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架或书房
查看话题 >晒出你的书架或书房
请原谅,我的书房可能和你们的有点不一样。 相信每一位喜欢阅读的朋友都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 记得有一回,我们几个高中同学到一个叫陆明的同学家去玩。当时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家里竟有一间单独为他而留的书房,有一壁大柜子,里面装满了书。这使我惊讶不已,在农村,人们都忙于生计的窘境下,这里居然还有精神的一隅。而对比自己,遑论书房,就是手上能拥有几本属于自己的书,都是天方夜谭。正是得益于这些书籍的熏陶,陆明同学在班上有一个雅号——秀才。真是人如其名,陆同学戴着一副眼镜,个子不高,偏瘦,说起话来轻言细语,慢条斯理,看上去文质彬彬,这是他留给人们第一的印象。但你仔细的去阅读他的文章,又发现,儒雅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狂放不羁的灵魂,诗词歌赋,针砭时弊,信手拈来,大有“小鲁迅”之感。尽管活在这浑浑的俗世,为这烦扰的世俗所累,但又有超然物外之心境。是我接触的朋友,同学,同事里边,真正具有文人气质的这么一个人。 看了他的书房,亦使我产生了幻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房间不需要很大,光线要好,靠窗的地方摆一张书桌,桌上铺一张花纹雅致的桌布,桌子左边摆一盏光线柔和而温馨的台灯,右边插上一瓶香气淡雅、色彩素净的花卉。中间再置上一套古色古香的笔墨纸砚,看书累的间隙,可以挥毫,写一点儿毛笔字。窗外,极目远眺,是青山绿树,近处是各型玲珑的房屋,屋前院子里四季花木扶疏。一到晚上,那远远近近,忽明忽暗的灯光令人着迷,静悄悄的小镇,就像属于你一个人了。
然而幻想总归是幻想,说实在的,到现在为止,我始终未曾有过一间真正意义上的书房。环顾自己曾经读书的场景,虽简陋,但也给我留下一段温馨的怀念。 最开始对书着迷,是缘于放牛时光。很多同龄的人忆起他们的放牛生活,都觉得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和小伙伴无忧无虑放牛的日子多么惬意。放牛于我,只是一段孤独之旅。那时,刚好我同龄的发小家都没有养牛,女孩放牛的就更鲜有了,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一人去放牛。八九岁的年龄,玩兴正浓,却不得不离开小伙伴,独自承受孤独。有时一人,一牛,一天地,时光好像静止了。我无聊到看草地里的蚂蚁搬家,细数牛儿一共咀嚼了多少下,想象小伙伴们此刻在玩什么有趣的游戏,谁输了,谁赢了。后来我找到了打发这无聊时光的法宝,就是阅读。阅读可让我忘却时间,忘却孤独,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有了书的陪伴,放牛的时光变得有趣起来,清鲜的空气,碧绿的草地,啾啾的鸟鸣,老黄牛的静静陪伴,好像这天地万物都属于我一人,我是这世间的主宰。有什么书房能比得上这广阔无边的书房更美妙呢。这样放牛的生活一直伴我到初中。 如果说广阔的田野是自由的书房,那么,狭小的公共汽车也是我另一间书房。我们都曾经历过等车开前的那段苦闷的时光,车上人员嘈杂,说话的,听歌的,追剧的,睡觉的,应有尽有。如果我是独自一人,恰好我手边有一本书,那么此刻,汽车便是我的书房。在古代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在今天,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看书的行为与周遭的环境有点格格不入,不合时宜。也许会被人叱以“清高”“装逼”等词,但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随你怎么想吧,如果时时在意他人眼光,不是活得很累么? 工作以后,和爱人也攒钱在城里买了一套小三房,因为只有三个卧室,每个卧室也不大,我们一间,父母一间,孩子一间。所以也没有单独的一间书房。现在为了照顾孩子,我们白天在城里上班,下班回到乡下孩子的外婆家居住。因为在农村呆了一辈子的父母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在乡下就更没有所谓的书房了,白天忙于工作,晚上接替母亲带孩子。孩子在客厅玩,有时陪他一起玩耍,在他自己玩耍的空档,沙发便是我的书房,一边看书,一边看娃。需要记录,就搬一张小凳子,把沙发当成书桌。哄娃睡着后,床便是我的书房,孩子还小,即便睡着,也易惊醒,这时必须抓住他的小手安抚他重新入睡。所以在床上看书也成了我最近的常态,如需书写,那么另一床被子叠起来便是我的书桌了。 以上,便是我所拥有的独特的称不上是书房的‘书房’,尽管简陋,但也让我着迷。不敢说自己是淡泊,但能如此安于现状,不得不说是受了母亲节俭家风的影响。在生活物质方面,要求不高,极易满足。所以在生活中,从来不是一个精致的女人。 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多么让人感到舒畅、自由又温暖。对幻想的书房依然向往,但执念没有那么深了,私以为,只要心中有书,哪儿都是我的书房。这间书房,一直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