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的心理学知识迁移
《精进》作为一本优质的畅销书,书中很多观点使人受益匪浅,作为面向大众的科普文,它的优点是非常通俗易懂;为了更好的实践书中所提到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用来加深我对心理学方面的理解,在本文我将试图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解释书中观点。

本书一共分为七个章节,为了节省时间,我直接找来了这幅图片(希望我的前老板不要骂我...)
第一章是关于我们该如何利用时间,作者在第二节提到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这就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动机,而世界观决定着动机的方向,性质和强度。
动机: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力。
价值观: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的意义或重要性来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标准。

书中提到了有研究时间的心理学家提出了2种关于时间的视角:“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
这种现象最早由以色列心理学家里伯曼(Liberman)和美国心理学家特普(Trope)于1998年发现,并用时间解释理论(tempral construal theory)来加以解释。
远期未来: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去思考目标,但常常只考虑到价值和意义,而缺乏细节;
近期未来:在具体情况下考虑,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容易回避更有意义或更具挑战性的事。
我把书中两种视角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对比:

这里涉及到需要的问题:
需要: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
这就回到了心理学避不开的maslow需求层次理论:

在生活当中,二者常常会发生冲突,例如远期未来是想减肥,拥有苗条身材,而近期未来想要享受美食,忍受不了饥饿。如何解决这种冲突就需要运用到我们的意志:
意志: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第二章涉及到关于目标的设定,采铜认为应该尽量给自己设立一个高标准,当然这个最高标准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它具有指导人生的意义。从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的《心流》中,我们知道要想达到心流的状态,这个目标一定要超出自身能力范围,但不能超出太多,只有设定难度适中的目标,我们才能获得陶醉忘我的最优体验,

yerkess-Dodson也用曲线来表明不同压力下人的内心感受,表明在日常生活中,设立难度适中的目标,不仅会使我们感到更加愉快,并且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并且最高目标一般都是比较模糊,概括性的,若太简单,便不能称其为最高目标,而难度适中的目标,一般会更加具体,易于实现,因此具体明确的目标比模糊的目标驱动作用更大。

所以除了设立一个人生的最高指导目标之外,我们还应该把目标分解成每一个可以跨越的小步,step by step,也许最高目标不一定会实现,但只要抱着不强求的态度用尽一生去坚持,也许哪一天不知不觉就走到了。
在巴拿马的第二节采铜讲到了人生格局,这就涉及到我们的价值观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