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他
一直都觉得老妈老爸是有诸多缺点的,他们的婚姻也是有问题的,而且随着时间越长,问题越重,老妈越来越咄咄逼人,唠唠叨叨,老爸越来越懒散,耐心不足,粗心大意,有时真恨不得他们两个各自分开住。
1、
两个人越来越不会好好说话,交流的每一句话都含有讽刺,批判,挑剔问诘等诸多情绪。
诸如以下句式:
“我早就说过。。。”
“你就不能。。。?”
“你这人就会。。。”
“谁干的。。。?”
太多的反问,设问,语气强烈的像是一直在吵架。一件本来很小很简单的事,都会因为这样的语气变成争吵的引子。
2、
老妈太爱争对错,而且倾向于那种语言上的压倒而不是对方内心的认同。哪怕有些事吵下去短期内不会有结果,也会吵下去。
动不动就说“找个明白人评评理”“你说吧,是你错了还是我错了”“你说是我错了还是你爸错了”“要你这么说,我这么做还错了呗?”
总觉得,结婚四十多年,她并未明白“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这个道理,依旧保持着她孩童般天真的“非黑即白”思维,似乎认定在言语上占了上风就真正获得了胜利,而非“双赢思维”。而她为了某事振振有词拍案而起的样子,让我怀疑她成长的岁月中,wg的批斗现场是不是给她留下了太为深刻的烙印。
而且她总是说我做事抓不住重点,却感受不到她自己无处不在的焦虑与完美主义倾向。孩子少吃一口饭少穿一件衣服,似乎都是天大的要死要活的事情,我若反驳一句“无所谓”或提醒她“三分饥与寒”,必然遭遇她的迎头痛击。似乎她身边的事就应该诸事完美,身边的人就应该时刻准备着听她调兵遣将且如臂使指无半分差错。她交代下来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让人紧张不已,哪里还抓得住重点?
3、
老爸虚荣好面子。从大力揽下“培养出两个好女儿”的功劳,到买东西必然要名牌,出门必然要打车。也许后面两个例子只是生活方式而已,但对比他的生活环境,对比老妈的勤劳节省,算是某种程度的“奢靡”。
而且他很具有两面性。对外人和蔼可亲,热情非常。又能干又耐心又热心肠又善于解决家庭矛盾。简直是完美人设。但是身为他的家人,才能看到他又懒散又脾气暴躁又缺乏常识又目光短浅又只爱逃避不爱沟通的一面。我和姐姐都曾经决心,绝对不找老爸这样的人。
于是姐姐找了一个细心懂生活的姐夫,我找了一个脾气好的老公。
4、
他们两个都对彼此各有心结。
感觉老妈这一生都在等老爸对她说“辛苦了,谢谢你”,这是老妈与老爸各种斗智斗勇、多少年无微不至、辛苦培养我和姐姐,对爷爷奶奶一家人奉献,想要获得的认同。
老爸这一生都在等老妈对他说“对不起”,因为不管什么时候,老妈都是死倔着不肯道歉,她觉得道歉低三下四低人一等,“没理也可绞上三分”。
他们应该不是对对方的心理需求无知无觉,却都不肯满足对方。就好像玩一个“谁先说谁就输了”的游戏。
5、
原生家庭的差异导致了三观的差异。
作为知青的老妈,成长于城市,却因wg而饱经风雨。16岁左右生活发生的天差地别的变化,已成为她一生难以克服的重大伤害,难以彻底走出的阴影。她身上对某些事总是有许多的应激反应。而且身体的病变让她性格越来越刚硬,越来越固执,越来越怨气难平。我已经完全看不出她身上那个婚前热爱看电影热爱照相的她,那个敢“一掷千金”买自己心仪东西的她,那个在我童年时期温柔而有韧性的她。现在的她,充满愤怒与抑郁,什么都看不顺眼,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都无法取悦她让她满足。
老爸出生于农村的“干部”家庭)如果村支书算干部的话),爷爷奶奶家虽然并不富裕,但在众人对比下,算是过得好的。老爸自小又是长子长孙,被人宠大,学习成绩也不错,上完高中无法考大学,去当了兵。人生基本是顺水顺风。因此抗挫折能力很差,很容易丧气,也很容易放弃。为人也常常天真,点火就着,替别人放炮,至今年近七十还收不住脾气,动不动爱发火。而且成长环境真的限制了他的眼光,很小农思想,我们小时候他想要领养儿子,我们略大了他不相信我们能考上大学,我们考上了他又觉得供不起。在我报考重点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复读、大学报志愿过程中真是槽点满满,而且最喜欢说“哎呀,你别想了,我就知道你肯定不行”“你这辈子是别想。。。了,你就不是能做成的人”这种自以为激励人、却让我无数次想跟他干架的话。
6、
两人物质观差异巨大。
老妈成长于家庭较优越的城市,16岁起忽转而下,被迫到了农村且社会地位低下,干农活也不算能干。所以,骨子里有一种不安全感,要多挣钱拼命挣钱,钱很重要很重要。虽然她也善于处理大家庭事务,肯舍得放弃一些个人利益换取家庭合睦,但对自己时却省省省,挣挣挣。
老爸成长于农村普通家庭,但爷爷任村干部,家里孩子多劳力多,奶奶也比较在意吃穿,日常生活,他又算是比较能干,于是过日子难免更为大手大脚随心所欲。婚后家庭财政多为老妈操持,料理得当,即使培养两个大学生,也未让他出门开口借钱,基本算是一生没有为钱所困。只是没有创业能力,几次个人做生意,要么赔钱要么不了了之。反而是我求学生涯快要结束时,终于找到了会计的私活,小赚了一笔。后来退休就赶上姐姐生孩子,于是顺理成章的边看孩子边玩,兵乓球,游泳,电脑游戏,网络象棋和扑克,类似老太爷的生活。
7、
他们成长的家庭氛围不一样。
姥爷去世早,从未见过。但在爸妈言语中,那是一个能干有头脑、脾气耿直火爆的老爷子。姥姥话不多,干起活来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但是脾气固执,且热衷于攒钱。姥爷做生意赚下了钱,却因为姥爷在wg中站错队,因为姥姥的错误投资与节省,被迫返乡并成了中农。据说,姥姥姥爷吵了一辈子架。
爷爷为人有素质,紧跟时代,心有城府但脸上笑容常在,说话含蓄点到即止,后面的几代人中情商无出其右者。他一眼相中了一群乡下姑娘中与众不同的老妈,定为大儿媳妇。奶奶是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但被爷爷宠了一世,好吃的先吃好喝的先喝,会在晚上躺在被窝里吃零食吃水果,几乎总是在喝红糖水。
8、
对他们偶尔很失望,偶尔很气愤。
但是自己做了父母后,才更加明白,他们就算是我的父母,也一样是普通的有自己缺点有自己无能为力之处的成年人。
然而,我还是很爱他们。