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飞车狂想曲——《极盗车神》高超的剪接与混音技巧
☝关注“新大陆电影学习社”,电影是不需要翻译的语言

英国鬼才导演Edgar Wright(埃德加·赖特),因执导「血腥冰淇淋三部曲」(《僵尸肖恩》、《热血警探》、《世界尽头》)出名,他的拍摄手法独到、观察力强,总能创造出特别的笑点,无疑是近年来,喜剧风格独树一帜的导演之一。
《极盗车神》是导演Wright的最新作品,一上映便获得普遍好评,剧中运用音乐强而有力的拍点,与动作、飞车追逐戏码,再加上紧凑剪接,三者相互配合,创造出另类的惊喜与刺激感。
◤发酵多年的想法——酝酿22年拍出的作品

「深埋在我心中最久的点子,竟是我最有成就的收获。」——导演Edgar Wright。
虽然Edgar Wright的作品多半是喜剧,但《极盗车神》是他酝酿了22年才拍成的电影——用音乐驱动的一部动作犯罪片。「这个点子我想了好久好久,直到2007年才开始写剧本。」
导演Wright说自己并没有共感或联觉(synesthesia,指人接收一种感知后,会自然引发另一种感官或认知),但在听音乐时,脑中总会出现一些画面。「当时我正在听〈Bell Bottoms〉,脑海浮现一场飞车追逐战,我并不晓得后来会真的拍成为影片,甚至是电影,总之就跟观众在《极盗车神》看到的第一幕差不多。」
◤踏出实现的第一哩路
早在2003年,导演Wright就以音乐结合车的元素,为Mint Royale乐团拍摄一支MV 〈Blue Song〉,在MV中,可以看见《极盗车神》的影子,无论是拍打车门、随雨刷摇晃的镜头,都显现出导演心中早有一张蓝图。
MV〈Blue Song〉与《极盗车神》比较:
◤紧密编织音乐与剧情——当声音成为主宰

「大多数声音编辑者的依据,是电影的时间码(time code)和画面,
《极盗车神》却是音乐的小节和拍子。」——声音设计Julian Slater。
《极盗车神》入围本届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最佳混音。获得肯定的声音设计师Julian Slater经验丰富,作品有《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勇敢者的游戏》等片,与导演Edgar Wright也合作过无数次。
Slater解释了《极盗车神》混音的巧妙之处:「不论是什么车辆警报,所有剧内音(diegetic sound)都与音乐即时融合,乃至于枪声、汽车轮转声、狗吠,也都在某个时间点,与音乐交织成一首交响曲。」为了结合两种元素,Slater常常要微调音效快慢来配合歌曲节拍。
◤每个音符都精准到位
开头的抢劫飞车戏带给Slater不少挑战:「使用〈Bellbottoms〉这首歌最棘手的地方,在于一直变换不停、忽快忽慢的节奏。而配合歌曲的警笛声,也要因当时情况适时调整快慢。」
声音设计Slater还点出了一处,自然得让人忽略的桥段:「在主角Baby跑步逃逸的那场戏中,他耳机中所播的音乐是Focus的〈Hocus Pocus〉,途中他跑进一家卖场,卖场内播的饶舌歌曲,其实是完全配合着〈Hocus Pocus〉节奏的。」
◤掌握剧情与情绪节奏——剪接师刀下的秘密

「这大概是我做剪接师以来,最困难的工作了。」——剪接师Paul Machliss。
不只是配乐,就连剪辑也受到奥斯卡青睐,《极盗车神》入围今年最佳影片剪辑之奖项,可见电影在技术处理方面非常高竿。而在导演Edgar Wright的要求下,剪接师Paul Machliss几乎大部分的剪辑后制,都是直接在片场完成的。
◤即时试剪接,减少后制麻烦与成本
由于《极盗车神》多种素材的配合度要求极高,特别是声音和镜头画面的契合,当场剪接便能立竿见影,也确保剧组拍摄到想要的素材。如果拍完一场戏,才发现画面时间太短,而没办法即时与音轨配合,后制的过程就会更加辛苦。「但有这样的挑战是很棒的,因为你总能进步、让自己越来越好。」
Machliss表示使用Media Composer影片编辑软体已久,因为软体能承受120分钟的影片在单个时间轴上工作,再配合ProRes编解码器,破坏性地压缩影片,他可以更即时地在现场随用、随删刚拍好的片段。

◤快与慢交错间的艺术
「因为小时候学过钢琴,让我对音乐的速度、节奏掌握够了解。」Machliss分享音乐学习对他的影响:「在古典音乐里,你不会把所有东西密密麻麻地编排在一起,有时是轻快的节拍,有时是重拍,或是节奏时慢时快,影片剪接就像是这样子。」
例如男主角Baby与女友服务生Debora在餐厅聊天,虽然对话充满活力,但一提到Baby的母亲,Machliss便花了二十秒的时间,把画面固定在Baby的表情上,细腻地捕捉他的情感变化。「情感的流动要在对的时间点慢下来,我就把这段拿给导演看,他也很喜欢这颗停在Baby表情上的镜头。」

◤兼具叙事与刻画角色的剪辑功力
网友Zach Ramelan拆解开头飞车戏码的时间轴,发现每颗镜头最长不超过两秒钟。另外一位剪接师Jonathan Amos表示,虽然前期有数位预演(previs)和动态脚本(animatics),最终还是得以实际呈现的效果为主。
开头〈Bellbottoms〉片段,在急速甩尾、追逐之间,剪接师穿插了三名抢匪的吃惊表情,还有车手谨慎飙车的自信。除了单纯推进叙事「抢完银行被警车追」之外,还要建立「其他三位角色被主角车手技术吓到」的印象。
《极盗车神》完整开头追车场面:
剪接师Machliss认为,通常后制组是很独立的存在,在影片拍摄完毕后,就将自己关进小房间日以继夜地工作。但《极盗车神》的规划很不同,每个部门像机械的零件一样不停轮转,无时无刻都在互相帮助,唯有彼此支持的精神,才能拼凑起每块电影的碎片,呈现最好的作品。
综观各个方面而言,除了导演先前已有缜密的想法,各个技术部门的专业分工,特别是需要谨慎配合的剪辑与声音,让《极盗车神》在近期的类型片中鹤立鸡群,创造出一部充满音乐灵魂的动作犯罪片。
「好的工作人员,和好的卡司阵容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彼此合作。」——导演Edgar Wright。
文章:王姵蓁|来源:DCF编辑部,Provideo Coalition,No Film School,AVID,Cnet,Waves,The Guardian,CinemaBlend,Deadline,Youtube,EW|图片:Vulture,Premiere,IMDb baby driveredgar wright
往期精彩推荐:
《惊魂记》老顽童希区柯克如何玩转观众心理?| 黑孩子拉片会 当你还在研究剧本结构的时候,这些vlogger的粉丝已经近千万了 如何通过混剪提升剪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