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食记
查看话题 >白芦笋的春天
来德国一年,不知道是客观(好餐馆太少而超市的食材又好吃又便宜)还是主观(再不减肥就得换整套新夏装了,然而德国商场里的衣服实在太丑)原因居多,不知不觉间,从几乎一天三顿都外食,周末懒在家里也无非煮个面,变成了除了工作日午餐都自己下厨。
而大概还是因为德国商场太不好逛,越来越喜欢上了在德国逛超市和菜场。
波恩最大的露天菜场大概就在老市政厅门口的广场,各种水果青菜,芝士干果,面包火腿琳琅满目,价格实惠。试过有一次傍晚临收摊前去买橘子,看见两欧元两千克已经觉得很便宜,结果大叔看了我一眼,大概觉得我像是吃不起水果的穷学生,足足又给加了一大捧,好不容易拎回家去,早上吃晚上吃带去学校吃,吃了一星期还是没吃完,放坏了好几个,满满都是愧疚。然而菜场晚上收摊早,回家又不太顺路,加上间歇性社恐和选择障碍,大部分时间还是去超市。
大概见识少,刚来德国的时候每次去超市都会发现点不认识的东西,再加上半点德语都不会,连猜带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买来吃一吃。靠着google翻译器的帮助发现了早就在小说里闻名未见面的醋栗,兴匆匆买来尝了一口,后知后觉地领悟到那个“醋”字真不是无的放矢。还有据说是来自中国的小小的奇异梅——就是拇指大小不用剥皮的奇异果,虽然味道比真正的奇异果差了这么一点,也已经成了我这种懒人的救星。有次还见到了紫色的土豆——叫做Prunelle,粗心大意当作紫薯买了一大袋回来,至今还在发愁怎么吃完……
而不像美国超市里的四季常青,德国超市还保留着难得的季节感,来了一年还能常见常新,不时有惊喜。比如夏天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蘑菇,只有九十月间才能喝到,不能运输只能冷藏的半发酵葡萄酒“羽毛白”,再比如,每年只有春天昙花一现的白芦笋(#发现已经离题万里强行呼应标题#)。
初搬来波恩的时候是去年四月,正是一年春好处,同事千叮万嘱千万不要忘了两件大事,一是樱花街的樱花,二是只有四五月间能吃到的白芦笋。
对坊间常见的绿芦笋不是特别感冒,以为白芦笋也无非大同小异,漫不经心地按同事推荐点了一份白芦笋三文鱼套餐。一口咬下去,竟是满口清甜,唇齿生香,带点早春三月的晨露气息,跟老成持重的绿芦笋简直搭不上亲戚。
转头再问同事,才知道白芦笋算是法德一带的特产,每年只有四月中到六月初之间才能吃到,培育起来劳心劳力,尤其得“不见天日”——整株芦笋长在地下,每当露出地面一点,种植者就得紧跟着用土培上,亦步亦趋,丝毫大意不得。不然一旦见了光,就有了叶绿素的用武之地,很快由白转绿,风味大不相同了。
去年醒悟太晚,没吃几次就过了季节。今年早早惦记着,刚在超市看见了,就买回来尝鲜。

本来吃的就是清爽甘甜的原味,于是烹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削去表皮,放进烤箱200度烤上十多分钟,然后浇上超市买来专门搭白芦笋的”荷兰酱“,配上鲜美的火腿,倒一杯气泡酒,趁阳光还好端去阳台上吃。
一边吃一边想,原来这就是,但使主人能飨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相关豆列:旅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