVD格外亲切,这里BL漫画是一个分类而且满柜作品,成人电影也明目张胆地摆出来,算是见识到了最特色的日本文化。

运气非常好我们的夜班车没有受到影响,正常行驶。第一次坐日本的夜大巴,车上非常的安静整洁,买票的时候选了女性专座,所以周围都是女生。窗帘是固定的,阻挡了车外的灯光,每个座位上还放有一瓶水和一个毯子。乘客们都非常有素质,特别是关灯后,没有人说话,甚至玩手机的都没有,大家都安安静静地睡着。驾驶室和乘客间用布帘隔开,路上每两小时会停车一次,给有需要的乘客上厕所。怀着感激的心情,我们开始了去往关西的旅程。
Day4 京都
凌晨6点,京都的天已经亮了。貌似下过一场雨,一切都是台风来临前的宁静。日本发布了台风红色预警,下午2点JR、公交全部停运,原先计划好今日的岚山和宇治只能被迫放弃。咨询过旅店老板和车站工作人员,我们临时决定调整行程,趁着早上的一点时间,去京都站较近的伏见稻荷大社,然后赶在交通停运前回旅社。

今天是9月30日,但国内的旅游大军应该被台风拦在了门外,清晨7点的神社无比宁静,只有零星几个和我们一样不怕死的游客。老规矩,入社之前先洗手,然后踏入主殿前祭拜。作为我们此行的第一个,也是关西最有名的神社,红色是这里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这里的祭拜需要轻轻摇晃铃铛来引起神的倾听。神庙往里走,就是朋友圈里最常见的拍照胜地——千鸟居。

从这里一路到山上,排列着大小不一几千个鸟居,每一个还刻写着立柱的机构和缘由,原来这也是日本祈福的一种仪式。

一路往里,就是爬山。沿着深深山林间的石阶小路一路向上,感受林间的簌簌风声,山间湿润新鲜的空气,站在山峰眺望台风前宁和的京都城市。

赶回民宿已经是中午了。期间第一次体验了日本的公交,京都所有公交都是270日元,虽然很小,但是准时地让人惊讶,车站张贴的时刻表就是圣旨,根本无须在寒风暴雨中等待半天。公交是后上前下,每从一站出发,就会有报站器响起,需要下车的乘客提前按座位附近的按钮提示司机,到站后在走到司机身旁的前门付钱刷卡。
民宿坐落在九条附近,老板是一对可爱的夫妇,日本老板娘不会讲中文,定时会在家中做蓝染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民宿的布置非常漂亮,可以说是此次日本之行住的最nice的地方。听完台湾老板的入住介绍后,我们选择了去附近的supermarket觅食,感受下日本人的生活日常,也顺便屯粮自己DIY台风天的晚饭。买了熟食的袋装拉面,鸡蛋、叉烧、三文鱼和久违的生菜(三文鱼真的好便宜),午餐是快餐店的松茸套餐+煎饺,煎饺不愧是排着长队的人气旺铺,非常美味。
下午的时光就是洗去一夜大巴的风尘和疲惫,在房间柔软的大床上静待台风来临。晚上用主人的厨房,自己下厨做了一碗丰盛拉面,日式的餐具和开放的厨房真是好漂亮。

无风微雨,京都的台风夜就这样安稳过去了。
未完待续……
Day5京都 & Day6大阪:https://www.douban.com/note/720299156/
Day7大阪环球影城:https://www.douban.com/note/722180967/
Day8东京&完结篇:https://www.douban.com/note/72282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