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母亲,再也吃不到家乡的那碗榆皮面
太行山余脉,东至娘子关二百公里处,有个小山村。
站在任何一家的院子中,抬头四望,黑压压的山便飞跃了院墙,成为了这片山民的天然保护神。

早春五月,母亲用新剥下来的榆皮磨成粉,和家乡特产的玉米面按照十比一的配方,调成一种独特的家长面食—榆皮面,
“妈,想不到这榆树的皮居然还能吃?”
“我们小的时候闹饥荒,全都是看这个撑过来的,今天吃这个就来之不易了!”
只见母亲手中把面团揉成长条,揪成一个个小块,最后面块的华丽变身在一瞬间,母亲大拇指轻轻一抿,放在掌心的面块变成了猫耳朵样,卷曲着,滚落到面盆中了。

儿子漂泊在外多年,偶尔回家一次,母亲总是想在有限的几天里做遍所有儿子喜欢的家乡美食。
做好的饭菜放在儿子面前,手指捋起耳边银发,目光闪烁地问:“好吃吗?”
“当然,妈你做的都好吃。”
其实在儿子眼中,母亲的手做出的饭,即使是再普通的家乡味,食之也胜似珍馐。更何况是母亲用心良苦的这碗榆皮面呢!
儿子时常在和母亲做饭时,凝视着她的面容。
这张孕育伟大的脸,已不在青春,而且会更加憔悴下去。岁月不再,不变的是母亲娴熟的手艺,从初为人母,人到中年,最后垂老之年。依然操劳着为儿子忙碌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