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小感触
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明)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从苏州回来,偶尔看到这篇小文,读到“独往会心”“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真是深有同感。想起几天前看到的虎丘景色,竟然产生了想要再去一次的冲动。于是开始遐想,下次去最好能是晚上,和谁一起去呢?现在还说不好。现在先写在这里,虽然交通手段可以让我随时实现这些想法,可现实却是每天都处在忙于衣食住行,杂事缠身无力摆脱的状态。所以我也只能等待,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几年后或许十几年后,都有可能。这种想法也只有在闲暇时才会冒出来,只因无意间看到此文,古人的生活条件远不如我们,尚且能够静下心来感受自然本色,而我们每天为利益奔忙,忘记了灵魂的休息,身边充斥着人为的喧嚣、造作的浮华,已经不会欣赏真正的美,即使是出去旅游也不能静下心来感受自然本色。一是因为景点大都人满为患,二是很多游览成了走过场,很多人用照片把景色框在里面就算大功告成,谁会静下心来感受,给自己修养身心留出时间呢? 其实我也深感惭愧,一旦忙起来这些体会就全被抛到脑后了。之前跟姐姐讨论《浮生六记》中的片段,对沈复的生活态度甚为不解,甚至有些不屑。我们都不能理解作者如何一边忍受穷困潦倒,一边四处游历,饮酒作乐,那些记录下来的趣事,有的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无聊至极。现在我或许有些理解了,越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人对于精神的追求就越是到达极致。对他们来说享受悠闲,欣赏美景才是人生第一等大事。虽然我无法做到像古人那样,但我至少能够理解,这种人生态度也有其合理性,人不能过分追求精神也不能过度追求物质,须用自己的生活智慧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像我这样天资平庸的人,并没有什么伟大抱负,也没有实现伟大抱负的能力,但是还是得在世俗中拼搏一番,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想要的物质。所幸的是新时代,人人都有努力的权利,这努力相比古人来说或许成功的希望还更大一些。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要得意也不要抱怨,不管自己是穷困还是富有都不要忘了精神家园才是唯一的归宿,所以更要注重精神的修养和成长,精神世界的荒芜才是真正的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